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憶苦笑著看了眼梁子美,嘆了口氣,“梁大學士,您真的以為咱們河北的五個都作院和三十八個作院,真的能造出多少可用的兵甲器械嗎?”
不包括河北宣撫司直轄的軍器房兵工廠,北宋的河北四路(不算海路帥司,但包括滄州)一共有五個都作院和三十八個作院,總共四十二家兵工廠!
數量多的有點讓人乍舌了,比后世的河北省還小一點的大宋河北路,居然有四十二個兵工廠,聽著真是有點****的意思了。可是這四十二家兵工廠各自的規模,卻又有點讓人啼笑皆非了。
其中規模最大的河北路都作院(由河北路轉運使管轄),擁有的軍匠員額不到500人,是員額,不是真的在設在相州和磁州的都作院工坊里面干活的工匠。因為物件不備,沒活可干、官員占役和工匠去界河商市打工或創業等原因,現在真正留在相州、磁州的工坊中的軍匠人數還不到50人,而且都是老朽有病,干不了活的匠人。
河北路都作院都這樣了,其余小一號的作院,那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紀憶現在給河北路都作院派活下去,那些在界河商市打工創業的高水平工匠是不會回來的,他們在界河商市賺到的錢比河北路都作院給的起碼多十倍。不過負責都作院的官吏也有辦法交差,無非就是花錢雇臨時工或者干脆讓相州、磁州的衙門去找點農夫市人來充數。這種人的手藝怎么樣,能打造出什么樣的兵器,用屁股都能想明白了。
不過紀憶自己也是個奸商,他當然知道這種潛規則了。
實際上,他在京東商市開辦的紀家船坊就把東南六路大發運使司管轄的造船院里面軍匠挖走了一多半。搞得六路造船院造不出船,只能花錢從京東商市的船廠購買。
梁子美也是個能吏,自然知道都作院和作院是靠不住的。他嘆口氣道:“不用都作院和作院的兵器,還能用哪里的產出的兵器?難道要從軍器監調入嗎?這可不容易辦啊!”
軍器監是五監之一,是北宋朝廷的直屬機構,掌管軍器監的官員一般都有四品五品,可能比紀憶還大一點呢。如果河北都轉運使司請求朝廷調撥軍器監的兵器,那可就沒有一點挑肥揀瘦的余地了。哪怕給的都是朽壞不能使用的家伙什,河北都轉運使司也只能吃進。
至于軍器監生產的兵器的質量,倒是比地方的都作院和作院好一點。可是也好的有限,反正現在新建的模范新軍對軍器監提供的兵器是叫苦不迭。當然,只能在私下叫苦,公開的可不敢。
軍器監的掌門人多半是堂堂的四品文官,豈是模范新軍的武夫可以得罪的?
“軍器監的家伙什咱們怎么消受得了?”紀憶輕輕搖頭,“不過咱們也不能照著老辦法,把國家的公帑更撒胡椒面似的發給四十幾個作院。”
“不給錢?”許將插話問,“不給錢他們怎么去置辦物料,聘請工匠?”
“不是不給錢,”紀憶道,“得有好東西拿出來才能給錢!現在那些作院能拿出好東西嗎?我要求也不高,像界河弩、瘊子甲這樣的就行。”
這要求還不高!?
幸好提舉都作院的官吏沒在這里,要不然非得給吐血不可。界河弩和瘊子甲在北宋軍器行勾當的行家看來,都是神器啊!
當然,并不是軍器監就做不出來。說實話,軍器監里面是有高人的,如果用上好的物料精工細作,打造出來的神臂弓和瘊子甲,比界河產的可好多了。
但是界河產的界河弩和瘊子甲都是量產貨!而且產量還很大,質量還非常穩定,這可就厲害了!
“崇道兄,”紀憶也不和許將、梁子美解釋,而是直接問武好古,“你看咱們轉運使司的都作院能和你的宣撫司的兵器房相比嗎?”
武好古笑了笑,心想:怎么可能?自己的兵器房其實是個“組裝廠”,用來裝配瘊子甲和界河弩的部件都是從界河商市、京東商市中的各路商家那里招標采買的。
也就是說,宣撫司兵器房的背后是界河商市、京東商市的手工業體系!
最好的鐵廠、木器廠(包括造船廠、車輛廠、家具廠等等)、皮具廠,都會根據宣撫司兵器房出的部件樣品大量生產。然后再送到界河商市內的組裝廠,由兵器房的工匠負責組裝。
另外,宣撫司兵器房的產品線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