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甲新城,于建安九年年末的時候開始籌備始建,到建安十三年的年初,已經有三年多的時間了。
三年的時間,如果是放在當時的內陸地區,可能早就把一座城池給修建起來了。可是對陸仁手頭上的夷州來卻完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陸仁手頭上的人力資源一直都很吃緊,實在是無法像內陸地區那樣集中大量的人力來進行新城市的建設。句很是寒磣的話,陸仁第一批能夠調集來進行新城建設的人,竟然只有區區的不足千人而已,可這卻已經是當時陸仁在不影響其他產業的情況下所能調動出來的極限。
好在當時正好迎來了夷州的第一次人口激增期,有著大量的從北方遷居過來的流民。在短時間內無法作好分配與安頓的情況下,陸仁就讓雪莉采取了以工代賑的方法,也就是付給相應的工錢,讓這些流民去幫忙進行新城的基礎建設工作。而且在此同時,陸仁還采取了工分制,工分出眾的流民可以先一步得到夷州這里的分配與安排。
當初陸仁就主理過許昌城池的擴建工作,對這種內政方面的事情可算是輕車熟路。而且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穿者,陸仁也很清楚主動性與被動性之間的差別。
在那個時代,像修建城池這種事一般都是徭役,也就是由在籍的戶民來被動的進行勞作。但當時的陸仁并沒有官職,身份上只能算是夷州的宗族聯盟盟主而已,自然無法用徭役的方式來進行建設。如果強行采用的話,事情的性質就變成了陸仁在仗勢欺人、在奴役大眾,只會帶來很不好的負面效果,而陸仁又哪里會去犯這種傻?
可采取了付給合理的報酬,并且用工分制來激勵流民的話,事情就完變了個樣。這些流民有飯吃、有活干,并不是受到過份的勞役,身就很容易接受下來。而且做得好還可以得到相應的優待,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了起來。
而在時間稍稍一長之后,甚至有些原并沒有什么專長的人在嘗到了甜頭之后,明明滿足了工分要求,可以分配到其他的崗位上,卻仍然表示愿意繼續留在這里進行新城建設的工作。陸仁對這樣的人就來了個提升職位……其實白了就是讓這些人成為包工頭,其隊伍就成了專門的施工隊,畢竟夷州要建設的東西太多太多,出現一些這樣的施工隊也是陸仁所需要的。當然,誰要是敢像后世的那些包工頭那樣偷工減料,陸仁下手也絕對的兇狠。
只是即便有這種比較好的局面,夷州這里人力資源方面的問題仍然是一大短板。比如適居來的流民不可能個個都愿意去搬磚挖土,愿意的人之中也會有身體素質不適合的。再者夷州又不是光修城,其他的產業方面隨著進一步的擴大也需要增加人力資源的分配。所以集結在新城建設方面的人力一直是處在一個相對不足的狀態,進展自然就比較慢。
而且在這里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陸仁與雪莉的設想中,莽甲新城可不是一座平常的城池那么簡單。且不這座新城到時候會是陸仁的治所首府,要求身就會高上許多,更重要的是在某種意義上來,陸仁和雪莉都是用現代城市的標準……現代型的城市有點過了,但近代性質的城市的標準是差不多的。別的不,單是下水道系統、以及預定的自來水系統、電力系統,其工程量就不是件開玩笑的事。而這些事情,自然也就造成了莽甲新城工程進度的進一步拖慢。不過陸仁對此作出的回復是寧可慢一點,你丫的也別給我亂來!
話多且煩,只到現在的建安十三年年初,集中在莽甲新城那里的各類工匠勞力總計是五千來人,新城的建設進度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這還是陸仁和雪莉開了不少外掛,制作出了很多節省人力的工具器械的結果。不過這百分之四十卻又是很關鍵的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諸如地基啦、上下水系統這些工程都已經基搞定了。接下來就將會是正式的城區建設,這個相對來就可以快上很多了。
卻甄宓聽陸仁要去新城看看,下意識的就接上話道:“先生是要去新城看看是吧?我這就去叫人備馬。”
陸仁先是點了點頭,但馬上就搖頭喚住了甄宓,問道:“這里到新城之間的鐵路的鋪設不是已經完成了嗎?那我們今天不騎馬、不走路,改用手搖著過去。”
甄宓一愣,劉曄則是份外的不解。城與新城之間鋪設了一條鐵路的事,劉曄當然知道,只是劉曄和甄宓都不懂這底下墊了木頭,上面鋪了兩條鐵軌的道路到底有何用處,更不明白陸仁為什么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整這么個東西出來。
到是前些時候因為陸仁投入了一批簡易型的車輛,劉曄這里才隱隱約約的明白這是為了方便物質的運送而建設的道路。順便一下,這種簡易的車輛有那么點現代鐵道上車皮的意思,不過主要也就是弄好了鐵制的配套車輪,動力方面卻仍然是靠人力和馬力來進行推拉。
總的來方便是方便了很多,比如不會出現道路泥濘而陷個輪子或是翻個馬車什么的,相對的人和馬所需花費的氣力也有所減少,但劉曄卻始終覺得用不著搞這樣的東西出來。因為修建這條鐵道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著實是有點大,細算下來好像還不如不修,為此劉曄在決定跟著陸仁好好干之后,還為此勸諫過陸仁。
當然了,陸仁知道這是劉曄不懂這玩意兒才會作出這樣的勸諫,所以只是笑了笑再安撫了劉曄幾句之后就繼續做這個事。而劉曄對此到也沒有得太多,畢竟劉曄來到夷州的時候,這條鐵路都差不多修完了,這個時候在勸諫陸仁收手身也沒多大的意義。而劉曄的意,是想讓陸仁以后別再搞這種在他看來好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東西。
這些就先不扯了,只甄宓聽過陸仁的話之后臉色就變得相當之古怪,然后就向陸仁問道:“先生,你真的想用那個去新城?”
陸仁笑道:“嗯。夷州的天氣不像中原那么冷,不過現在才剛開春,天氣到還真有點涼涼的,用那個出點汗對身體有些好處不是嗎?”
甄宓的臉有點紅:“可是、可是用那個的話,是不是有點……”
陸仁看了看甄宓的俏臉,呵呵一樂道:“不也很好玩的嗎?”
“……”
甄宓拿陸仁有點沒辦法,只得點頭應下再去作相應的準備了。劉曄不知道他們這是在些什么,想了想便問道:“將軍,你們這是在些什么?”
陸仁大笑道:“一會兒你就明白了。”
————————————————————
不久之后,劉曄在城鐵路的起點這里傻愣愣的看著從某個車庫之中出來的車輛,老半晌的連話都不出來一句。
真的是不出啥話來了,因為這輛跑鐵道的車輛上面有個像孩子玩的翹翹板的東東,而陸仁和甄宓就一人坐在翹翹板的一頭上,你上我下、我上你下的在……真尼瑪是在玩翹翹板?
不過玩歸玩,這車輛在這翹翹板的運動之下,在鐵道上跑得到還真不慢。劉曄這只是一愣神的功夫,這輛車就跑出去了足足有幾十米。等到劉曄反應過來,那邊陸仁和甄宓都已經停下了翹翹板的玩鬧,陸仁還向劉曄以及一眾隨從護衛招手道:“子陽,發什么愣呢?還不帶著大家快點上車?”
劉曄回過神來,傻呆呆的帶著一眾人等登上了這讓他摸不著頭腦的車輛。又愣了好一會兒,劉曄才出聲問道:“將軍,這是什么車?怎么不需人馬推拉,就可以……”
陸仁笑道:“這叫杠桿鐵道車,其動力就是這上面的杠桿。其實這種車在平地上也能跑,不過要加裝控制方向的配件才行。真論起來,還是比較在鐵道上跑。”
杠桿鐵道車,其實白了就是利用杠桿原理來帶動車輪的車輛。早在19世紀中葉,歐美各國的鐵路上使用著一種微型不帶動力的機車——人力軌道車。幾十年后,這種軌道車傳入中國,人們稱它為“手搖車”或“手軋車”、“手押車”。新中國成立前,山海關橋梁工廠制造的“手搖車”都已經銷售到國內各條鐵路線上。“手搖車”有4個車輪,利用杠桿、曲軸、齒輪等機械裝置驅動,自重約公斤,時速可達公里。“手搖車”通常由4個人駕駛,前后各兩人雙手握住杠柄上下交替軋動,車子就可以向前運行。
“手搖車”在運營線路上行駛時,需向車站調度“要點”,途中萬一遇到有列車,必須將“手搖車”抬出軌道,避讓后再繼續行駛。這種人力軌道車結構簡單,使用輕便,是工務、電務部門施工和檢修線路設備的常用代步工具。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各種內燃式型軌道車的成批生產以及列車運行速度和密度的增加,“手搖車”被迅速淘汰。到世紀6年代,已經很難看到它的身影。后來的人們只能從個別鐵路革命斗爭題材的影片和鐵道博物館中,領略到它的身姿了。
而到陸仁這里,在雪莉把正式的蒸汽機車給弄出來之前,這種相對來較為輕便好用的手搖車就比較符合當前的需求,所以在鐵路基鋪設完成之后,陸仁就讓甄宓的鋼鐵部先試制了幾輛。而在前些時候,陸仁就和甄宓試用了一次。當時也是陸仁童心作怪,好好的手搖車不是用手去規規矩矩的搖,而是和甄宓在車上玩起了孩子的翹翹板,到也的確是既省力又好玩。
只是陸仁固然是覺得無所謂,可甄宓一個女孩子家家的,卻和陸仁像孩子一般的玩翹翹板,臉會不紅起來才怪了……(未完待續。)u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