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張毅才朝著李綱拱了拱手,不好意思道:“回先生的話,以前家父在的時候也請過兩位先生教導,不過那時候頑劣僅僅只是開蒙。不過后來也讀了一些雜學,對于孔孟之學尚未涉及!”
“哈哈哈哈!~~~”
頓時,整個學堂便響起了一陣的哄笑聲!
其實也難怪,張毅且不論學識,長得也算人模人樣,而且在這些人里邊除了李承乾和另外兩名學生之外,算他的年紀最大。
然而問題出在這兒!
人家七八歲的孩童都能多多少少背誦幾篇經(jīng)意文章,到了張毅這兒倒好,居然一概不知,甚至可以根沒有學過,這樣還來這兒進學,簡直是一笑話啊!
李綱發(fā)怒了!
而且爆發(fā)了宇宙!
只見他頓時臉色變得非常嚴肅,手里的戒尺也從袖子里拿了出來。
張毅頓時一驚!
然后心里暗暗叫苦!
沒有想到啊,回答錯了一句話,在上學的第一天要挨戒尺,上輩子真特么做了什么孽啊!
閉上眼,手一伸,等著挨打,可是等了好一會兒,預想中的戒尺遲遲都沒有落下。
相反,耳邊卻想起了清脆的‘啪啪!’聲。
睜開眼睛一看,只見前方不遠處,李泰正伸著右手接受李綱的懲罰!
“啪!”
又一記戒尺狠狠的落下!
李綱下手非常穩(wěn),力道也非常足,響聲當然也非常有肉感!
特別李泰的手掌肉非常充盈,所以戒尺的接觸面自然非常廣,打在上面那感覺絕對酸爽!
李泰整張臉憋的跟猴屁股一樣,從他那張幾乎快要扭曲的臉上,張毅可以看得出來,絕對痛的要命。
不過李泰卻并沒有哼出聲來,一直咬著牙狠狠的忍受。
終于,在他那只肥厚的手掌再次變得更加肥厚的時候,李綱才住了手。
“學之一道,戒之在得,戒之在躁,戒之在滿!”李綱冷著臉看著李泰,訓斥道:“李泰,你為人聰慧不假,但是如果是因為你自以為的那點兒聰明而看不起別人,將來你可要在這上面吃大虧啊!”
一邊,李綱又緩緩的朝張毅看去,然后指著張毅對李泰道:“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句話便是,人與人之間,總有優(yōu)點可學。
比如農(nóng)夫,商賈,官員,三人雖然不同地位,不同學識,在很多人看來官員便應該是學問最大的人。可是如果讓官員去從商呢?恐怕會賠的傾家蕩產(chǎn)!如果讓官員去種地,也許還會誤了農(nóng)時!
所以,學問便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不僅僅是書,還有人,還有事,這世上一切,只要是對的,只要是好的,那么我們應該取長補短,去學習!”
“而且到學問,其實也并不是你手中的孔孟之道,這些書雖然與人有益,但終歸不是部!諸子百家,百家爭鳴!儒家、法家、墨家、農(nóng)家、雜家、兵家都只是學問中的一滴水!學無止境,學無止境啊!”
張毅有些發(fā)暈!
怪不得李綱被稱為大儒,怪不得作為前朝的帝師,到了貞觀依舊被李二奉為上賓,且聘為太子太傅以教太子及眾位皇子、公主。人家從這份氣度,從這份學識可見一斑!
李泰終究還是底下了高貴的頭顱,躬身想李綱行禮,誠懇道:“先生所言,泰銘記于心,不敢忘懷!”
著便又轉(zhuǎn)身,朝著張毅再次深深一躬,道:“剛才王失禮,還請恕罪!”
對于李泰的賠禮,張毅不知道他到底是出自真心,還是迫于李綱的威壓,不過還是站起身朝著他還了一禮,道:“魏王殿下多禮了,張毅卻實未學過孔孟之道,如果日后有所疑問還請殿下不吝賜教!”
看著兩人謙恭有禮,李綱頓時便老懷大慰,滿意的點了點頭,才對眾人道:“剛才為師了,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銈兩碓趯m中或許不知,不過太子應該知曉,比起你們讀圣賢書,老夫倒是覺得他的學問更加有用!”著,李綱看向了李承乾,道:“太子,今天你給他們介紹一下涇陽縣伯到底做了哪些東西,能得到老夫的贊許!”
“是,老師!”李承乾緩緩起身,恭敬的朝李綱施樂一禮之后,當下道:“張毅,貞觀元年七月,于嶺南造籠以漁,此物只需放入海中等待半日便可打撈,獲魚頗豐,從而以此制作魚干,現(xiàn)如今我長安的魚干便是由嶺南而來!只此一物,便惠及整個嶺南!
貞觀元年八月,張毅試以海水為原料,創(chuàng)造出過濾制鹽法
貞觀二年三月,張毅以銅環(huán)穿牛鼻之法
貞觀二年五月,張毅獻雞鴨食蝗之法,篝火捕殺蝗蟲之法協(xié)孫思邈以及太醫(yī)院眾太醫(yī)制農(nóng)藥“
一樁樁,一件件,除了張毅特地隱藏以及軍糧之外,李承乾幾乎將張毅自從穿到大唐所做的一切都了出來。
現(xiàn)場頓時一片沉默!
連先前笑的最歡的李泰也是對張毅肅然起敬起來。
這里面每一件事情,可都是利國利民,而且每一個法子如果沒有一定的學識那根是想不出來的。
當然,也有人會覺得這些都只不過是僥幸,可是僥幸有那么多嗎?
一件事是僥幸,兩件,三件,四件呢?
李承乾不那么認為,李泰也不這么認為,李綱還是不那么認為!
他們幾乎都可以肯定,張毅一定身懷學識,只不過他所會的學識不是孔孟之道罷了!
“好!”李綱滿意的點了點頭,笑道:“張毅學的是雜學,并非孔孟之道,不過也是學問!天下學問博而精深,不過一切都有脈絡相聯(lián),殊途同歸便是這個意思!所以,學問之道,需敏而好學,學而認知,知而用之,才方為為學之道!”
短短的幾句話,李綱便總結出了學習的精髓。
如果先前的李綱在張毅的印象里只是一個老學究,那么現(xiàn)在絕對是一個真正的大儒,不僅學識淵博,而且是一個已經(jīng)到了將學問融入到生活當中的牛人。
對于這種人,只有一個字,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