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水席起源于隋唐的寺廟,開始的時候以素食湯菜為主,口味清淡。后來傳入宮廷顯貴之門后就配上了不少山珍海味,但是仍然走了清淡的路子。用后世的話說,就是健康低卡路里的飲食。再到后來洛陽水席又進入民間,就不那么講究了。各種大葷大油水的食材都加進去了——民間百姓吃水席一年難得一回,當然是油水越大越好了。而王公貴族們是天天吃,真要油水太大了可就得三高了。特別是到了宋朝,洛陽又成為了退隱的大臣權貴們扎堆的地方,各種園林式的豪宅密布城池內外。這票大人物可都是不愛運動的,所以出于養生的需要,上檔次的水席也就越發清淡了。
靈魂來自后世的武好古現在稍微上了點年紀,也開始講究養生了,這個時代可沒有治療三高的化學藥物,就得靠控制飲食和加強鍛煉。所以清淡的水席,也就成了武家餐桌上最常見的菜式了。
而今天到訪的武誠昌年紀更大,都四十多歲了,也到了保養的年齡,可不能和武好文那個“食肉動物”相比。所以武好古就讓家里的廚房準備了清淡的水席,也不是那種講究排場的二十道菜的水席。而是簡簡單單的四道湯菜,四道小炒,湯菜交替,葷素各半。主食則是一小碗米飯,沒有上酒,只是用云霧山茶代替。
另外,西門青還叫廚房弄了幾條剛剛釣上來的界河大鯉魚,片成薄如蟬翼的魚鲙,一盤盤的端了上來。
武誠昌雖然發了財,但也沒有胡吃海喝(估計也舍不得),可能還時常下到田間地頭,所以依舊是一副又黑又瘦的模樣兒,只是神采有點飛揚,不再是當年初見時的萎靡樣子了。
和他一起來的還有兩個好字輩,都是他的兒子。一個名叫“好友”,一個名叫“好朋”,都是武好古的同族兄弟,在族中的排行分別是“十五哥”和“十九哥”。不過白波武家自從一拆為二后,遷移到海州的這支,因為不再是義門模式,所以族人之間關系有些松散,各家弟兄也就不再以族中的排行稱呼了。所以武好古在席間就管武好友、武好朋叫“大哥兒、二哥兒”了。
這兩位“武大哥”、“武二哥”都是年輕力壯好胃口,一筷子夾起一小片魚膾,而是幾片兒一夾,蘸上調料就塞進嘴里,大口咀嚼,看著都讓人胃口大開。
武誠昌也夾起一片,蘸了點調料放進嘴里,冰鮮嫩滑的口感頓時在口中擴散開來。
放下筷子,武誠昌對武好古笑道:“還是冬天的魚膾好吃,又肥又鮮,也不容易吃壞肚子。”
“海州的魚膾也不賴吧?”武好古抿了一口云霧茶,“云臺山上的茶也好,可是比洛陽強多了?七叔,你可是有年頭沒回白波了吧?”
“是好些年沒回去過了,”武誠昌點點頭,“這不是忙嘛!三千多畝地要料理,還養了幾萬只鴨子,幾百只羊,前兩年又有一條運河打咱莊子外面過了,連帶著莊子周遭都熱鬧了不少,所以又整了個道店。都是些小買賣,賺不了幾個大子兒的。現在也不想別的,就指望好友、好朋能考進云臺律學。”
武誠昌的買賣不小了,不過和真正的大商人是不能比的。而且他的兩個兒子也不怎么有出息,去年沒考上海州云臺學宮,又在天涯鎮上的東海書院“復讀”了一年。不過還是沒有什么把握,老頭子又不舍得出“贊助費”,所以就領著兩個兒子來了界河商市,準備考界河商市的云臺學宮律學院。
這個律學院可是云臺學宮里面最熱門,也是最難考的一個學院了。因為律學院教的是做官和考官的學問,直接對口左右榜進士科——訟棍都是能吹能寫能辯的,文章自然不會差到哪兒去。所以云臺律學院也就開了專門的“科舉課”,專門教學生怎么考左榜進士。因此云臺律學的學生是左右榜通吃,而且還是允文允武的。就個人的素質來說,擱在大宋官場上都是一流的。
即便他們考不上進士,云臺律學出身的生員也非常容易拿到幕職。有了幕職,憑他們的能力,混個保舉還是大有希望的。即便不當幕職,混個大狀師也是很實惠的。
順便提一下,雖然那些傳統的科舉文官表面上都看不起實證派的士子,在士林聚會的時候甚至把實證派當成武夫和伎術官。但是一旦做到了州郡父母官這樣地位,第一時間都是找個云臺律學出身的“師爺”。
人家不僅有辦事的能力,而且還有辦事的關系啊!平時斷個案子,收點苛捐雜稅,應付一下奸猾小吏土豪劣紳什么的,云臺系的“大狀師”自己就搞定了。他們是狀師訟棍幕職一體的,下面的人除非真的要反,否則就得被他們整治。
如果有什么政績工程要做,那么這云臺系的“師爺”還能幫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