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風塵仆仆的大車,轟隆隆的滾動過了開封府繁華的街道。轉到了位于開封府城西的蘇轍賜第所在的街巷。
已故的宰相蘇東坡在開封府內擁有屬于自己的豪宅,那是武好古孝敬他的禮物——全天下都知道武好古是蘇東坡的弟子,弟子那么有錢,孝敬一座宅子給老師也沒什么不行的,而且武好古贈送住宅的時候,蘇東坡已經病入膏肓,也不怕勞什子彈劾了。
不過為官清廉的蘇轍在開封府卻是沒有房子的,所以他只能住在朝廷的賜第——實際上就是“公房”里面。
這輛看著有點破爛的馬車停在宰相府的大門口。宰相府前,當然是門庭若市,前來拜訪的,等候召見的官員數不勝數。數量有限的拴馬石早就被先到的車馬所占據。這輛馬車只得在角落中停了下來,車簾兒一撩,從里面鉆出個五十來歲的儒生打扮的男子,正是武好文的老師侯子侯仲良。
馬車里面還坐著個人,非常蒼老,大約有70多歲,雖然氣色極差,但是坐姿卻一絲不茍,仿佛在殿上覲見天子似的。這人是侯仲良的老師,伊川先生程頤。
侯仲良在地面上站穩后,先整了整衣冠,然后再向恩師行了一禮:“老師,我們已經到了!
“好!”程頤點點頭。
侯仲良轉身就往相府的門房而去。他和程頤都是蘇轍的貴客!是為了挽救圣人的理想,不顧路途遙遠,從洛陽伊川來到開封府城的。
圣人的理想,已經快被武好古和他的實證學派玩壞掉啦!完完全全誤入了歧途,不再以追求“仁”為最高理想,而是將“格物求道”擺在了最高。
哦,根據春秋先賢們的理想,大道肯定是最高的存在!而“仁”則是在求大道不可的情況下,退而次之的最高理想。
本來吧,“大道”和“仁”應該是不會沖突的。大道當然是大大的“仁”,怎么會和儒家的“仁”沖突呢——其實根本就不沖突!格物求道的過程必然帶來生產力的大發展(科技進步了),而生產力的大發展必然會極大的改善民眾生活!袄嫌兴K,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社會,也必須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情況下。
當然了,“貨惡其棄于地也”是不對的,這不是積極的態度……而蘇轍和程頤為代表的這一屆大儒,現在就不能用積極的態度去看待“道”和“仁”的關系。
他們覺得實證學派的“格物求道”用錯了地方。一是成為工商助力,加大了貧富差距,使得富者更富,貧者愈貧——資本主義邪惡!
二是成了窮兵黷武的幫兇!三大軍事學院也是實證學派的陣地!實證主義和理性主義并不是只能用在自然科學上的,它們同樣適用于社會科學,特別是軍事科學。
所以看到了儒家出現歧途的蘇轍心急如焚,可是他自己也是大儒,甚知“德不勝道”,“權不勝道”。光靠他自己高尚的道德和宰相的權力,是不可能戰勝實證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實際上,現在許多文官嘴上喊著反對實證學派,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卻喜歡重用云臺學宮的生員!
人家真能辦事兒啊!科舉出身的官員大部分沒有做實務的能力,讓他們頭疼的要死的公務,找上專業對口的云臺學宮生員,那是很容易就搞定的。
就連蘇轍自己,現在不也在大用武好古?還打算讓武好古去當河北經略安撫使嗎?
而且他即便把武好古弄出了開封府,也沒想過要把都軍機司給關張了。
現在都軍機司的確把軍機大事理得明明白白啊,比過去樞密院管這一大攤子事兒的時候強多了。
蘇轍知道,長此以往下去,不得了!二十年,三十年后,滿朝就都是誤入歧途的實證主義儒生了。
大宋大概也要因此滅亡了吧?
在思來想去之后,蘇轍就想到了隱居伊川的程頤了。
如果說全天下有誰研究武好古的實證學派最透徹,那就一定是關洛理學的這幫人了。
他們在幾年前還和實證學派分庭抗禮呢!只是隨著云臺學宮越辦越興旺,實證派的人才大爆發,才使得理學被壓了一頭。
但是即便如此,實證派也沒有把理學一腳踹開。
大博士團不是提出了“存天理,滅邪魔”的口號?
因此,蘇轍就將隱居的程頤、侯仲良請來了開封府。
……
<b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