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霧罩的繞了半天,李泌終于一轉向了今日深夜相見的正題,也是他這種人性格使然,不論什么事都要鋪墊的足夠了,才會一出真正的來意。
“段將軍身經百戰,對長安眼下的局面有何判斷?”
“末將初來乍到,對長安內外情形并不了解,因而不敢往下斷言。”
不知為何,與這位天子近臣接觸,段秀實總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相比之下和秦晉以及崔光遠等人對談時,則完沒有現在的壓迫感。
李泌呵呵笑道:
“段將軍自謙了,李某又不是奉圣命前來征詢意見,大大可以像朋友一樣暢所欲言嘛!”
話雖如此,段秀實哪里敢當真,只盼著李泌早道明來意,如此提心吊膽實在是堪比酷刑的煎熬。
然則,他又不想得罪李泌,一味的回避不答,也太過刻意的保持距離,只好含混的道:
“叛軍雖然已經斷糧,又士氣大跌,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要孫孝哲一直按兵不動,朝廷就難以有所動作,終究不可以輕敵而草率行事……”
“段將軍所言甚是!”
李泌等的就是段秀實這句話,如此才好引出他接下來的話頭。隨著聲音陡而高亢,李泌有些興奮的揮舞著雙手。
“李某有封信請段將軍代為轉送。”
虛扯了半天,難道只為了代轉一封信?段秀實驚訝的睜大了眼睛,目光中充滿了難以置信,眼看著李泌從畫中掏出了一封火漆封口的信箋,上面沒有署名落款。
段秀實下意識的伸手去接,李泌卻頓住了受傷的動作,正中道:
“將軍也了,朝廷的處境看似轉好,實際上仍舊危機重重。今日李某實言相告,史思明集合了十萬大軍由河北猛攻河東,守將皇甫恪兵敗,生死不知,河東形勢已經危如累卵,一旦盡失其地,關中的處境又將如何,段將軍細細思量。”
一字字一句句如驚雷一般,震的段秀實有些呼吸困難,這些情報他還是頭一次聽,無論秦晉還是崔光遠都對他絕口不提此事,那么李泌今日泄露出來,又意欲何為呢?
李泌將信箋交到段秀實的手中,又重重的拍了一下,神色凝重的叮囑道:
“信中內容關乎社稷存亡,還請將軍千萬重視!”
段秀實手掂著火漆封口的信箋,下意識的頭答應,然而心中卻是矛盾茫然的,什么樣的信箋能關乎社稷存亡?里面的內容又是什么呢?自己該不該答應?
然則,這種疑慮只是在心中轉了一下,李泌如此不知避諱的夜見武臣,如果不是得了失心瘋,就是得到了天子的授意。而且,后者的可能性極大。
在推斷出了大致的情形之后,段秀實心神定了下來,從容問道:
“不知收信者為何人?”
“仆固懷恩!”
李泌輕輕的吐出了四個字。
如此之后,李泌不再多言,就此告辭。
直到李泌徹底離開了館驛,段秀實渾身癱軟下來,這才發現已經汗透重衣。
天子近臣的連夜造訪,使得他心神不寧,生怕被卷入朝廷爭斗之中,而成了別人的棋子,現在只是代為轉送一封沒有署名落款又不知姓名的信箋,實在有如釋重負之感。
次日一早,段秀實陛辭天子李亨,就帶著隨從出了長安城,馬不停蹄的返回安西軍中。
此行的主要目的已經達成,天子已經允準李嗣業在關中廣招百姓授以武器,然后借此作為平叛的重要力量。
“段秀實走了?”
“正是!”
秦晉和崔光遠一問一答間,郭子儀副甲裝的走了進來。
“大夫的主意看來可行,今日一早就有數百叛軍逃卒前來投靠,張嘴就要吃的,看起來被餓的不輕。”
崔光遠聞言,目露奇怪的問道:
“叛軍不是有人脯作為軍糧么,怎么還餓的不輕?郭將軍話總是這么夸張。”
郭子儀看了他一眼,沒好氣的道:
“千人千口,各自都有不同的口味習慣,沒準人家吃不慣人脯呢……”
一句話被噎了回來,崔光遠尋思半晌,竟沒回去,還著頭道:
“看來叛軍之中也并非都是些喪心病狂之徒,還有知道禮義廉恥的!”
“那到未必,人脯雖能果腹,卻難過這里那一關啊。”
著,他指了指自己的胸口。
郭子儀的判斷很簡單,叛軍雖然大規模的只做人脯充作軍糧,但是叛軍也是人,也有最能的排斥心理,盡管一時半刻為了活命而不得不為之,卻不意味著他們樂意接受這種慘無人倫的行為。
“這些人不宜發入城內,可在城外挨著城墻就地建營,安置他們,吃穿管夠就行。”
秦晉沉吟著道,他對這些人并不放心,引入城內也許就是引狼入室,放在城外集中管理,又方便監視,只要肉食衣物管夠,自然就會滿足這些來投之人的基需求。
“多殺幾頭豬,燉上幾大鍋,也讓猶豫的叛賊看看,到了咱們這邊來,肉管夠!”
崔光遠接著話茬補充,秦晉大為贊同的頭,讓郭子儀立即親自去督辦,一定要妥善處置這第一批來投之人,這關乎著還會不由有人投過來。
郭子儀還是有些疑慮。
“將營地建在城外,萬一叛軍報復偷襲,豈非弄巧成拙?”
秦晉想想也是,這么做的確有些不過去。
“那就把他們安頓在延平門的甕城之內,甕城占地不,裝下萬八千人不是問題。”
崔光遠試探著建議,這正合秦晉之意。
“好,就如此定計!”
旋即,秦晉又道:
“一會我就進宮面圣,建議征發城內十六歲到六十歲的男丁。”
崔郭二人都訝然道:
“大夫難道已經下定決心,大舉反攻?”
秦晉了頭,又搖了搖頭,并沒有多。
時不我待,河東危機的突如其來,已經容不得他有更多的時間猶豫,以目前能夠掌握的資源來看,最可堪利用的,就是長安城內所剩三十萬人口的部男丁。
對于城中可用男丁的統計,秦晉早就做過不止一次。神武軍大約有一萬人,團結兵以及民營拋開老弱婦孺合計也有五萬人,再征發余者男丁,總共也能湊齊十萬之數。
雖然在總數上不及叛軍的人馬多,但只要招降納叛進行順利,必然會對叛軍造成極大的震動,到時候孫孝哲也肯定要做出應對的舉動,在這一靜一動之間,不定就會產生大有可為的機會。
身披著清冷的晨曦,秦晉乘馬走在長安城寬敞的大街上,順著大街直向西走去,就是皇城延禧門,這座宮門他已經走過了不知多少遍,然則都沒有今日這般心情忐忑。
第一次,秦晉有種預感,天子似乎未必能同意他這種近似于孤注一擲的辦法,李輔國通過旁人之口傳遞來的消息表明,李亨屬意于向回紇部借兵,此舉雖然會帶來些惡果,但草原鐵騎戰力非凡,的確是一支不可多得的助力人馬。
然則,他是堅決反對向回紇借兵的,如此一開先例,唐朝以百年國勢兵威于四夷建立起來的威信則一朝盡喪,于長遠而言,其惡果遠甚于亂兵對百姓的劫掠。
“陛下,臣建議征發城男丁,以備不時之需。”
“朕剛剛得報,秦卿的招降納叛之法,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今日一早就有數百叛賊趕來投降。”
為了給李亨大氣,秦晉信心滿滿的道:
“以臣之見,后續數日,這個數目會成倍增長!”
李亨果然目露喜色。
“甚好!朕一開始還在懷疑,秦卿的這個法子會不會有些一廂情愿,看來是多慮了!不過 ,朕很歡喜慮錯了,倘若叛軍悉數來降,朝廷豈非不戰而勝?”
最后這一句當然是玩笑話,李亨的面色隨之又凝重起來。
“這些叛賊都曾吃過人,為天理人倫所不容,秦卿莫不是當真要悉數赦免他們所犯之罪吧?”
李亨的問題秦晉實難回答,難不成還真的按照唐律,將這些人部處死?如此造成的惡劣影響恐怕更甚。
“此事過于重大,臣一人難以決斷,目下只是權宜之計,待平定亂局之后,再交由政事堂議論決斷吧!”
在這個問題上,秦晉不愿意輕易做出許諾,因而只得和李亨周旋了一句。
顯然,李亨對秦晉的這個擱置爭議的態度有些不滿,他是希望秦晉能夠給出確定主意的,一直以來甚至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秦晉每每在看似山窮水盡之時都能化腐朽為神奇,李亨在不覺之間已經養成了一種依賴的習慣。
君臣二人之間的話題很快轉回了征發男丁的議題上。李亨只問了一句。
“已經到了非征發不可的地步?”
秦晉正重頭。
“的確已經到了非征發不可的地步。”
征發男丁的困難之處在于長安城中眾多的勛臣貴戚子弟,這些人養尊處優慣了,恐怕未必肯服氣秦晉這個后起的重臣。
秦晉早就想好了李亨的擔心之處。
“臣建議,以廣平王權負責征發提調……”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