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大明政治與基礎教育改革設想
公元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以里甲制度和黃冊等制度將百姓限制在一縣之內,又以廠衛(wèi)制度和廢除丞相權分六部的方式使得天下法權完集于帝王一生。rg
朱元璋這樣做的目的是想把大明變成一個由帝王維持秩序,軍民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好好過日子,各行百姓各司其職的社會。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產力的發(fā)展,朱元璋一手規(guī)劃的社會藍圖被一次次打破。
宦官成為制衡官的重要勢力,內閣應運而生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流民的壯大與商人規(guī)模的擴大,使得里甲制度早已是土崩瓦解。
特別是現(xiàn)在隨著大量人口往京師、南京、杭州、成都、保定、濟南等地遷移,又有大量人口往關外和南洋移居,所謂的黃冊與戶籍幾乎完沒用。
當地縣衙沒辦法移居黃冊找到對應的戶口,關外新建的村落幾乎沒有所有村民都來自一個縣。
“很多制度都是要改的,如今的大明再也不是老祖宗們想象的那個大明了,而如今當務之急是對官制的改革,六部肯定是要細分的,內閣的行政權限可以擴大;
到時候十多個部門不能每件事都讓朕來決斷,那朕絕對會累的猝死,但立法權與司法權得分立出來,不是每逢大案都要三法司會審嗎,既然如此索性把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直接從行政系統(tǒng)分離出來,單獨執(zhí)行監(jiān)察、執(zhí)法、立法三項。
內閣不得干涉這三個機構,都察院與刑部、大理寺直接向朕負責!”
此時的紫禁城外是嘈雜的鬧市,鳴笛聲與叫賣聲不斷,但宮墻內卻是安靜如兩百年前一樣。
朱由校,這個帝國的執(zhí)掌者此時卻閑散的將袍服半卷在腰間別住,赤腳坐在金磚,手里拿著皇家工業(yè)公司新出的高檔鋼筆正在一張矮幾寫著各種政治詞匯。
地已經堆了無數的廢紙,皇后張嫣很耐心的親自將這些廢紙一張張鋪平疊放在一木盒里。不是皇后張嫣要舍不得丟棄這些廢紙要節(jié)儉,而是數年的相濡以沫使得她已經了解自己這位夫君的秉性,保不齊著著又忽然要起身找他之前丟掉的廢紙里的內容。
作為一個現(xiàn)代的穿者,又是這個帝國最有權力的人,朱由校有很多新的想法,想給大明帶來新的事物,但要想將這些新的想法付諸實踐讓整個大明官僚體系和士子百姓接受,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一般情況下,朱由校不會驟然將自己一拍腦袋想到的東西丟給內閣或者六部去執(zhí)行,因為這樣很多時候都會遭到守舊派的強烈反對,甚至還有一些革新派的反對,而朱由校也會因為準備不充分而不具備服力。
所以,朱由校寧愿先把自己的想法給張嫣提。
張嫣不關注朝堂也恪守著后宮不得干政的鐵律而不會提出反對或支持的意見,她更多的時候是充當著朱由校的一個傾聽者,傾聽者朱由校給她描述大明的未來。
“吏部也不應該統(tǒng)屬于內閣之下,他管著天下官吏的升降,管控吏部等于管控天下官吏的任命權,這個權力必須控制在朕自己手里。
禮部當只負責祭祀與宣傳教化,當單獨成立一個學部管理教育事務,將鴻臚寺和會同館合并為外交部,管理外藩諸國來往與事務接洽,禮部負責外交的部分也移交外交部。
然后,工部也得再分出交通部,專門負責天下道路建設,再分出水利部,管控天下治水一事,工部只負責宮殿與其他公共設施建設,軍械司和皇家工程院等科研單位則從工部分離出來統(tǒng)屬于新設立之科技部,再則戶部也得分離出財政部……”
朱由校這樣著的時候,皇后張嫣不由得湊過來,挽住了朱由校的臂膀,莞爾一笑道:“陛下,照你這么分,以后是不是什么尚書侍郎更多了,難道陛下不擔心我大明機構冗雜嗎,再重蹈兩宋之弊?”
“愛妃提醒的極是,不過我大明倒也不必擔心機構冗雜,我大明素來是急缺循吏的。
尤其是央,自從太祖廢宰相權分六部后,六部職權便加大,單單一個尚書兩個侍郎明顯無法統(tǒng)籌我大明一方面之大事,如朕這次要讓整個大明的孩童在五年之內都成學且都得學夠五年的事情,若沒有一個機構專門運作此事,單讓禮部的幾個尚書侍郎來,他們是忙不過來的,畢竟禮部還得忙于祭祀、科舉、把控輿情等諸多職責。”
朱由校一提及普及教育的事,倒勾引起了皇后張嫣興趣。
平民出身的她很好朱由校這個要讓每個大明的孩子都要夠五年學的方式,便不由得問道:
“陛下,你真的要讓我大明每一個孩子都能進學?不僅僅是官僚仕宦家的子弟還有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而且還要寫進大明律里,強制要求每個家庭必須讓每個孩子夠五年學?
可是事實,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送得起孩子進學啊,也許送一兩個還可,那有五六個孩子的家,要讓五六個孩子進學五年,只怕整個家都會因此被拖垮了。”
見自己的皇后張嫣嘟了嘟嘴,很是俏皮可愛,朱由校便不由得在捏了捏她的香腮,然后鋪開一張紙,手里拿著一只筆一邊寫一邊道:
“你看啊,現(xiàn)在朕已經減免了他們的徭役,且賦稅也一減再減,如今戶部已經做了粗略的統(tǒng)計,現(xiàn)在大明最底層的百姓的收入早已是萬歷二十年同層次百姓收入的四倍,而朕也只是讓他們負擔教育成的一成,其余九成則由地方衙門與央朝廷承擔;這樣一來,只要他家不是太能產崽產個幾十個,應該不至于拖垮其家吧。
當然,等數年之后,朝廷足夠富裕,可以直接實行免費五年義務教育,也許不要幾年,明年可以先實現(xiàn)三年義務教育,因為明年開始,大明在爪哇國的第一階段建設發(fā)展將宣告完畢,在爪哇國的海關稅收和商稅會遞解進京,到時候拿這一筆款子用作教育,則恰好足夠。”
“朕要做的是要讓每一個大明的孩童都能認識字,能看懂書,能讓更多可以有更大潛力孩童為我大明做出更多的貢獻。
你想想,若是每一個孩子都能識字讀書,那多年之后的大明是人人都能識字讀書習禮儀,人人都可以通過字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愁,也都可以通過字實現(xiàn)提升,而大明也會因此擁有更多的睿智國士,那時候才是真正的盛世華章,大同社會;
總之,朕的目的一個,無論你出身貧賤富貴,只要你生活在大明,是大明子民,你必須接受過教育。”
朱由校這么一后,皇后張嫣倒也滿心期待起來:“如此來,那天下的人不都成了飽學之士,可是也不一定,不是誰都能學得進四書五經,都能做八股章。”
“朕可不是讓每一個讀書進學后都去做秀才進士;
愛妃得對,這人各有各擅長的東西,魯班木匠活好,李白會作詩,唐太宗皇帝當得好,王安石是個好丞相,我大明的這些子民,也不是人人都能秀才進士,他們可以進入皇家科學院或工程院的附屬學校進行技術學習,也可以進入翰林院和科學院研究經史典籍和各類雜學,也可以應考軍事學堂或船政學堂或礦業(yè)學堂等;
但進入這些學堂都得有基的學歷考試。
日后,大明不僅僅會有科舉,還會有各類舉業(yè)考試,科舉也只是一種官員選拔考試。
甚至即便是科舉,科舉的考試內容也得變,八股章雖能考出些聰明絕頂的人精出來,卻也會選拔出大量只會應試不會做事的庸人出來。
但基礎教育都是四書五經與朱子思想,也不好驟然改變考試內容,等到把基礎教育方式變了,到時候科舉考試內容也得跟著變;
也許到那時,秀才、舉人這些功名只是一種學歷的象征,如秀才以者可以參加什么學堂的考試,舉人以者可以選擇會試通過以后可以做行政體系的官員,而想要做科研體系、司法體系、軍隊體系的官員得通過其他類型的考試。
朕現(xiàn)在已經讓張岱與魏敏兒等對字加注了拼音,端正了讀法與寫法,等到初等教材的編纂完畢,學部成立,另外以各州府縣的教育體系重新改革后,可以立即將這一套基礎教育方法推行下去。
至少前五年,是要讓進學者不僅僅學習到儒家基的人倫道德,還要能夠識字,能夠算簡單的數,能夠有基的常識,等完成基礎教育,優(yōu)秀者可以進一步深造,選擇進入朝廷也好,進入軍隊也好,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路,而不愿意或者不能再進行深造的則依舊可以回鄉(xiāng)務農或者干其他,即便依舊是農夫也不會再是愚民,不會再輕易被邪教挑唆利用,也不會輕易被貪官污吏所欺壓。”
聽了朱由校的一番辭,皇后張嫣倒也不由得先被代入了進去,并對以后的大明產生了臆想,不禁雙手合十道:
“陛下,如若如此,那不是田埂地頭也能聽見詩詞吟誦,老幼婦孺都能挑燈看書,書生能提三尺劍,武生能寫萬字疏,那個時候的大明或許真的是遍地書香,禮儀大邦之國。”
朱由校對此只是笑笑,他要提高大明百姓的識字率和受教育水平可不是僅僅讓大明教興盛,而是為了開發(fā)大明這個人口大國的潛力,讓大明的國力得到面開發(fā),并進而在未來的海洋角逐占據更大的優(yōu)勢地位,能夠在未來數百年來不落后于其他國度,能夠使得華夏不再靠儒表法里的禮儀秩序去繼續(xù)演家國王朝更迭的歷史周期律。
從十七世紀開始,整個世界的政治社會發(fā)生前所未有的大轉變,不僅僅是政治社會,包括宗教地位和學術思想等都會發(fā)生大轉變,也會因此導致生產方式也會發(fā)生大的改變。
在這個轉變,會使得一些民族和國度開始落后,一些民族和國度會因此而興起,因為理學和固有生產模式以及地理隔離的等因素,華夏會成為去前者。
但現(xiàn)在朱由校要做的是讓這這個轉變在漢圈發(fā)生,在大明朝發(fā)生。
讓大明朝繼續(xù)領導這個世界明前進的方向,而這個轉變要想發(fā)生,不僅僅是從生產方式改變開始,還得從基礎教育開始。
從基礎教育階段讓每一個大明知識分子知道這個世界的思考方式和規(guī)則詮釋不僅僅只有儒家這一套方法,還有其他方式,他可以通過研究天體物理去尋求人生答案,也可以通過探索微觀生物奧妙去得到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總之,這樣一來讓大明的思想界真正得到復興,真正實現(xiàn)百花爭艷的局面。
雖現(xiàn)在很多東西還只能是設想,但朱由校也在開始逐步引導,并縱容新思想的出現(xiàn),和淡化孔孟思想的絕對統(tǒng)治權威,即便是政治斗爭,凡是官員意圖以不尊孔孟為由打擊政敵都不會得到朱由校太大的支持,甚至如果有人想玩字獄來借著打壓新潮思想來打擊政敵時,朱由校會毫不猶豫的對舉報者實行嚴懲。
大明不是大清,朱由校不擔心會有人質疑自己的正統(tǒng)性,也不需要去為了加強君權思想限制其他思想發(fā)展。
因而他并不會支持儒家衛(wèi)道士為了自己孔孟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而打壓其他思想,但朱由校也不會明確鼓勵哪種思想成為大明主導思想,朱由校現(xiàn)在對外宣傳的質目的一個,只要跟著朕,能擁有更多的財富,只要在大明,能實現(xiàn)你自己的夢想。
當然,朱由校也不知道日后哪一種思想會成為大明的主流,他或許是支持自己這個君王存在的,也或者是反對這個君王存在的。
但能肯定的是這個主流思想肯定和主要矛盾有關和利益需求有關,而只要自己從一開始把整個國民的利益和自己君王利益綁在一起,那么才能真正的使得自己和自己的子孫能長久得統(tǒng)治這個國家。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