崇政殿,召對還在繼續。
趙佶又囑咐了幾句,才結束了和紀憶的問對。
正式任命他當遣大食國使的詔書,很快就會通過中書門下下達。給大食國哈里發和塞爾柱蘇丹的國書,則是由翰林學士起草,文采飛揚,保證哈里發和蘇丹都看不懂。
禮物也已經準備妥帖,有張擇端畫的《大宋天子的油畫像》和《孔夫子油畫像》,有汝窯出品的精品瓷器,還有精美的江南絲綢,以及精裝版的《天理說》、《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道德經》等書籍。
對了,這些貴重的國禮并不只有一份,而是準備了同樣的八份,分別裝在八艘戰船上。根據武好古的說辭,是為了防止船只遇上海難沉沒而遺失……實際上則是想將其中的一部分贈送給天竺或歐洲的君王。
紀憶可是大外交家,好不容易出一趟遠門,怎么都得多去一些國家吧?有可能的話,武好古還希望紀憶和李綱可以周游歐羅巴列國呢。所以禮物也得多準備幾份。
“陛下,”接著向趙佶匯報的是章援,“大教化團也已經萬事俱備,兵馬已經聚集了3000人,緡錢籌集了500余萬,和尚、道士、博士也集中了數百人。
另外,大教化團還準備好了一套三教合一的道理。”
“三教合一?”趙佶不止一次聽過這個詞兒——因為佛教、道教的興盛,使得占據統治地位的儒生不得不為了保衛信仰而斗爭了。可是儒學又因為無法完美解釋天地宇宙靈魂這些人們迫切想要知道的事物,因此也就無法抵御宗教對人心的侵蝕,不得已之下才有了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路線。
“你們怎么解釋?”趙佶問。
“太初有天理,同時有了儒、佛、道,儒治家國,佛化人心,道法自然。三教本同源,皆出于天理……”
“這不是將天理置于最高了?”趙佶皺皺眉頭,“和尚、道士們能答應?”
“在中原是不能答應的,”武好古道,“但是在西域也只得答應了,要不然大教化團如何可以成行?難不成三教自己先斗起來?要那樣的話,還這么去和天方教講道理?”
“說的也是,也只能這樣了。”趙佶想了想,又道,“章卿,你務必要牢記一點,大宋十載之內就會和契丹開戰,河西、安西方面,至少要保持中立。”
章援道:“臣一定會設法將西平王兄弟的注意力引向天竺的。天竺距離中原數以萬里,而是國富兵弱。西平王兄弟要入了天竺,沒準會把河西版籍都奉還陛下的。”
在宋代,阿三國可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和中原媲美的富庶土地。而且阿三國那里沒有什么強權,迦色尼王朝已經衰弱,再說他們也是個侵略者,還和阿三本土的信奉佛教和婆羅門的王國沒完沒了的拉鋸——眼下佛教在印度還沒有徹底仆街,在后世孟加拉和恒河中下游一帶還存在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護法波羅王朝。著名的佛教圣地那爛陀寺也還存在,受到波羅王朝的庇護。
如果信奉佛教的西平王進軍西北天竺,完全可以和波羅王朝結盟。衰敗的迦色尼王朝根本不堪一擊。
而一旦進入西北天竺,那幫西賊就是老鼠鉆進了米缸,再也不把貧瘠的河西走廊當成根本了。
如果高俅在這個時候揮軍進入河西,不戰而勝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這樣最好。”趙佶滿意地點點頭。
和歷史上的情況不同,因為武好古和高俅的努力,西夏已經變成了大宋的安西軍。這一戰也打出了趙佶的自信,在他看來,再有個十年八年,大宋就能做好北伐契丹的準備了。
到了那時,穩住河西軍、安西軍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們和契丹站在一起,在西北挑起新的戰爭,牽制大宋的力量。趙佶對于大教化團和河西軍西征的事情那么熱心,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如果能用禍水外引的方法擺平河西,那大宋就能安心對付契丹人了。
見過了紀憶和章援之后,趙佶吐了口氣,對還留在殿中的武好古道:“大郎,你說趙乾順和趙忠順真的會被引到天竺去嗎?”
“會的。”武好古不假思索地回答。
“為何?”
“因為他們還欠大教化團200萬緡呢!”
“200萬緡很多嗎?”
“不多,”武好古道,“但是卻還不清,除非西平王肯進軍天竺,否則還會欠更多的債。”
那200萬是有利息的!一年40萬,雖然不是利上滾利,但是40萬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