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嘉仁的老爹趙知拙是個儒生,他相信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根本品德,所以五個孩子的名字里面各含了一個字。水印廣告測試 水印廣告測試而且趙知拙還覺得人首先要擁有的品德就是守信,到了仁并非是簡單的仁,更是包含了‘信、智、禮、義’這四個品德。 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對孩子的祝愿起了作用,趙太尉本人就認為自己要有信。既然敢告知蒙古大汗近日相會,趙太尉自然是做了準備。在見到使者的第二天,宋軍就派遣先頭部隊從孟津浮橋渡過黃河,開始由西向東每隔三十里修一個兵站。 從九月初一開始,宋軍大隊人馬開始依次渡過黃河。此時并不知情的蒙古使者則開始踏上返回開封的道路。到了九月初六傍晚,路上竭盡全力的使者終于精疲力竭的出現(xiàn)在蒙古大汗忽必烈面前。 急匆匆稟報了猛力花赤軍覆滅,猛力花赤被俘的消息,使者從忽必烈大汗臉上只看到了冷淡,忽必烈好像對此事根本不在意的樣子。等使者說完了趙嘉仁‘今日必與大汗相見’的話,并且把趙嘉仁的信呈上。蒙古大汗只是冷淡的說了一句,“知道了。”接著就讓使者下去。 出門的時候使者大為失望,他其實很希望大汗忽必烈去拯救猛力花赤萬戶。可大汗每天事務繁忙,戈爾滕萬戶被俘了這么久,大汗也沒能救他回來。使者只能希望宋軍不要如同蒙古一樣殺俘虜,這樣猛力花赤萬戶還有機會被活著釋放。 看著使者的背影,忽必烈大汗心里面極為不滿。這個人完全沒有能夠打探出什么有價值的情報,讓他去真的是失敗。當然,這只是因為忽必烈大汗在兩天前接到蒙古在西邊的探馬稟報,宋軍大部隊正以每天超過六十里的速度向著滑縣殺來。而蒙古使者回來的時候,宋軍距離滑縣只有百里距離。按照宋軍的行軍速度,兩軍大概兩天后就可以在滑縣碰面。 在兩個多月前,忽必烈大汗還認為自己此次出征與之前一樣,帶領(lǐng)超過十五萬的軍隊所向披靡。現(xiàn)在的事實是,蒙古軍除了丟掉大量地盤之外,能夠集結(jié)在滑縣的軍隊勉強達到十一萬,其中包括汴梁被俘后釋放的五千蒙古軍,還有阿術(shù)的三萬部隊。這兩支部隊戰(zhàn)斗力都不堪用,忽必烈并不太信任他們。 在使者回來之前,忽必烈已經(jīng)派遣張弘范帶領(lǐng)兩萬人馬前去側(cè)擊宋軍,希望能夠看看宋軍的虛實。忽必烈對于張弘范的能力很認同,他希望這名漢人出身的蒙古元帥能夠展現(xiàn)出他應有的能力。 洛陽地理位置重要,是因為出了洛陽之后向西就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黃河以北是河北平原,黃河以南是黃淮平原,洛陽就處于在這個分界線上。 張弘范元帥對于中國地理了解有限,但是他對于自己在平原作戰(zhàn)還算有些信心。平原作戰(zhàn)的特點就是方便機動。得到忽必烈大汗的命令,張弘范并沒有迎頭對宋軍發(fā)動進攻,而是一路向西,繞到宋軍側(cè)面。 側(cè)擊戰(zhàn)術(shù)是常見又非常有效的戰(zhàn)術(shù),將正在行軍途中的敵人隊伍攔腰斬斷,讓敵人首尾不能兼顧。一旦成功,敵人就會面臨崩潰。大汗忽必烈并不反對張弘范的戰(zhàn)術(shù),如果張弘范能夠側(cè)擊成功,大汗忽必烈就會立刻從宋軍正面發(fā)動進攻。 九月初七,張弘范已經(jīng)抵達滑縣西邊五十里的地方。他并沒有發(fā)動進攻,而是讓部隊扎下營寨。到了九月初八,最新消息傳來,宋軍在九月初七的時候已經(jīng)抵達距離蒙古軍四十里的距離安下營寨。到了九月初八,他們竟然再次出擊,直奔滑縣縣城而去。 張弘范得知消息之后大喜,他老爹張柔非常喜歡藏書,現(xiàn)在備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經(jīng)年輕時候就在張柔家的私人圖書館里面讀書。張弘范讀過《孫子兵法》,隨著戰(zhàn)爭經(jīng)驗的增加,張弘范對這部書深以為然。 《孫子兵法》中的“軍爭篇”講,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意思就是快速行軍看似能后發(fā)先至的給敵人措手不及的打擊,可行軍很辛苦,強壯的士兵跑得快,瘦弱的士兵跑得慢,如果是一日夜跑一百里,大概能按時到達的只有十分之一。三軍統(tǒng)帥身邊沒有這么點軍隊,會有危險。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五十里,頂多到一半人,上將軍會因此遇到危險。如果是一天一夜跑三十里,大概只有三分之二能抵達。 以宋軍的這個行軍水平,他們一天跑了六十里,此時部隊定然只有一半到達。張弘范感覺戰(zhàn)機已經(jīng)抵達,立刻下令他的兩萬人開始南下。 忽必烈對宋國的戰(zhàn)爭中使用的元軍基本都是漢軍,所以部隊里面騎兵的數(shù)量不到兩成。張弘范帶出來兩萬人馬,有一支三千人的騎兵隊,其他的都是步兵。之前張弘范不想被宋軍發(fā)現(xiàn)他的動向,所以收縮部隊。此時覺得戰(zhàn)局不可失去,便帶了三千騎兵直接南下。 平原容易行軍,張弘范的部隊如同虎狼般沖出,這一路上感覺可實在是威風。然而張元帥越走越覺得不對勁。如果是正常情況下,宋軍應該分成好幾路出擊,而且隊伍會拖很長,張弘范應該很快就會遇到宋軍。可這兩萬人走出去十幾里地之后竟然沒見到任何宋軍的跡象。張弘范知道蒙古大汗絕不會故意坑他,既然說宋軍已經(jīng)有行動,那就一定有行動。 十幾里地對騎兵來講并不是多大問題,張弘范雖然謹慎,卻不是個膽小如鼠之輩。既然十幾里沒有看到宋軍,他便繼續(xù)前進。又向前走了十里地,張弘范終于看到了宋軍的旗號。他能見到在大道上距離蒙古軍四五里遠的地方有個黃橙橙的城寨,上面有高高的望樓,并且打起宋國的旗幟。 見到宋軍這么快就完成了一個城寨,張弘范就感覺事情不對。催馬靠近,就見城寨的墻好像是稻草編成,但是墻壁,壕溝,拒馬全部都有。看著竟然是城防堅固的樣子。張弘范下令,“用火箭射一下!”既然城墻外面是稻草的樣子,火箭大概是能讓它燃燒的。 火箭沒辦法射太遠,騎兵中的長弓手剛靠近到城寨五十步左右,墻壁上就冒出一股股白煙,張弘范估摸著城內(nèi)就該有防御部隊,倒也不驚訝。然而成為重點打擊目標幾名長弓手就已經(jīng)被打倒在地,慘叫聲傳來,士兵們都變了臉色。有人想去救援,半路上也被打倒。這下可沒人愿意再去送死。 張弘范嘆口氣,雖然這對士氣有傷害,卻也只能讓那幾名過于忠心的弓箭手自己撤下來。他命道:“先退后三里扎寨!” 最后張弘范的大營在距離路邊七八里的一個小村子里,抓了些村民詢問,村民講說這幾天宋軍一度絡(luò)繹不絕的向東而去,也不知道為啥現(xiàn)在突然沒了人。張弘范也很奇怪,這不符合道理。除非是宋軍全軍全部保持每天六十里的速度行軍然而這等事也就是想想,這等軍隊都是精銳,有個幾千人已經(jīng)不得了。蒙古能夠肆虐天下,就是數(shù)以萬計的蒙古騎兵都有著非常高的素質(zhì)。張弘范雖然知道宋軍裝備很好,卻還是認為這幫南蠻子都是瘦弱的。 第二天一早,張弘范開始埋鍋造飯。而距離張弘范大概五十里外的滑縣,被認為身體素質(zhì)不高的南蠻子們已經(jīng)吃完了早飯。宋軍在沿途上留下一萬人馬守各個兵站,六萬軍隊中一萬作為預備隊,其他五萬全部從距離滑縣十里外的營地出擊。 十里路不過是一個小時的路程,而且蒙古軍從昨天晚上確定宋軍在十里外扎營,便也在城外扎下營地。 忽必烈把三萬不中用的部隊留在城內(nèi),他認為這幫人守城的能耐總是該有的。蒙古大汗忽必烈與大帥伯顏分別帶領(lǐng)部隊移動到了宋軍兩側(cè),加上確定斷了宋軍后路的張弘范,蒙古大汗覺得宋軍如此莽撞的行為就是趙嘉仁過度膨脹的結(jié)果。 忽必烈大汗想的沒錯,趙嘉仁的確很膨脹。之前的每一次勝利都讓他膨脹一點,一直膨脹到現(xiàn)在,趙嘉仁積累了足夠的討論,所以他開始覺得現(xiàn)在已經(jīng)擁有了17XX年歐洲軍隊水平的宋軍已經(jīng)可以和蒙古軍一戰(zhàn)啦。 此時在軍陣中的趙嘉仁眼中并沒有后面那些機動的蒙古軍,他此時眼中的乃是滑縣縣城。提起縣城,大家都會想起灰色磚石修建的結(jié)實城墻。趙嘉仁以前也曾經(jīng)這么認為。直到他回到了宋代,他才知道那些磚墻一定是明清時代修建的。宋代會這么建筑的怎么也得是個州府。 現(xiàn)在滑縣的城墻是夯土制成的,高度也就是兩米多。這種玩意對于普通人的確有阻擋作用,而且現(xiàn)在城墻上滿是蒙古軍,他們不僅有長弓手,弓箭手,還能看到火炮的身影呢。 這些玩意對趙嘉仁毫無威懾作用,他語氣輕松的下令,“進攻!”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