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尉,不行啊,剛剛求和,軍中人心不穩,不可貿然出擊!”
“太尉,軍心已散,不可弄險!”
“太尉,士氣已泄,太危險了……”
高俅的決定竟然遭到了麾下三個心腹大將,李永奇、武松、楊可世的一致反對。
而他們反對的原因,并不是因為人少。
高俅從靈州帶來的精兵只有7000余人,其中騎士2000人,西北路第一將有精兵5000人,F在還有兩三百隸屬于西北第一將的輕騎兵外出搜索未回。另外,高俅手中還有紀憶提供的1000名河北效用騎士也堪一戰。
也就是說,高太尉最多也就能拉出去7800人的戰兵。實在不能算多,而耶律延禧麾下的正兵,怎么都得有個四萬五萬的,即便分出一部分攻擊淇河以東的宋軍大營,也應該能分出兩萬人進入淇河以西。
不過現在的天氣對擅長騎射的遼軍不利,雨雪交加的,可不利于騎馬射箭。倒是靈州步兵的長槍容易發揮威力!
所以人數較少的靈州軍也不是一定不能打贏。
問題是靈州軍的士氣因為之前的和議而大幅下降,現在又遇上了議和不成反被坑。士氣低落成什么樣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軍中帶兵多年的李永奇、武松、楊可世都知道,士氣低落不僅是個心態問題,而且還是個管理問題,更是一個團結問題。
一支軍隊在士氣高昂的情況下,人人都積極向上,事事都盡心盡力,上下團結一致,自然是什么都好,戰斗力也能得到充分的發揚。
反之,士氣低落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人人混日子的情形。訓練、裝備、日常生活,種種方面都會出問題。比如軍官們不管訓練,士兵們敷衍了事,該休息的時候不是好生休息,而是喝酒耍錢玩女人,武器裝備馬匹的保養那就更加敷衍了。
不過以上那些還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之前的賠款求和還造成了高俅軍中各個團體間的斗爭,以及整個團體對于前途的失望。
有人的地方就有爭斗,就有派系!
高俅的靈州軍中也一樣存在派系。主要是三個派別,一個是李永奇為首的兵學司派;一個是楊可世為首的禁軍派;一個是武松為首的壯士派(房奴派)。
三派在靈州的時候就沒少斗爭,因為高俅不愿意做大,所以靈州軍的利益不多,內部斗爭反而更加激烈。之前因為有大功可以立,三派還算團結一致。可是高俅的“賣國求榮”一下子讓靈州軍從有功變成了無功,甚至是有過了!
所以三派之間已經為甩鍋的事兒,明爭暗斗了好一陣子。而且軍中跟隨高俅多年的軍官,都對高太尉的軟弱頗有怨言。
賣國求榮是“上意”,可高俅可以陽奉陰違。槭裁匆獡沦u國求榮的罪名?武好古可以甩鍋,紀憶可以甩鍋,你高俅就不能甩鍋了?
大宋朝是千錯萬錯,官家不錯的!所以賣國的罪名只能是高俅的!高俅背完了黑鍋,回頭海州走一遭是逃不了的。
你高太尉一下臺,下面的人怎么辦?讓兵部和樞密院來辦嗎?那還能有好日子過?
現在更好,五百萬都給了,和平居然沒有到手,反而要出兵將功補過?墒枪δ苎a過嗎?
一個“賣國失敗,賠款誤國”的罪名,高俅得在海州呆一輩子了。
下面的人還有啥指望?只怕連靈州那點局面都保不住了……
所以人心一下子就散了!
這樣的部隊上了戰場,訓練、體力、裝備都跟不上,人心又散,士氣又低落,能不出問題嗎?
“出兵!馬上點齊人馬出陣!靈州軍各部都要出擊!如有違抗遷延者,皆斬不饒!”
高俅卻怒吼著下令。
他如何不知道李永奇、武松、楊可世等人的算計?可是他和武好古一樣,都是忠君愛國的好臣子,怎么能眼睜睜看著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趙佶遇到危險?因為和局沒有成功的事兒,高俅都已經內疚死了,再要放耶律延禧去扒黃河大壩,他干脆找根繩把自己吊死算了。
“來人!”高俅把三個大將打發出去點齊人馬后,又吼了一嗓子,“把本帥的盔甲取來,本帥要親臨戰陣!”
“大哥!”
在高俅帥帳里面的高廉聞言大吃一驚,忙勸道:“您是河北總帥,可不能弄險!”
高俅橫了他一眼,“不弄險怎么辦?下面的人已經有了畏戰之心,若是由著他們,那里會去主動尋戰?”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