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卿,可有高俅的消息?”
“回陛下的話,昨日權攝河北宣撫使事的紀憶(許將怎么都不肯在高俅出陣后權攝宣撫事,只能讓轉運使紀憶權攝了)上報,遼兵大隊已經從黎陽附近撤退,正沿永濟渠北上。看來黃河之防已無大礙,請陛下放心……”
“朕問的是高俅!”趙佶打斷了張叔夜的例行報告。
大約一個時辰前,他已經聽過同樣的報告了。
在得知武好古攻破燕京的消息后,他已經知道黃河防線不會有任何危險了——至少危險不會來源于遼兵!但是高俅的處境卻讓他寢食難安。
因為武好古攻破燕京的露布飛捷傳遞的實在太慢了,八天后才報到開封府。開封府和燕京相距不過1500里,而且交通線路都在黃河以東,根本不會被遼兵切斷。按照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三天就該到了。即便因為備戰的原因,河北各地截斷了各條河流上的橋梁,使得六百里加急變成了三百里的急腳遞,五天也該到了。可是這個消息偏偏花了八天才傳遞到開封府!
為此趙佶還親自問了進奏院的官員,得到的回答是武好古并沒有在攻占燕京后馬上派人報捷,而是等待了三日,等經制軍務的楊戩北上到達河間大營后,才聯名向開封府報捷,這樣留給郵驛的時間就只剩下五天了。而且從燕京城到界河的這段路線很不好走,還有小股的遼兵活動,因此又有所耽誤。
程序上的確有點小問題,不過有克服燕京的大功,這些都不是事兒。唯一的問題,就是將高俅置于險境了。
如果耶律延禧得知燕京失手,那么之前達成的和議自然就作廢了。燕京可是大宋想了一百多年的寶地,現在好不容易打下來了,怎么可能交還給契丹人?而遼國也一樣不可能輕易放棄燕京,所以兩國之間的戰爭肯定得繼續。
當然,耶律延禧也不可能在后路快被武好古切斷的時候還在黃河北岸滯留。燕京被攻破的消息太可怕了,一旦在耶律延禧軍中傳開,不用打,人心就散了!
而且因為燕地被武好古占領,耶律延禧和大后方的聯絡也會出現問題,說不定會有另立新君的事情發生。
所以耶律延禧一定會走!
但是在走之前有可能最后和高俅決一死戰——因為根據趙佶的旨意,高俅是要率部“護送”耶律延禧北去的。
耶律延禧在得知了燕京被攻破,宋遼戰爭無法結束之后,怎么可能容忍高俅在他屁股后面跟著?
因此趙佶在得到武好古的露布飛捷后,馬上就開始擔心起高俅的安危了。
而且現在大名府的關于耶律延禧北撤的匯報已經到了開封府,而位置應該距離開封府更近的高俅所部的報告卻遲遲未到。
這讓趙佶有了非常不祥的感覺。
被喚來面圣的張叔夜離開了崇政殿,只剩下一個坐立不安的趙佶在空曠的大殿中焦急的等待。
張叔夜也知道高俅兇多吉少了!在前一段時間,高俅的淇河大營同開封府的都軍機司之間每天都有書信往來。
可是三天前淇河大營的信使沒有按時趕到,前天又有都軍機司派出的信使因為遼人遠攔子馬的阻攔而返回。
到了今天,更加不祥的情況出現,遼軍北上,而高俅仍然失聯!
高俅可千萬別讓耶律延禧給打垮了!張叔夜當然知道高俅手中的七千靈州精銳對如今的大宋有多要緊了。
攻破燕京的武好古和朝廷總有點離心離德了,不一定會扯旗造反,但不能再將之視為朝廷腹心的武力了。
這樣一來,朝廷真正能掌握在手的精銳,就是童貫的朔方兵、高俅的靈州兵和四個將的模范新軍。其中朔方兵不在眼前,只有靈州兵和模范兵在手頭,其中模范新軍又沒有騎兵。畢竟在開封府要湊點騎馬奔跑時不會掉下來的騎兵是很不容易的。而沒有騎兵就不能野戰,四個將的開封模范新軍就只能淪為守城看家的部隊。
要是有個什么萬一,可怎么辦呀?
帶著滿腹的心思,張叔夜回到了瓊林宮邊上的都軍機司衙署,才一進入內廳,迎面就撞上一人,原來是王稟蒙著頭出門。
“正臣,你這是……”
張叔夜抬頭一看,從王稟鐵青似黑的面孔上,他就感覺到不對頭了。
“嵇仲,剛剛收到河北宣撫司總軍機房的急報,高……高太尉在淇河兵敗,損失了數千靈州精銳,本人也下落不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