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羅科索夫斯基做出決定,馬利寧就在旁邊急急地道:“司令員同志,我們現在的糧食不多,我建議將能拿走的糧食都裝上卡車,剩下就一把火部燒掉吧。”
果莎雖然騎在馬上,但他通過敞開的車門,聽到了馬利寧向羅科索夫斯基提出的建議,立即接著:“司令員同志,我現在去找第三梯隊的指揮員,請他派出卡車,和我們一起到倉庫去運糧食。等把能拿得走的糧食裝車后,其余就部燒掉。”
“上尉同志,”羅科索夫斯基望著車外還下個不停的夜雨,有些擔心地問:“現在下著這么大的雨,您確定能將剩下的糧食都燒掉嗎?”
“放心吧,司令員同志。”果莎信心十足地回答:“倉庫里另外還有不少的汽油,只要將它們澆在糧食上,就算再大的雨,也能將糧食燒為灰燼。”
“既然是這樣,那你就去執行吧。”
……
天蒙蒙亮的時候,雨終于停了下來。
率領第一梯隊的卡扎科夫等在路邊,看到羅科索夫斯基乘坐的吉普車到了以后,就高興地向他報告:“司令員同志,我們的戰士在前面發現了一個村莊,附近沒有敵人,是否在那里暫時休整一下,讓指戰員們吃點東西。”
羅科索夫斯基雖然整晚都坐在吉普車里,但每次打開車門時,他都能感受到從車外傳進來的刺骨嚴寒。既然自己穿著軍大衣,坐在城里都這么冷,那些還穿著單薄套頭衫軍裝的戰士們,所受的罪就更大了。想到這里,他點了點頭,很干脆地:“好吧,炮兵主任同志,就讓部隊進村莊休息。但為了安起見,要在附近放出流動哨,以便在敵人出現時,能第一時間向我們發出警報。”
村莊不大,總共只有四五十戶人,座落在了一片森林的邊緣。雖然此地比較偏僻,但依舊受到了戰火的波及,村里半數的房子都被燒毀,只剩下燒得漆黑的殘垣斷壁。
羅科索夫斯基趕到村莊的時候,卡扎科夫走過來,向他和洛巴切夫報告:“司令員、軍事委員,村里的人幾乎都疏散了,只剩下了唯一的一家人。”
“帶我們去看看。”聽村莊只剩下唯一的一戶人,幾乎了解村里情況的羅科索夫斯基立即道:“我要向他們了解一下敵人的情況。”
“請跟我來吧。”卡扎科夫完轉身就走,在前面為羅科索夫斯基他們充當向導。長時間的暴雨,讓村里泥濘的路面上布滿了坑坑洼洼的水坑。一行人心翼翼地從凸凹不平的水坑上面躍過,朝著住著唯一村民的房子走去。
看著一群軍人走進了自己的屋里,女主人顯得有點驚恐不安,她緊張地問道:“指揮員同志們,你們有什么事情嗎?”
洛巴切夫連忙向前一步,抬手向女主人敬了一個禮,微笑著:“婦女同志,我們是紅軍指揮員,部隊路過村莊,見這里沒有德國人,所以進來休息一下。您放心,我們在這里待不了多久,就會離開的。”
“原來是路過的。”女主人聽洛巴切夫這么,不禁暗松了一口氣,她深怕部隊在這里駐扎會引來德國人,到時自己唯一的棲身之地就會毀于一旦。她伸手做了個請的姿勢,有些慌亂地:“既然來了,就請坐吧!”
女主人招呼羅科索夫斯基他們在屋子中間的木桌旁坐下后,連忙跑進廚房,先是捧出一盆煮熟的土豆,放在了桌上,又拿出茶壺和杯子,殷勤地給他們倒上熱茶。面帶笑容地:“幾位指揮員同志,請原諒,我能招待你們的,就只有這些。其余的都被德國人搶走了。”
“德國人?!”羅科索夫斯基聽女主人起德國人,不禁提高了警惕。原他以為村里被毀掉的房屋,都是德軍轟炸所導致的,現在看來沒準是德國人進村搶糧食時的杰作:“他們曾經來過這里嗎?”
沒等女主人話,忽然從外面跑進來一個男孩。他進來后,看到屋里坐著幾個陌生的軍人,不禁愣在了屋子的中間。
羅科索夫斯基為了緩和屋里的氣氛,連忙站起身走動男孩的面前蹲下,微笑著問:“朋友,你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男孩看了羅科索夫斯基一眼,卻沒有完,而是將目光投向了站在一旁的女主人。女主人見到這種情況,連忙向幾人介紹:“指揮員同志們,他是我的兒子,由于不知道德國人什么時候會再來,所以我讓到村外去觀察。一旦發現德國人來了,我們就可以搶先將食物藏起來,不讓他們搶走。”
“你這樣做,是對的。絕對不能讓德國人在我們的村莊里,得到一粒糧食。”羅科索夫斯基完這句話以后,又望著男孩試探地問:“喂,我們的偵察兵,你在村外看到了什么情況嗎?”
男孩跑過去抱著了女主人的腿,有些靦腆地:“在你們來之前,我看到有三輛坦克和五輛裝滿了德國人的汽車,從村莊外面試過。”
坐在桌邊的卡扎科夫聽到男孩的話,不禁感到有些意外,因為根據偵察兵的報告,在村里及附近根沒有發現德國人的影子。因此他和洛巴切夫對視一眼后,沖著男孩問道:“朋友,你是不是把我們的部隊,當成德國人了?”
“不會的,我不會搞錯的。”男孩望著卡扎科夫,漲紅了臉道:“就是他們到村里來搶走了我們的糧食,還殺了不少的人,否則其他的村里人也不會離開這里。”
他的話完后,卡扎科夫有點尷尬地笑了笑,隨后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洛巴切夫,希望他能為自己解圍。心領神會的洛巴切夫點了點頭,起身走到男孩的身邊蹲下,和藹可親地道:“朋友,剛剛那位叔叔錯過了你,你可以不要生氣哦。對了,你還知道一些什么?”
看到自己的兒子拼命地搖頭,表示不知道更多的消息,女主人補充:“指揮員同志們,昨天有從新杜吉諾和喬索沃逃出來的難民經過這里,聽他們,那里有許多敵人的坦克和汽車,他們都是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
聽到女主人提到了兩個陌生的地名,羅科索夫斯基連忙從公文包里掏出了地圖,攤開放在桌上,仔細地查找起來。很快他就從地圖上抬起來,對洛巴切夫和卡扎科夫:“這兩個地方在村莊的北面,距離這里只有十五公里。”
“啊,距離這么近啊。”始終沒有話的馬利寧看清地圖上的德軍位置后,有些緊張地對羅科索夫斯基:“司令員同志,這么近的路程,德國人用不了一個時就能趕到,我認為我們應該立即轉移。”
“參謀長,你得對,我們應該立即轉移。”羅科索夫斯基著站起身,從盆子里拿起兩個還帶著溫度的土豆,揣進了自己的口袋,隨后沖著女主人微微鞠了一躬,禮貌地:“謝謝您的招待,我們還有事情,就不繼續打擾你了。”
幾人離開那棟木頭房子后,走了沒多遠,羅科索夫斯基便停下腳步,吩咐馬利寧:“參謀長,你讓果莎上尉給這家人留下兩袋面粉,讓他們能維持生計。”
“兩袋面粉就夠了嗎?”馬利寧這話時,扭頭看了一眼自己曾經待過的房子,:“司令員同志,根據我的觀察,他們已斷絕了生活來源,這兩袋面粉最多夠他們維持一個月。……”
“行了,參謀長同志,不要再了。”不等他完,羅科索夫斯基便打斷了他的話,有些不客氣地:“雖然我們繳獲了不少的糧食,但部隊要在敵人的包圍圈里待多長的時間,誰也無法預料,所以這些糧食對我們來,是無比珍貴的。我可不想讓指戰員們因為吃不飽,而喪失點戰斗力,明白嗎?”
“明白。”馬利寧見羅科索夫斯基毫不遲疑地否定了自己的提議,只好無奈地答應一聲,然后轉身朝停放卡車的地段走去,準備去吩咐人將面粉送到了村民家里。
在經過半個時的休整后,部隊重新開始出發。由于泥濘的道路上到處是坑坑洼洼的水坑,部隊的行軍速度很慢。
看到這種情況,洛巴切夫有些著急了,“司令員同志,敵人就在我們北面不遠的地方,隨時有可能朝我們沖過來。如果部隊以如此遲緩的速度行軍,那么一旦和德軍大部隊遭遇,我們就有軍覆滅的危險。”
“放心吧,軍事委員同志。”雖然羅科索夫斯基看到部隊行動遲緩,也是心急如焚,但在其他人的面前,他還努力保持著鎮定:“我已向北面派出了偵察兵,密切地監視著德軍的動向。一旦發現德軍向我們這個方向運動,他們會及時進行報告的。”
到上午十點的時候,果莎上尉派回來一名騎兵,向羅科索夫斯基報告了一個好消息。騎兵騎著馬在吉普車旁報告:“司令員同志,連長讓我向您報告,在我們北面兩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支大部隊,他們正在向東運動。”
“一支大部隊?”聽到騎兵的報告,羅科索夫斯基的心猛地提了起來,他連忙追問道:“是德國人的部隊嗎?”
“不是,司令員同志。”騎兵笑著回答:“是我們自己的部隊。”
“我們自己的部隊?”羅科索夫斯基聽到這里,扭頭望了一眼坐在旁邊的洛巴切夫,見他的臉上露出了驚喜的表情,于是便轉過頭,繼續問道:“是哪一部分的,有多少兵力?”
騎兵道:“連長派人和他們接觸后,知道他們由民兵組成的步兵第十八師,如今還剩下四千多人,他們正在向東面行軍。”
“太好了,這真是太好了。”羅科索夫斯基聽到這個喜訊,心里的郁悶和愁苦頓時一掃而空,趕緊吩咐騎兵:“戰士同志,回去告訴你們連長,讓他將民兵師的師長請到這里來,我們要和他談一談。”
“是!”騎兵答應一聲,便撥轉馬頭,沿著公路往前奔去。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名軍官騎著摩托車來到了羅科索夫斯基這里,向他報告:“司令員同志,卡扎科夫將軍讓我向您報告,我們在北面的森林里,發現民兵第十八師的部隊,將軍已派人去進行聯絡。”
“我知道了。”羅科索夫斯基將軍官打發走了以后,臉色立即沉了下來。坐在副駕駛位置的馬利寧扭頭看到羅科索夫斯基的這個表情,不禁納悶地問:“司令員同志,如果我們將這個民兵師收歸我們指揮的話,我們就具備了相當可觀的兵力,能夠在任何一個方向上,對德軍防御地段實施突破。但我看您的樣子,好像有點悶悶不樂的樣子。”
“參謀長,你應該清楚,同樣的消息,我們收到了兩次,而且是不同單位向我們報告的。”羅科索夫斯基有些憤怒地:“第一梯隊是由卡扎科夫將軍指揮的,照理果莎上尉的騎兵在發現友軍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向卡扎科夫報告,再由卡扎科夫向我們報告。但實際上卻是果莎派人級向我們報告,這樣做,未免有點太無組織無紀律了吧。”
搞清楚羅科索夫斯基生氣的原因后,洛巴切夫努力在臉上擠出一絲笑容,安慰他:“司令員同志,原來您是在為這事生氣啊。果莎上尉也許是因為發現友軍后,情緒過于激動,所以忘記這件事應該首先向卡扎科夫報告,而是級向我們報告。我看這是他的無心之舉,您不必太在意了。”
羅科索夫斯基知道此刻不是斤斤計較的時候,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盡快讓部隊脫離德軍的包圍,于是他關上了車門,揮了揮手,吩咐司機:“開車吧,司機同志,我們要盡快趕去和友軍的指揮員匯合。”(未完待續。)u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