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縣衙,二堂。rg
堂上的王知縣仍在滔滔不絕,堂下眾屬官胥吏昏昏欲睡,心中有如萬馬奔騰,甚至還暗暗畫起了圈圈,問候王知縣十八代祖宗——他們不怕責罵,就怕聽到這位縣老爺的長篇大論。
王倫終究只是個書生,很多臟話他真沒法在大庭廣眾下罵出口,那樣有失他圣人門徒的身份。于是乎,他就只好上一堆大道理,好發泄發泄自己心中的悶氣。
爽了自己,苦了一眾屬官屬吏。
不過老實,令堂尊大動肝火的人是張富,其他人純粹是受了牽累,不埋怨他是假的。只是人人皆知他是府臺大人落在縣衙的棋子,因此對他的不滿也只能是放在肚子里,沒人會傻到與他為敵。
約莫有一個時辰后,縣老爺終于訓完了話,眾人心中也是暗暗松了口氣,心就讓你再擺幾天官架子吧,以后可就沒這機會了。
排衙升座的儀式程序化地進行了一遍,早堂便結束了。待得王知縣離開后,一眾官吏也陸陸續續散去,堂內頓時只剩下了張富和他的下屬羅典吏,并一干散堂后才從門外進來的心腹狗腿子。
羅典吏今年四十來歲,這刀筆吏一干就是二十年,算是縣衙里的老人了,現在主要負責的是糧科。張富這么個年輕的后輩壓在他頭上,他也從未表露過一絲一毫的不滿,平日里倒是配合著張富辦成了不少事,深為對方所倚重。
他看看周圍,然后湊近了張司戶身前聲問道:“大人,堂尊這是要對咱們戶房動手了?”在大明朝,“大人”可不算是什么尊貴的稱呼,哪怕是他們這樣的吏,下級稱呼上級都是可以用的。
張司戶淡淡地瞥了他一眼,目光又掃了眼一眾心腹下屬,見眾人臉色都不大好看,不由笑道:“慌什么?真當堂尊敢動咱們戶房了?別看他得起勁兒,實則拿咱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否則為何不尋個由頭打咱們板子?”
“那倒也是——”眾人紛紛點頭,隨即有人問道:“要是堂尊盤賬怎么辦?”
“盤賬?”
張司戶嗤笑一聲,滿臉不屑道:“他能找到誰幫他盤賬?那個毛頭師爺?能濟事么?我戶房的賬若是這么好查,咱們闔縣胥吏的腦袋都不知掉了幾回了!哼哼,縱是他真能查出問題又如何?逼急了我,他這縣老爺可就麻煩大了!整整一千五百兩呢,他有幾條命夠填的?到時——咱們這錢塘縣衙怕是又要多一具皮囊了,嘖嘖——”
一眾下屬聞言,禁不住齊齊打了個寒噤。
真要照著當今皇上的標準來,他們這些吏也是一個都跑不了的。不過很顯然,案發的可能性不大,如今朝廷消停了幾年,貪污**之事又舊態復發了,天下各府州縣的衙門里都存在著同樣的情況,只是沒人會傻傻地去揭開這個蓋子罷了。
事實上,地方上的貪腐之事向來都是禁之不絕的,很多時候并非是官員直接插手去撈銀子,而是這些胥吏們上下其手,最后再“孝敬”他們一點,大頭都讓底下人給分了。
而這些胥吏們又都是地頭蛇,早就干熟了這些事情,自是不可能輕易讓朝廷給查出貓膩來。且朝廷派來的那些縣官一般都來自外地,很多還是初入仕途的讀書人,并無為官經驗,讓他們這些鄉土的吏合起伙來一整,把柄落下后,當然也就毫無還手之力了,最終只能是選擇與他們同流合污一途。
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大明朝的官俸還不高。俸祿以實物下發,七品官一年俸米為九十石,一年十二個月,月俸則是七石半。
江南一帶,商人家庭很多,耕種土地的百姓反而比較少,很多家庭甚至是買米來吃的,這就導致了米價比別的地方都高。若是按照大米當前的市價來算的話,七石多的米似乎也有五六兩銀子。
關鍵是官員一般都有妻有妾有家仆隨從,自然不可能將俸米給換成錢。再有一個就是,糧商賣米是近一兩銀子,收的話可就沒那么多了,很多時候這些商賈還欺負外地的官員不懂行,折銀時算的就更少了,這就導致了官員們只能賤賣俸米——
或許,這也是士大夫們都喜歡貶低商賈的原因吧?
誰讓他們都是奸商呢!
這么一番折算下來,七品官的年俸能有個三四十兩就算是不錯的了,那么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不撈點外快能活?
十年寒窗,一朝金榜題名為的是什么?
為的就是能當官走上仕途,可如果當官的生活過得太清貧的話,這么多年來的努力又是為的什么呢?就為了活回去?唔?
既然手中已經有了權力,為何不撈一點油水呢?
那不是傻么,不撈白不撈啊!
所以清官總是少數,貪官則抓多,似乎總也抓不完似的。但是實在話,只有那些浸淫官場多年的官油子,才鉆研出了各種撈錢的手段,剛剛步入仕途的官員,能得下邊人的一點孝敬就不錯了。
當官的貪污,有他貪污的理由,那么吏員呢?
吏員貪污就更是理由充足了。
衙門里的經制正役是不多的,真正有俸祿可領的經制吏,每房只有一司吏兩典吏這么三個名額,其下的書辦幫差等人都是非經制吏,朝廷根就不管他們的工資,只管飯食,相當于臨時工。可就是這么一群臨時工,人數卻遠超正式工,那么他們的工資從哪里來呢?
當然是靠他們自己,靠著衙門里的一些陋規常例!
結果這些人肆意利用其手中的職權,為自己牟取灰色收入,能撈到的油水往往比經制吏的俸祿還要多得多,何樂而不為?
張司戶自認假賬做得天衣無縫,根就不懼怕查賬。因此當他領著一干下屬回了戶房,看到榮師爺帶人來搬賬時,也未表露出任何情緒。
縣老爺要查賬,自己一個的戶房司吏還真沒法阻攔,索性就讓他查個夠吧!——
許杰在三班首領中,算是十分年輕的,不到三十歲的年紀便能成為一班首領,這在天底下任何一個衙門里都是極為少見的。普通人論資排輩,怎么著也得年近四十才能爬上去。
所以在不明真相的街坊鄰居眼中,許杰就是他們孩子的榜樣,常常以“別人家的孩子”這樣的口吻來對自家孩子進行教,一開口通常都是“你看那許老二家的子,和你一樣年紀,結果人家現在都成了六扇門里的捕頭了——”
六扇門,是民間對于州縣衙門的俗稱。
許杰的得勢倒也不是什么秘密,整個錢塘縣衙里,幾乎人人都知道他是前任知縣的心腹。若非是那樁殺人案整垮了縣老爺,如今的許杰,恐怕已經成功頂替王捕頭,成為名義上的快班首領,實際上的三班首領了。
這幾個月里,對于許杰來是特別難熬的。
縣衙就是個江湖,同樣會有派系之爭,更少不了人與人之間的明爭暗斗,勾心斗角。
前任堂尊人走茶涼,他所任用的幾位心腹下屬也被逐漸鏟除,清理出了衙門,唯獨許杰平時為人比較低調,加上他與刑房的人關系較好,又確實有幾分真事,才沒人敢輕易動他。
一朝天子一朝臣。
王知縣上任之初,他倒也曾想過要為對方效力,可經過一陣子的觀察后,他也只能是無奈搖頭。這位縣老爺,正直是正直,就是沒啥能力,根就壓不住那幫牛鬼蛇神——
對此,許杰也只能表示無能為力了。單靠他一個人可斗不過那幫人,最終的結果只會是招人記恨,被掃地出門。
領著幾名下屬在街上游蕩,就當是巡邏了,他這些日子也大抵都是這樣過來的。
一邊向前走著,街邊不時會有人和他打招呼,許杰也只是微微點頭示意。不經意間,前方卻是出現了一道白色的身影。
白衣皂巾,公門中人。那人正是刑房書辦老吳。
對于文吏們來,這樣的裝扮也是可以顯示身份的。所以哪怕他們告假不去衙門里辦公,也不愿輕易換下這一身白衣。
“許班頭,忙著呢?”老吳看著他笑笑,率先開口打起了招呼。
“吳書辦,你今兒個不是告了假么,怎的出現在這兒?”
許杰和老吳的關系不算太熟稔,卻也談不上互相看不對眼,只屬于那種很普通的同事關系——一個的書辦,還不值得他屈尊去刻意結交。
“原是告了假,這不,有人邀我到這聚福樓喝茶吃早飯,我能不過來么?”
“哦?那倒是件稀奇事兒。”許杰語氣里帶了幾分調侃的意味,不是他看不起書辦,而是書辦體面是體面,會不會受人巴結,也得看其手中是否有權力的。
若是戶房的書辦,又是司吏典吏們的心腹之人,那自然就比較受待見了。沒辦法,戶房能管的事情太多太多,和老百姓們大都息息相關,平時不奉承巴結著都不行。
刑房則屬于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那一類。
到衙門里打官司的老百姓可不多,真要攤上了這種麻煩事,他們刑房的油水就比較足了——當然,若是書辦再進一級,成了正兒八經的經制吏,那可就大大的不一樣了,平時也都是受人供著的,百姓們總歸看的還是“權力”二字。
“不稀奇,不稀奇——”老吳意味深長地沖他笑笑,地賣了個關子,“那人還讓我下來,邀請許班頭上去。不知許班頭可有閑暇?”
許杰聞言眉頭一皺,狐疑地望了他一眼,面色漸顯凝重。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