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桃花石,喀什噶爾。
春日的陽光灑在了土黃色的古老城市上,反射出了耀眼的金色光芒,同時也給人一種寧靜、祥和、圣潔的感覺。
在緊依著奔騰的恰克瑪克河岸的喀什噶爾王城的城墻上,一位氣質高貴,穿著精美的天方教風格的絲綢長袍,頭上裹著頭巾,還蓄著一部大胡子的中年男子,悠悠然嘆了口氣,就轉過身,將目光從古老的城市轉向了恰克瑪克河對岸一座不知道荒廢了多少年的佛寺。那是始建于唐朝的一個大寺,早就荒廢多年了……
一位同樣穿著華美絲綢長袍,上了點年紀,胡子雪白的老者就緊跟在這中年身邊,較遠的地方,還有不少披著鎖子甲攜帶著彎刀的戰士,守護者從城墻上通往城下的通道。
老者也跟著中年人一起轉身,然后也看了眼荒涼的佛寺,便用回鶻語對大胡子中年人說:“可汗,上桃花石的佛軍雖然柔弱,比起過去遇到的于闐佛軍更加不如,但是如今的汗國也比不上昔日了,我看您還是早日下定決心,效仿您的祖先卡迪爾汗,向西方的大突厥國求援吧。”
原來這位大胡子的中年男子竟然是喀喇汗朝的可汗,阿赫馬德.阿爾斯蘭汗!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所謂的“喀喇汗朝”實際上就是個王朝名,并不是真正的國家名。“喀喇”是突厥語的音譯,突厥文字面上的意思是“黑色”,喀喇汗朝也就是“黑色的汗朝”,漢人則稱他們為黑汗回鶻——這當然是錯誤的稱呼。
因為他們的統治民族并不是純正的回鶻,雖然有時候也會說回鶻語,比如正在和阿赫馬德.阿爾斯蘭汗說話的老頭,所用的就是回鶻語。
既然喀喇汗王朝和黑汗回鶻都不是正式的國名,那么這個國家叫什么呢?叫“下桃花石”,也就是“下中國”和“下秦”的意思。不過為了壯大聲勢,“下桃花石”中的“下”通常是省略的。
所以這個國家就是中國……這是當時最正式的稱謂!
而且這個“下中國”的可汗雖然皈依了天方教,但是這個國并不是天方教世界的正式成員。這從他們的可汗名號就能看出來。
這個大胡子汗王的正式汗號是桃花石.阿爾斯蘭汗。阿爾斯蘭是突厥語獅子的意思。如果翻譯成漢語,這位就是“中國獅子王”——這可不是隨口說說的,他們發行的銀幣上就是這么寫的……都刻在銀幣上了,還能有錯?
至于向哈里發臣服云云的,其實是個誤傳,并沒有這回事兒的。要不然還能稱“汗”?“汗”和哈里發一邊大的,稱汗了還怎么跪啊?
另外,這個“中國獅子王”的爸爸號稱“桃花石.博格達汗”,“博格達”是天神或者天神山的意思,稱博格達汗就是天神汗、天可汗的意思。“桃花石.博格達汗”就是中國天可汗或中國天神王了。
如果是正經的天方教國家能這么叫嗎?天神是真主啊!
不過桃花石汗國可汗們妄自尊大的好日子,早在塞爾柱突厥興起后就一去不復返了。在不到二十年前,分裂的汗國西部(汗國在1041年一分為二)的首都布哈拉就被塞爾柱突厥的大軍攻占,西部汗國被迫成為塞爾柱突厥的附庸。
而以喀什噶爾和八剌沙袞為中心的汗國東部(東喀喇汗國是別人叫的,他們自己還是稱桃花石汗國的),現在則面臨著來自上桃花石的敵人。
雖然上桃花石的佛軍據說很弱,但是桃花山汗國的軍隊也早就不是那支西滅薩曼(波斯)、東亡于闐、北破契丹(桃花石.托干汗曾經擊潰過一些進入境內的契丹游牧部落)時的強兵了。
這個國家的武力也早就衰弱了,而且根本沒有復興的可能!
造成桃花石汗國衰弱的原因是很可笑的,而且是致命的,就因為回鶻——葛邏祿系的突厥部落紛紛皈依了天方教。根據天方教的法律,他們是不能將教徒販為奴隸的。因此桃花石汗國也就沒有辦法在皈依天方教的本族人中選拔古拉姆近衛軍,而不得不轉向欽察草原購買。
可是從欽察草原獲取適合訓練成為古拉姆近衛軍的男童的難度很高,那里的人口本來就少,而且還有強大富有的塞爾柱突厥來搶奪“資源”,兜里沒幾個銀幣的桃花石汗國能買到幾個可以訓練成古拉姆的少年?
所以桃花石汗國的古拉姆近衛軍數量也從最多時的15000人,減少到了現在的兩三千,而且還是東西兩個桃花石汗國擁有的總數。
沒有了足夠數量戰斗力靠譜的古拉姆重騎兵,汗國就不得不依靠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