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大觀元年,正月初八。
開封府城西北,牟馱崗大營,校場之內,虎賁如林。
一萬八千余名模范新軍士兵,戴著范陽笠,穿著整潔的紅色戰襖,一聲不吭的肅立。36個營方陣,144個隊橫陣(4列橫陣)。組成了完美的陣容,就如刀砍斧剁出來的一般嚴整。
每隊的一名隊正、一名押隊和四名火長,都站在排頭,擦得锃亮,反射著陽光的界河瘊子甲穿在身上,仿佛六尊鋼鐵的塑像,動也不動一下。
且不說這一萬八千多人能不能戰,但是這種排隊排出來的肅殺氣勢,就已經超過開封禁軍了。
而開封禁軍可是專業排隊幾十年的軍隊,打仗是不會的,排隊擺樣子冒充精銳可是頂好的。
可是和眼前這支正式建立不到一年,相當一部分士兵才入伍兩個月的新軍一比,差距可是相當明顯的。
方陣之前,是一個木頭搭成的方臺。臺上空空蕩蕩的,只有一文一武兩名官員。文官是模范新軍監軍張克公,而武官則是模范新軍都指揮使鐘傅。
兩人的目光,都死死的看著眼前的大軍,眉頭也是一樣緊皺著。
張克公皺眉是因為這支軍隊太違反祖宗家法了!
大宋固有的軍制,是以“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為原則的。理論上,只有指揮一級的低級帶兵官才能和士兵打成一片,而高級將領必須和士兵保持距離。
可是現在,模范新軍通過實行“軍事機宜制”,將軍、將、部各級直到營、隊、火等基層完全打通,不僅形成了體系,而且讓一批只有從九品官身的軍事機宜掌握了很大的權力。
模范新軍的軍級設了總軍機房,將級有軍機務,部級有軍機官,而且這些“軍機”和張克公所知的“機宜文字”完全不是一回事兒。機宜文字除了處理公文之外,就只能出“贊襄策劃”,是沒有什么實權的。而模范新軍的軍事機宜則是包辦一切,管作戰,管訓練,管器械,管糧餉!幾乎沒有什么事情是總軍機房的“方略”和“建白”管不了的……而統軍大將的命令,也必須通過總軍機房向下級的軍機務、軍機官一級級的傳達。朝廷的詔令,同樣要通過都軍機司下達到總軍機房。
也就是說,一群從九品的低級武官現在實際上掌握著模范新軍!
雖然這種安排表面上也符合大宋用人的“大小相制”原則。可是這群右榜進士出身的軍事機宜,在高中之前,幾乎都在界河云臺學宮下面的騎士學院念書。
這批實際上控制了模范新軍的從九品武官根本就是師出同門的同窗啊!
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準備將(營官)和副準備,也是騎士學院出來的。
這群騎士學院出身,又中過右榜進士的低級軍官如果串謀起來搞事兒,會不會鬧出黃袍加身的戲碼?
真是不好說啊!
就在張克公看穿一切的時候,鐘傅則在為模范新軍的甲械遲遲不能到位而頭疼。
根據都軍機司制定的“模范新軍編組方略”,總兵力達到兩萬三千多人的模范新軍中,有一萬八千人是戰兵,分成四個將,十二個部,三十六個營,一百四十四個隊。全部是步兵,沒有配屬騎兵。而一百四十四個隊也全是“純隊”,也就是裝備一種主戰兵器的隊。裝備長槍、刀盾、弓箭、神臂弓的隊各有三十六個。其中所有的長槍隊和刀盾隊一律配置全裝鎧甲,弓箭、神臂弓隊配置紙甲和鐵制兜鍪。
可是現在只有配屬給隊級以上(包括隊)軍官的界河瘊子甲全部到位,其他的鎧甲、紙甲、兜鍪一件也沒有到位。配屬弩機隊的神臂弓,也沒有一件到位。而配屬給弓箭隊的步弓和羽箭雖然已經下發,但是質量很差,根本不堪使用。給刀盾隊的環首直刀質量也非常堪憂,而藤盾也只給了三分之一。配給長槍隊的丈八長矛也大多不合規格,用料馬虎,長度也不統一……
而應該配屬給輔兵的馱馬(挽馬)、車輛、營帳以及各種器具,也都沒有見著。
為此,鐘傅不僅向都軍機司移牒上報,而且還通過御藥院暗入文字直接向趙佶反應。但是卻猶如石沉大海,根本沒有回音。
嗚嗚……
軍號倒是給了——就在鐘傅和張克公各自想著心事的時候,軍號聲突然嗚咽一般響起。然后就聽見馬蹄聲響,大校場邊上旗門大開。一騎健馬當先而出,馬上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