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骨打點集兵馬準備東進的時候,武好古率領的兩萬騎兵,已經飛速通過了遼西、遼東,在共和二年九月下旬,進入了高麗和大周交界的邊境地區。
此時高麗和大周的邊界線并不在鴨綠江,而是在鴨綠江以南的幾十里處。契丹人在鴨綠江南岸筑起了保州、宣州兩座城池,用來監視高麗。
這兩座城池,在遼東大戰后落入了馬植之手。后來馬植的地盤被改為延邊府,保、宣二州也由州變成了縣,稱為保宣縣,是馬植南進北高麗的橋頭堡。
當武好古率領的騎兵,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進入保宣縣境內時。小小的保、宣二城,正是一片緊張繁忙的氣氛。鴨綠江邊的碼頭上,泊滿了從旅順駛來的貨船。光著膀子的延邊府兵正在繁忙的卸船。
糧食、箭鏃、冬裝、飼料、車輛、馬匹、各種器械工具……各種各樣想得到想不到的物資,流水一樣從貨船上卸載下來。由北高麗軍團的后勤機宜們粗略點數就運進保、宣二城。這兩座土城現在已經變成了巨大的倉庫,由北路進軍的五萬三千大軍所需的補給,都會先由海路運到這里。然后再由騾馬大車運往前線各處。
北高麗軍團的都督司就設在保城之內,原來的遼國保州州衙之中。北高麗軍團的都督是馬植,不過他的軍事才能有限,指揮不了正變得越來越復雜的周國陸軍。所以都軍機司就為他組成了一個由羅岡擔任總軍機的軍機司,實際負責整個軍團的作戰。
武好古的騎兵由浮橋渡過鴨綠江時,羅岡就守在浮橋南岸的橋頭堡上迎接。武好古的兒子武義勇再一次從騎士學院休學,分到了羅岡身邊擔任機宜。這個時候也軍服嚴整,守在羅岡身邊。
看見這個十七八歲的兒子雄赳赳,氣昂昂的站在那里,武好古臉上的笑意就怎么都掩飾不住了。
如果高麗之戰進行的順利,共和三年,最多拖到共和四年,這小子就能完成騎士學院的全部學業。然后就該去開封府把趙佶的長女趙玉盤娶回來了……快一點到共和六年時,自己就該當爺爺了吧?
呵呵,那時自己才四十出頭,就當爺爺了……想想都不可思議。
羅岡上前向武好古行了軍禮:“北高麗軍團總軍機羅岡見過元首閣下!”
共和國的禮儀和大宋當然不一樣,磕頭作揖都不大流行,軍禮更是簡潔,立正抬起右臂即可。
武好古則在馬背上輕輕舉起右手,也還了一禮,然后問:“馬植呢?”
羅岡道:“回稟元首,馬都督率部往平壤去了!
“去平壤了?”武好古問,“去和尹彥純交戰?”
羅岡搖搖頭:“不是,尹彥純已經放棄平壤了!
“放棄平壤?他退回漢陽了?”
“也不是,”羅岡回答,“昨日接到南高麗軍團的通報,高麗人也放棄了漢陽城。西門上將軍的都督司,四日前就已經進駐漢陽城。”
“漢陽也到手了?”武好古笑著點點頭,“如此便只剩一座開城了!
這時武好古忽然發現羅岡面帶憂色。于是便問:“怎地,可是覺得可殺之敵太少?”
羅岡搖搖頭道:“元首說笑了,下官怎會嫌敵人太少?只是總軍機司認為高麗人是在做持久抗戰的打算。”
持久抗戰?
憑什么呀?
武好古眉頭皺皺,對羅岡言道:“克敵,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去都督司再說!
“喏!”
羅岡行了一禮,然后沖遠處的隨從一招手,很快有人遷了兩匹馬過來。羅岡和武義勇各騎一匹,羅岡在前面帶路,武義勇則和武好古同行。
父子二人,就在前往保城的途中聊起了眼前這場高麗之戰。
“義勇,你怎么看高麗之戰?”武好古想考一考兒子的軍事水平,所以就主動挑起了話題。
“父親,孩兒覺得高麗之戰將會曠日持久。”
武義勇的回答讓武好古有點意外。
“怎么會?”武好古問,“我軍出動了十萬人外帶一百多門大炮,還有海軍從水路運輸物資。高麗人有什么?怎么可能持久?”
“高麗人有無數的山谷壁塢,有數百年的經營。”武義勇分析道,“在西海沿岸的平地上,高麗人無論如何都都不是咱們的對手。
可是高麗人沒那么傻,知道打不過咱們就主動放棄了比較平坦的西部沿海地區,向山巒重疊的中部、東部退卻。這就是在打曠日持久的主意。<br /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