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东方文学

大文豪 正文 第七百九十八章:登基

作者/上山打老虎額 看小說文學作品上精彩東方文學 http://www.nuodawy.com ,就這么定了!
    陳凱之徹底服了吳僉事,再三告誡:“萬萬不可和任何人說。”

    吳僉事格外鄭重的說道:“殿下放一萬個心便是。”

    不得不說,陳凱之對吳僉事辦的事,還是覺得妥當?shù)摹?br />
    吳僉事對此事,也不敢多問,卻有些踟躕,忍不住提醒:“公爺,其實這一對母子,徹底銷聲匿跡……”

    他意思是殺人滅口。

    其實留著,確實是不妥當,無論怎么說,趙王是造反大罪,何況,此人本來就和公爺很不對付,斬草除根,未必是壞事,一旦留著,就怕夜長夢多。

    陳凱之微微一笑,朝他揮了揮手:“我自有考量,你下去吧。”

    吳僉事便行了個禮,告退而去。

    陳凱之心里卻想,如此一來,陳贄敬所說的話,絕不會有假了。

    這趙王,在臨死之前,倒也夠狠的,將自己在這世上最后一點牽掛,竟敢交給自己手里,他竟一點都不怕自己如吳僉事所說的一般,為了免得夜長夢多,殺人滅口。

    不過……這也確實是他最后的手段了,不取信陳凱之,如何達到他保存大陳江山社稷的目的。

    這等于是告訴陳凱之,他若是說了一句假話,這一對母子,都可以任由陳凱之處置,可教他斷子絕孫。

    這趙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若是能早有這番醒悟,也許就不會落得這個下場了。

    現(xiàn)在怎么樣,為時已晚。

    陳凱之吁了口氣,事實上,他從陳無極和自己查證的事里,確實覺得陳贄敬的話絕沒有作假,那么,唯一的問題,怎么辦?

    太皇太后現(xiàn)在定是希望操縱陳無極,而陳無極呢?

    陳凱之想到當初那個為了自己,朝小皇帝打去的家伙不禁心底深處微微一軟,腦海中不自覺的冒出一句話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眼下,也只有這么一個可行性了。

    此事,只怕要和陳無極通通氣才好。

    此時陳凱之已倦了,當即睡下。

    而這幾日,在大亂之后,京師開始漸漸的恢復了往日的平和,冬去春來,萬物復蘇,而在此期間,一封封的懿旨和大行皇帝的遺命已傳遍天下,其實不需要懿旨和遺詔,趙王的敗亡,其實許多人就已明白,新君即將登基了。

    整個朝廷,幾乎進行了一場清洗,隨即,宮中便人人穿上了素縞,自然是為了祭奠病逝的大行皇帝,大行皇帝下葬之后,吉日已到,陳凱之一大清早穿了朝服,今日是大日子,不過不必太早去,因為清早的時候,是宮中先去祭太廟,等祭祀完太廟之后,百官才入朝稱賀。

    不過雖不能及早入宮,提前去宮外等著卻是必定的,陳凱之一路至正定門,而在這里,卻早有百官在此等了。

    平叛一役,使得朝廷煥然一新,至少這百官之中,陳凱之就發(fā)現(xiàn)少了許多熟悉的面孔,滿朝文武,竟是去了三成,明鏡司那兒,可沒少捉拿欽犯,這一番大動干戈之后,終于是平息下來。

    而今日能在此的大臣,心里怕也是舒了一口氣,算是自己安全下莊,而今,只是覺得心有余悸,因為在此之前,誰也不知道會有多少人會被株連,趙王當年可是輔政,這朝中誰沒有或多或少和他打過一些交道。

    陳凱之的出現(xiàn),再不是像從前那般,大家假裝若無其事了,待陳凱之下馬,便有許多人上前,紛紛和陳凱之打招呼,誰都清楚,陳凱之這一次立的是大功,在朝中的地位,怕是又要上一臺階了。

    “凱之。”陳凱之還未擺脫文武百官,便聽到姚文治喚他。

    姚文治距離宮門最近,笑吟吟的等著陳凱之,陳凱之便疾步上前,朝他行禮。

    姚文治捋須道:“近來你們錦衣衛(wèi)可忙碌的很哪,老夫幾次面見太皇太后,太皇太后都問起你,本想召你入宮,可念著你們錦衣衛(wèi)現(xiàn)在正是忙的時候,也就作罷了此事,太皇太后,還是很器重你的。”

    陳凱之含笑道:“哪里,娘娘太抬愛了。”

    姚文治顯得精神不錯,與一旁的陳一壽對看一眼,陳一壽便只是笑笑,越是這個時候,陳一壽反而不愿意和陳凱之多聊了,他性子就是如此,當初陳凱之被孤立的時候,他反而站在陳凱之身邊,現(xiàn)在陳凱之萬眾矚目,陳公反而默然無言了。

    這個才是為人之道。

    雪中送炭見真情,錦上添花無人記。

    這么多人都來吹捧他,陳凱之又不是傻子,自然看得透他們什么想法,他更明白什么人才是朋友,什么人才不是泛泛之交。

    姚文治道:“此番,陳贄敬等人已經(jīng)議罪,處死之人,有七百之多,而陳贄敬因為是叛黨之首,所以要明正典刑,由大理寺執(zhí)行,不過你是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怕也要去看看,陳贄敬此人,真是觸目驚心啊,明鏡司抄沒王府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不少罪證,都察院彈劾他的罪證,羅列起來,竟有三百七十多條,真是罄竹難書啊。”

    陳凱之抿抿嘴,卻沒有接茬。

    姚文治卻是有些不解皺眉,看著陳凱之問道。

    “怎么,凱之似乎有什么心事?”

    陳凱之搖搖頭:“倒也不是,只是想著,錦衣衛(wèi)的詔獄里,還關著不少亂黨要處置呢,許多人,其實并非是主犯,大多數(shù),只是被將軍蒙蔽,這才從逆罷了,這些兵丁,可是為數(shù)不少,難道俱都殺了?若是如此,牽涉到的人,怕是有七八萬之多了,可一直關押著,卻也不是什么好事,詔獄地方狹小,現(xiàn)在已是人滿為患。”

    “這個……”姚文治笑了笑,淡淡提醒著陳凱之:“何不詢問太皇太后,看她如何處置。”

    陳凱之心里想,陛下今日就要登基,從今日開始,無極便是天子,可是姚文治卻說,何不詢問太皇太后,姚文治這個人,是個老狐貍,他似乎一眼就看穿了即便是無極登基之后,誰才是這朝中的主事者。

    他很明白陳無極不過是傀儡,而太皇太后才是掌權人。

    陳凱之心中掠過絲絲笑意,面容里卻是平靜淡定,徐徐開口道:“正有此意。”

    正在這時,宮門大開,宮中的素縞俱都除去,開門的宦官和禁衛(wèi),也在今日清早系了大紅色的腰帶,代表著喜慶。

    百官魚貫而入,一路至正德殿,陳凱之入殿之后,便見太皇太后坐在御椅一旁,而陳無極則跪坐在御案之后,他一身龍袍,頭戴通天冠,顯得精神奕奕。

    這也是陳無極最尷尬之處,滿朝文武,他幾乎一個都不認得,天下的軍民百姓,有為數(shù)不少人,現(xiàn)在方知原來還有這么一個叫無極的皇子。

    不過不管認識不認識吧,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皇帝,沒人敢有異議。

    百官們一齊行了大禮,道:“臣等見過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旁的宦官唱喏:“平身。”

    陳無極隨即,將目光落在了陳凱之的身上,這眼中,似乎帶著促狹,更透著幾分旁人看不見的笑意,也不過是眨眼間的事,隨即他便開口說道。

    “朕今克承大統(tǒng),奉祖宗之命,登基為帝,今已告太廟,今日見了諸卿,心甚慰矣,朕初登大寶,許多禮制,也不懂,不過,我大陳的規(guī)矩,似乎是歷來都需在此時,下一道詔書的,是嗎?”

    此時站出來的乃是一個禮部郎中,這禮部挺慘的,據(jù)說從尚書到侍郎,幾個頭頭腦腦,都是附逆,而今都在明鏡司里,因此只能是這位郎中出來回應了:“回稟陛下,正是,這叫開門詔。”

    所謂開門詔,便是皇帝下達的第一個旨意,往往有祥瑞的意思,大多都是大赦天下之類。

    陳無極一張清逸的面容平靜無波,眼眸微瞇著,徐徐開口道:“趙王等人謀反,幸虧護國公陳凱之竭盡全力,才穩(wěn)住了京中,叛亂的平定,既仰賴了祖宗的洪恩,卻也虧得了陳凱之的忠心耿耿,因此,朕預備封賞,本來,這封賞朕已與太皇太后商榷過,是留待明日放旨的,可既乘著朕的開門詔,便索性便以封賞為始吧,以顯示我大陳獎勵忠貞之愿。”

    開門詔啊,竟是直接從封賞開始,許多人忍不住朝陳凱之看去,目中不無嫉妒。

    陳凱之則徐徐而出,道:“臣汗顏。”

    “護國公不必汗顏,朕賞罰分明,這是應有之義。”陳無極說著,看向太皇太后,笑道:“皇祖母,朕說的對嗎?”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道:“陛下能有此愿,實乃萬民之福。”

    “那么,朕就下口諭了?”陳無極對太皇太后一臉敬畏的樣子道。

    太皇太后朝他頷首點頭。

    陳無極便打起精神,看向陳凱之正色道:“陳凱之聽封,朕念你勞苦功高,敕你北靜王爵,愿你盡心輔佐,好生用命!”

    這一席話出來,頓時滿朝嘩然。

    北靜王爵,北靜這個爵位,不該是郡王爵嗎?

    怎么成了王爵了?

    要知道,若是不是郡王爵,這屬于親王之列啊。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
百度風云榜小說:劍來 一念永恒 圣墟 永夜君王 龍王傳說 太古神王 我真是大明星 校花的貼身高手 真武世界 劍王朝
Copyright © 2002-2018 http://www.nuodawy.com 精彩東方文學 All Rights Reserved.
小說手打文字版來自網(wǎng)絡收集,喜歡本書請加入書架,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肥东县| 周宁县| 梓潼县| 涟水县| 安塞县| 吉安市| 桂林市| 南江县| 师宗县| 固原市| 游戏| 二连浩特市| 通江县| 壤塘县| 郴州市| 余庆县| 普兰县| 平安县| 贵南县| 都匀市| 祁阳县| 榆树市| 开封县| 临沭县| 开鲁县| 托里县| 周口市| 清河县| 大埔县| 麻阳| 天全县| 淄博市| 景谷| 钟山县| 梅河口市| 曲阳县| 垫江县| 年辖:市辖区| 区。| 永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