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yōu)素福進入山谷以后,雪大的已經難以看清楚十步以外的東西,無奈之下只得下馬步行。
部下伊薩勸說他不要再前進了,否則將有凍死在暴風雪中的可能,畢竟他們原本都生活在沙漠周邊,很少遇到這種滿是風極端的天氣。
優(yōu)素福本來以為進入山谷中就好了,但現在才發(fā)現,這山谷根本就不是傳統所見過的山谷,其寬闊,其高度都是前所罕見的。但現在想要撤下去也不是容易事,只得就地尋找能夠遮擋風雪的地方。
然則,此處別說高大樹木,就連高過膝蓋的草都沒有半棵,起伏的山地上只有低矮的不知名的野草,想要找個遮擋風雪的地方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無奈之下,便只得將戰(zhàn)馬圈在一起,然后鋪上苫布,圍成了半圈,所有人下馬躲在戰(zhàn)馬和苫布臨時組成的矮墻下。
只是如此一來,肯定會有戰(zhàn)馬將被風雪凍死,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人命比馬命珍貴。
也是他們運氣好,這場暴風雪持續(xù)了不到一個時辰便漸漸的小了,經過清點以后,還是有上百匹戰(zhàn)馬受凍而死,或是凍瘡嚴重,只能等死。
優(yōu)素福嘆了口氣,這還真是出師不利,沒等遇到唐兵,卻被一場暴風雪奪去了百匹上好的戰(zhàn)馬。
這時,突然有游騎出現,害的他們一陣緊張,細看之下是自己人,便趕忙迎了上去。
馬上的騎士見到自家兵馬,終于松了一口氣從馬上跌落,只說了一句話就氣絕身亡。
“唐兵,來了!”
優(yōu)素福皺眉,據此前的情報顯示,唐朝的西征軍還在長安沒有出發(fā)呢,不可能這么快就來到河西。而那個游騎在臨死之前說的話不清不楚,想要問一問也不可能了,所以他決定派出兩只百人隊深入谷中,奔赴祁連山南麓試探虛實。
第一個百人隊從中午到晚上遲遲都沒有消息送回來,第二個百人隊則在入夜時分有了消息,但卻不是好消息。他們在深入大斗拔谷以后遭遇到了不明唐兵的伏擊,損失過半,但為了不使唐兵獲取到有關于優(yōu)素福的軍情,便堵在了原地,不使唐兵探馬再向北麓深入。
優(yōu)素福得報以后,覺得山的對面是個不錯的對手,便有意與之較量一番。
然則,大斗拔谷是此地唯一通往祁連山南麓的通路,任何巧計都是沒有用武之地的。
一念及此,優(yōu)素福的嘴角泛起了一絲冷笑,距離大斗拔谷最近的鄯城,只駐扎有五千唐兵,當然不可能傾巢而出,所以對面的唐兵至多也就三兩千人,他還沒放在眼里。
“連夜行軍,突襲唐兵!”
千余騎兵在夜色的掩護下,沿著大斗拔谷向南奔去。
陳長捷此時心中頗為震驚,全殲了一個胡兵百人隊以后,才驚覺這些胡兵居然都是大食人,而不是為之驅策的部族兵。
這說明什么?說明大食人對大斗拔谷密切關注和重視,難道他們要翻越祁連山了?
陳長捷可不保證五千人可以擋住大食人的兵鋒。所以,本來只是一次例行的視察,現在卻不能輕易的返回鄯城了,至少也得試探清楚大食人的虛實和目的。
在遭遇大食人的第二個百人隊時,陳長捷和他帶來的七百騎兵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是以讓這些人全身而退。
兩次遭遇戰(zhàn)結束之后,天色也黑了下去,祁連山晝夜溫差很大,再加上白天下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暴雪,陳長捷決定退出大斗拔谷,等到天亮以后再帶兵進來。
相比于大食人,陳長捷所領的隴右唐兵有著一個優(yōu)勢,那就是熟悉地形,可以靈活的根據天氣和地形制定作戰(zhàn)計劃。
而在這種天氣條件下,離開大斗拔谷扎營顯然才是最合適的選擇。不過,即便撤離了大斗拔谷,他還是留下了十幾個探馬,以便隨時監(jiān)視這股大食人的動向。
事實上,陳長捷的這個決定讓他躲過了一場災難。
一支騎兵掃過了平靜的大斗拔谷,鐵蹄踏碎了雪片,散布在谷中的唐兵探馬如驚起的鳥雀,四散而走。雖然這是在黑夜中,但這支騎兵還是發(fā)現了四散而走的探馬,追擊了一陣,還是麼能追上。
一夜有驚無險,陳長捷得知果然有大食騎兵進入了大斗拔谷,便決定一探虛實。不過,他卻不打算在谷中與之面對面的作戰(zhàn),沒有得知對方虛實的之前,任何將自己置于絕地的冒險都是愚蠢的行為。
所以,陳長捷率領七百騎兵在大斗拔谷南麓的開闊地兜起了圈子,遇到小股的游騎便為而殲之,待發(fā)現大食人的大股騎兵出現時,便做鳥四散,即便大食人有意追擊,也不知道追擊四散以后的哪一部。
由此周而復始,反復循環(huán)了大半日功夫,派出去的游騎終于摸清楚了這股大食騎兵的虛實。這只是一股千人左右的孤軍,而且大斗拔谷內也沒有后續(xù)趕到的大隊人馬。
于是,陳長捷立即改變了戰(zhàn)術,列陣于大食騎兵陣前,開始罵陣叫囂。
大食騎兵被牽著鼻子走了大半天光景,也是人困馬乏,是以并沒有對陳長捷的叫囂予以回應,而是駐足觀望。很快,又在本陣中派出了四股百人隊,分從兩個方向進行襲擾。
陳長捷見狀知道對方主將是個戰(zhàn)斗經驗極為豐富的人,便只冷笑一聲,令騎兵下馬以蹶張弩對峙。他的騎兵與其他邊軍的騎兵有所不同,下馬為步卒,上馬為騎兵。
之所以下馬步戰(zhàn),便是為了方便使用蹶張弩,這種弩顧名思義,必須以腰力用腳蹬開,所以其威力也是尋常騎弩無法比擬的。
往往三輪齊射,便能以極為凌厲的箭雨將敵方的沖擊陣型打散,這一招對付吐蕃人屢試不爽,現在拿來對付大食人也是輕車熟路。
優(yōu)素福被唐兵牽著鼻子遛了大半日,已經有些心浮氣躁,忽然發(fā)現對方停止了兜圈子,轉而對峙叫陣,便覺得唐兵的將領有些意思,可以與之一戰(zhàn)。
四支騎兵小隊殺出去不過是騷擾唐兵的兩翼,只要對方出現破綻,優(yōu)素福會毫不猶豫的率眾碾壓過去,大食騎兵在征服波斯的戰(zhàn)爭中學會了一種名為“帕提亞回旋射”的戰(zhàn)法,現在唐兵竟然下馬步戰(zhàn),顯然是對騎兵作戰(zhàn)沒有信心,這種戰(zhàn)法暫時用不上,便只能改以常規(guī)的騎射戰(zhàn)法。
忽然,只見唐朝軍陣中疾射出一陣箭雨,竟然以遠遠超出騎弓的射程覆蓋了大食騎兵小隊,緊接著又是一陣箭雨,優(yōu)素福的眉毛微微挑了挑,他頓時就明白了這些唐朝騎兵為什么敢于下馬步戰(zhàn),原來是唐朝的箭矢有著遠遠超出騎弓的射程。
兩輪箭雨砸下來之后,大食騎兵小隊,不敢再繼續(xù)靠近,轉而只在外圍遠遠的游弋。
這難不倒優(yōu)素福,他雖然出身于大食貴族,但是幾歲開始就跟隨父祖轉戰(zhàn)南北,唐兵箭矢的射程再遠,也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全體列陣,分前中后三軍,次第前進!”
弓箭的射程再遠,總有力竭而跟不上的時候,所以只要拼得硬抗前三兩輪,騎兵便可以突進其陣中,到那時即使再遠的射程也沒有用武之地了。
大食騎兵個個身經百戰(zhàn),主帥一聲令下便登時列成三陣,徐徐沖向唐朝七百人的軍陣。
隨著向前推進,大食騎兵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即將到達唐兵箭矢射程之際,速度已經達到了極限,如狂風一般,轟鳴碾壓過去。
果然,唐兵的第一輪箭雨砸了下來,登時便激起了一片人仰馬翻,緊隨其后的第二輪也砸了下來,優(yōu)素福立在原,在百十親衛(wèi)的護持下,并沒有參與沖鋒,他身為東征的主帥,親自到大斗拔谷探查虛實已經是冒險了,當然不可能親自沖鋒陷陣。
眼看著騎兵沖鋒硬抗過了兩輪箭雨,優(yōu)素福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微笑,唐兵手中只有弓弩,沒有拒馬長槍,只要被騎兵沖到近前,就再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三輪齊射過后,陳長捷登時大喝:
“陌刀上手,斬殺賊騎!”
陌刀又名*,顧名思義,大食騎兵一腳踢在了石頭上,隨著陌刀陣齊整整的上下翻飛,立時又是一片人仰馬翻。
優(yōu)素福的表情在瞬間凝滯了,他簡直難以置信的看著前方的戰(zhàn)場,心中為輕視唐兵而有些懊悔。
大食兵的混亂只是暫時的,他們很快就恢復了作戰(zhàn)狀態(tài),不再與唐兵糾纏,由側翼沖了出去,離開將近一箭之地,突然全軍回身以騎弓齊射,唐兵猝不及防之下許多士卒中箭倒地。
但大食騎兵并沒有機會再射第二次,優(yōu)素福已經下達了收兵的命令,所有騎兵如風卷殘云般的撤了回去。
這一戰(zhàn),雙方互有勝負,誰也沒能占了誰的便宜,陳長捷見大食兵撤退以后,便宜下令全軍上馬,徐徐返回鄯城。
他知道,大食兵實力極強,今日只是吃虧在低估了唐兵的戰(zhàn)斗力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