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雷管和引信都是重要的危險軍需品的緣故,都是被仔細保管的,其中,引信都是和炮彈一起放在野戰炮的通用彈藥箱里面的。
這是一種比較結實、沉重的大木頭箱子,在彈藥箱的蓋子內側,還貼著其所配屬火炮的射表。
不同口徑的火炮所使用的,都是這種統一規格的箱子,只是其內部的劃分不同而已。
炮彈雖然和引信放在一個箱子里面,可中間卻是被隔離開,無法互相碰觸到的,這也是為了方便射擊時候組裝。
至于雷管,則是另外一種保存方法了。
去年的時候,國內終于研制出了“馬口鐵”,點亮了馬口鐵這一科技之后,很多事情就好辦多了。
除了開始正式制造能夠被長距離顛簸運輸的馬口鐵罐頭之外,其最大的一項用途,就是用來保存雷管了。
存放雷管的馬口鐵盒子,里面放著大量的鋸木頭時候掉落下來的木屑,和100個摩擦式的雷管。
平時,雷管都是裝在這種盒子里面的,要等到使用的時候,炮手才會取出一部分來隨身攜帶。
一門炮,除了以上所說的那些個配件之外,最為主要的還是火炮的清理工具。
在清理炮膛的時候,一般要用到兩根棍子,其中一根棍子,一頭是蘸水的紗布,像是拖把似的玩意,其直徑大概是炮膛的一半,專門被用來熄滅剛發射過的炮膛內的殘留的火星。
在這根棍子的另一頭,還同樣裝著一副螺旋鉤,在使用的時候一般是插入、旋轉的程序,這是負責把附著在炮膛壁上的殘留火藥飛刮出來的。
另外一根棍子,一頭是干紗布,其直徑和炮膛是一樣的,負責把被蘸水紗布清理過的炮膛給擦干。
在這根棍子的另外一頭,是通條,要在作戰的時候,負責把炮彈或著火藥,給捅進炮膛的底部并使勁兒的壓實。
光是介紹火炮,就用了這么多的篇幅,可見開炮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一般,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時代,開炮要走一下這么一個負責的流程。
第一步,?炮長報出炮彈的型號和射程;
6號炮手和7號炮手會根據這個射程,查看彈藥箱上的射擊表,喊出需要的火炮仰角和炮彈飛行時間,然后根據飛行時間裁剪時間引信。
第二步,?炮長下令“裝填”;
1號炮手手持通條站到炮口的前面;
6號炮手和7號炮手把裝好引信的炮彈交給5號炮手;
5號炮手再把炮彈交給2號炮手;
2號炮手把炮彈塞進炮口里面;
1號炮手用通條把炮彈捅到炮膛的底部壓實;
然后炮長在3號炮手的協助下調整火炮的仰角和方向。
第三步,裝填和瞄準工作都完成了以后,炮長下令“完畢”;
3號炮手把一根細刺從火門插進炮膛里面,在裝著發射藥的袋子上刺出一個洞;
4號炮手把繩索系在雷管的發火索上,再把雷管插進火門處,和發射藥上被刺出的洞口相連通。
第四步,炮長下令“射擊”;
4號拉動發火索引爆雷管,雷管點燃的火花穿過裝著發射藥的袋子上的洞,點燃全部的發射藥,推動炮彈猛然射出炮膛。
第五步,火炮被后座力沖出炮位,大家一齊把火炮重新推回到原位去;
1號炮手用蘸了水的棍子清理炮膛,準備下一輪的射擊。
在清理和裝填的時候,3號炮手必須始終用戴著皮套的大拇指堵住火門,防止空氣進入炮膛,點燃殘留的火藥渣滓。
以上這些只不過是華夏軍炮兵們的基本操作步驟,實際上有些工作也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例如,火炮在復位的時候,5號炮手、6號炮手、7號炮手,就在準備下一發炮彈的相關工作了。
如果跳過清理炮膛的這一步行動,那么,一個滿員而且訓練有素的炮兵組可以達到3發/分鐘的射速。
在理論上,最少的時候,甚至只需要兩個人,就能操作一門火炮了,華夏軍在炮兵手冊里面也詳細的規定了,在不滿員的時候,炮兵們應該怎么樣分擔其他炮手的工作。
當只有兩個人的時候,炮長需要額外負責3號炮手和4號炮手的工作,1號炮手則額外負責2號炮手和5號炮手的工作。
可是,一旦要真的這么做的話,那1號炮手要干的活,可就真的太多了一點,在戰場上基本是不可行的。
而如果有3個人的話,讓炮長負責瞄準、射擊,1號炮手管炮口,2號炮手管彈藥,如此一來,勉強也算是可以運作一門火炮了,但是,三個人怎么把火炮給復位,也是個大問題。
因此綜合起來看的話,4個人應該是能夠有效操作一門火炮的最小人數了。
不過,現實總是能夠超越理論的,在很多時候,都不缺乏奇跡,在歷史當中,就有不少單兵操作一門火炮的記載。
此刻,旅順防線,華夏軍所在的正面戰場上依然是一派安靜肅殺的景象,隱藏在壕溝、土墻、堡壘里面的華夏軍完全沒有反擊的意思。
只有遠處山上的炮臺,因為暫時不需要和正面防線聯動的緣故,有一發沒一發的向后金軍發射著炮彈。
不過,為了不至于引起后金軍的懷疑,讓敵人調轉攻擊目標,山頂上的炮兵們也沒有做的太過火。
他們不但用的是實心炮彈,而且,在發射了幾枚之后,就會停下來,等待后金軍的督戰隊重新把被火炮驅散的隊伍重新給組織起來之后,再有一下沒一下的重新轟擊起來。
就在山頂上的火炮再次停下來之后,后金方面的戰鼓也被敲響,隆隆的鼓聲震天動地。
后金軍正面紅衣火炮陣地后面,好幾百輛盾車開始緩緩的前進。
后金軍今天是第一次進行試探性的攻擊,鑒于以往的戰績和華夏軍的難纏,后金軍也預料到了攻擊的難度,所以,這一次后金各旗出的人是一樣多的。
女真八旗,每旗出了一百多名弓箭手手,大約是一千人上下,另有一千多名外藩蒙古兵,烏真超哈和天佑軍各幾百名火槍手,騎馬巴牙喇三百人,合計三千多名戰兵,外加一千多推動盾車的包衣。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