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渙看著那幾名佐吏心道,這種佐吏最擅長的就是欺上瞞下,如果就此趕出中樞,只怕還會到地方上為禍。一念及此,他的表情前所未有的猙獰,這可把佐吏們嚇壞了,心中更是忐忑,不知宰相將如何處置他們。
誰料到,崔渙暗暗運了半天的氣,居然只輕描淡寫的問了一句:
“你們都,張行所言,有幾分在理?”
“啊?”
眾人傻眼了,這種近似于猜謎的問題,真真是令人再頭疼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張行彈劾秦晉的二十條大罪真實與否,而是能否猜中這位宰相的心思。因而,這些人都不敢輕易的開口。
終于,其中一名書令史慢吞吞的道:
“下吏以為,以為張行所列這二十條大罪,實在,實在是胡八道,對,胡八道!該殺,該殺!”
在將胡八道四個字吐出來以后,這名書令史又自言自語般的確認了一遍,不知為何有一連串了兩次該殺。
有些佐吏看著那書令史的眼神都不對了,大家都知道政事堂中幾位宰相對秦晉的態度,房琯與崔渙向來旗幟鮮明,無時不刻不想打壓此人。韋見素則為人謹慎膽,在政事堂也極為低調,比太上皇在位時還少話。至于魏方進,已經成了神龍見首不見尾一般的人物,大權旁落以后便甚少出現在政事堂了。
因而,這書令史語出驚人旁人都以為他得了失心瘋,非但不想要前程,還打算被治罪下獄嗎?要知道,欺瞞宰相這一條大罪就足夠給他們這種卑微的佐吏帶來牢獄之災。不過,仍舊沒有人敢跳出來公然指責那書令史。
崔渙冷笑了一聲,指著那書令史問道:
“你叫什么名字,崔某如何沒見過你?”
這政事堂內佐吏崔渙都能一一叫出名字,只瞧見敢于發言的書令史竟是個生面孔,于是才有此一問。
“下吏來興,今日,今日剛調入政事堂當值!”
來興,崔渙默念了一聲,真是個奇怪的名字,這種名字凡人只須聽過一遍就很難忘記。
“你倒逐條,張行如何胡八道了?”
這來興也當真不按常理出牌,若是旁人必然會依言逐條駁斥,可他卻看也不看那二十條,直言道:
“以一己私利弄險于朝堂,自然該殺!所列罪狀,根不值得一駁!”
也許是豁出來以后心態反倒如常了,那叫來興的書令史再開口時已經流利無比又斬釘截鐵。崔渙在聽了來興的解釋以后,沒來由的竟覺得胸口有些發脹。他總覺得來興對張行那一己私利的指責也是給自己聽的。
想起那日在天子駕前口口聲聲讓天子治秦晉構陷藩王的大罪,后來事實證明永王果真謀反,李輔國逼迫過甚,也是那個秦晉,居然還為他鋪好了下臺的臺階,這讓他的一張老臉往何處放?
崔渙竟然在佐吏面前失神了,關于他是否為了針對而針對這種自我反省又一次冒了出來。
佐吏們能進入政事堂當差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哪個沒有電察言觀色的修為?是以都看出來了崔渙神色間的失神,只是這其中的原因卻沒人敢妄加揣測。
來興站在崔渙面前,臉上已經由決絕轉而忐忑,最后已經近似于絕望。
崔渙最終還是緩過了神來,見來興面色慘然發白,就知道他會錯了意。
“你來,為什么要瞞著崔某,把張行的彈章遞上去?”
誰都沒想到,這位當朝的三品宰相居然會直接問這種問題。所有人的臉上都顯出了絕望之色,最后一絲僥幸也破滅了。大家都清楚,就算他們不,這政事堂里事還有查不清楚的嗎?
來興愣在當場,不知如何回答,剛才那大義凜然的姿態已經然不見。
崔渙冷笑厲喝:
“怎么,都以為宰相之手不傷螻蟻嗎?”
來興的兩鬢間陡然汗如雨下,終于還是咬了咬牙道:
“張行給政事堂從了錢一千貫錢,買個必保的途徑,因此,因此……”
崔渙也吃了一驚,他原以為此事有幕后的黑手在政事堂作祟,想不到卻挖出了一窩蛇鼠。
其實,于是風聞言事原是直呈天聽的,但李輔國當了宰相以后,就改了這個規矩,所有御史的奏疏都必須到政事堂走一遭,由他審察一遍,合格者方可呈遞給天子御覽。
這種辦法曾深得李隆基新歡,終于可以對雜音耳不聽為靜,又不必擔下了彈壓御史的惡名。
李隆基一朝的后期,這種朝政弊端多如牛毛,新天子李亨繼位以后,一直殫精竭慮于克敵光復的大事,是以也沒有精力改變這些弊端。
崔渙是開元天寶年間走過來的官吏,自然深悉此理,但也絕沒想到,除了宰相公然動手腳以外,宰相身邊的佐吏居然也在暗中動著手腳,以此聚斂錢財。
仔細詢問了其中的細節以后,崔渙斷然喚來了政事堂的護兵:
“把這個幾個佐吏一體鎖拿,聽候發落!”
在崔渙看來,這是十足十的丑聞,如果政事堂佐吏坑壑一氣收受賄賂的消息傳了出去,還不知道會被傳成什么模樣,到頭來他們這幾個宰相恐怕都只有引咎辭相一條路了!
然則,這種事情又豈是能輕易瞞過去的?天子那里也必須有所交代,瞬息轉念,崔渙決定非但不壓住此事,恰恰相反還要大張旗鼓的處置此事。
下定決心以后,崔渙也一改宰相的矜持,親自帶著護兵到各個公廨中拿人,所見到的佐吏不問青紅皂白,一律捕拿!
前前后后捕拿了近百人,用時也不過半個時辰。崔渙還不算完,又拿來的政事堂的花名冊,命人按圖索驥,上門將今日沒有當值的佐吏也一一捕拿。
該抓的人都抓完了以后,崔渙正了正衣冠,覺得是時候入宮面圣,將此事和盤托出。
由政事堂審查奏疏,至少宰相還有可能掌握局動態,而佐吏抱團干涉,這就會出現連宰相都難以掌控的權力空間。試想想,天子和宰相的眼皮底下就被一群佐吏偷走了權力,往是貪污**盛行,往大則是亡國之兆!如果別有用心之人收買了這些佐吏,豈非就能公然戲弄天子和宰相了?
崔渙腳步沉重,走急,心想著只要見到天子就必然建議天子,改革迫在眉睫。
剛進了宮門,卻見秦晉也跟著走了進來,崔渙心中略有尷尬,便只咳嗽了一聲加快腳步,不打算與之同行。誰知秦晉卻從后面高呼了起來。
“崔相公等等秦某,等等秦某!”
就算崔渙再不想見秦晉,此時也只能停下腳步等著秦晉追上來。
不過,就算他等了,也沒打算與之閑聊。
“崔相公,有喜事!”
秦晉剛一見面就笑嘻嘻的著有喜事,崔渙就覺得臉上**辣的,政事堂出了這等丑事,此人居然還如此刻意的強調有喜事,他甚至還不無惡意的懷疑秦晉是不是已經知道了自己進宮的目的,現在就是要惡心自己呢?
見崔渙面色不善,又有些發愣,秦晉自覺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兜圈子,道:
“屯田的具體數字統計出來了。”
聞言,崔渙愣住了,神色間浮現一絲尷尬,他再次以人之心了,但還是問道:
“多少?”
“共計一萬零三九頃!”
秦晉一正經的出了一個數字。
“多少?”
一時間,崔渙竟覺得自己耳朵出了問題,抑或是對方沒有清楚,下意識的又問了一遍。
“共計一萬零三九頃!”
秦晉也很配合,跟著又了一遍。
這一次,崔渙終于確定自己沒有聽錯,激動之下竟當即一把扯住了秦晉手臂,一時不出話來。
良久之后,崔渙才強克制住身體的發抖。
“老夫一直以為降卒屯田未必是易事,這些殺人不眨眼的殺人賊,如果不被關進降卒營內,就如縱容虎狼歸山,遺患無窮,誰想到竟當真讓崔大夫生生趕出了萬頃田……”
在士大夫眼中,孟子的話可謂是治天下的標尺,‘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民又以食為天,也就是朝廷的頭等大事沒有可與糧食相比的。惡戰之后的關中大片田地拋荒,缺乏人力,秦晉在這種情況下,竟不聲不響的搶種了萬頃田。按照一般年景,這算下來,至少也得有五十萬石糧食,足夠關中百姓挺過青黃不接的季節了。
原崔渙還不打算與秦晉多話,現在早就將這個想法拋諸腦外,拉著他的手臂,不厭其煩的詢問著其中的細節,往后還能搶種出多少天地……
秦晉呵呵一笑,一拍手中所持奏疏。
“崔相公莫急,天子過目以后,便歸你了!”
崔渙也笑了,拍了拍自己的額頭。
“看看,一急起來就什么都忘了,秦大夫今日入宮面圣,必然會有詳盡的準備,奏疏詳細列明自是應該,應該的!”
秦晉附和著笑了笑,自曝其短:
“不滿老相公,其實是崔某記不住那些繁雜的數字!”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