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江一鳴所說的情況,兩國商討過后,優先選出了未來信息中攻關難度大,顯示需求也大的兩項技術。
核動力技術,以及新式合金材料的技術。
前一個技術能讓航天飛機成功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并降低燃料的消耗,以及飛機的續航能力。
后一個技術則是匹配飛機突破第三宇宙速度后,飛機外殼所能承受這種速度下所帶來的摩擦力。
當然,針對于宇宙中游離的隕石,還需要有能量護盾的問題,不過這個技術可以暫時壓后。
只要先實現了前兩項,太空城的建設就可以提上日程,至少就可以在詭異天體撞擊后,留下一批幸存者。
而選好需要攻關的技術后,人員的挑選,依然是個不小的問題。
畢竟江一鳴已經解釋得非常清楚,不管是他自學,還是有他傳授。
都只能快速學習已知的知識,對于未知的那部分,對于沒能提現的那部分,依然需要真正的人才來進行攻關。
只不過江一鳴將這種能力拿出來后,可以讓攻關的人員,行程一定規模。
而這種量變是否能達到質變,可就不敢保證了。
不過以江一鳴表露出來的信息來說,他已經仁至義盡了,他已經用生命為代價來達到量變。
如果這樣還不能轉化為質變,不關他事。
于是,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龍國和花旗國都在國內大范圍撒網,并重點篩選對航空航天,對引擎,對材料有著濃厚興趣,并有著很強天賦的青少年。
然后把他們集中起來,在經過好幾輪嚴格的篩選過后,最終確立了一百人的天才青少年。
最后集體送往東海,接受江一鳴的快速傳授。
第一天的學習,兩國也都有專家前來旁聽,一節課后,專家們驚呆了。
因為在江一鳴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就連他們,也小有收獲。
這倒不是說他們遺忘了某些知識,畢竟江一鳴第一堂課所說的,都知識一些高中的知識點。
但授人以漁這種不講道理的能力,卻讓這些專家領略到什么叫數字傳輸式的教學。
“匪夷所思,這些高中的知識點,有些內容我的記憶都已經模糊了。但一堂課聽下來后,我居然能快速的,清晰的回憶起來。”
“難以置信,以我們目前的年齡,學習新知識的速度無疑會慢余年輕人。雖然這些都是我們已經知道的知識,但……但怎么說呢?”
“就好像電腦之間相互復制文件一樣!”
“對!沒錯!太奇妙了,這也很值得研究啊。”
“到底是什么原理呢?難道是腦電波所造成的影響?”
“有可能,下節課我們是否可以在江先生身上放置一些微磁傳感器,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實現的話。我們完全可以加十幾二十年的學習時間,壓縮到幾周,幾天,甚至幾分鐘之內!”
旁聽的專家們議論紛紛,這無疑已經證明了江一鳴的這項能力,真實不虛。
至于他們的要求,江一鳴也同意了,他也想知道這種不講道理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原理。
如果依然是不講道理,那么系統喵的高度,恐怕就高到無法仰視的地步了,因為不光理解,就連描述都無法描述嘛。
而如果這就和腦電波有關,那么系統喵……呃,依然得仰視,畢竟丫能穿越時間。
甚至連接近光年外的詭異天體,時間都能穿越,說不定這個詭異天體就是它搗鼓出來的,為了副本任務嘛。
第二天,課程已經進入到大學階段了。
而微磁傳感器,也已經火急火燎的送了過來,在江一鳴開始講課的時候,就把貼片貼到了他的腦門上面。
隨著他的課程開始,專門研究腦電波的專家守在儀器前面,驚喜的發現江一鳴的腦電波,確實在江一鳴使用授人以漁這個能力的時候,大幅度增強了。
不光如此,還有再坐聽他講課的學生,甚至聽他講課的專家們,在經過微磁傳感器的檢測過后,腦電波也同樣增強了。
而且最讓專家驚奇的是,聽課者腦電波的波動幅度,居然隨著講課者腦電波的增強,而快速達到了同一波段。
這證明了三件事。
第一,快速傳授知識,確實和腦電波有關。是以腦電波增強,并使聽講雙方的腦電波達到共振,來實現快速傳授。
第二,在江一鳴腦電波增強,并促使聽講者腦洞波達到共振的情況下。江一鳴的消耗量,以及新陳代謝也急劇提升……換言之,這確實很大可能是在消耗他的生命力。
當然,這只是江一鳴故意表現出來的假象,完事后胡吃海喝一頓就能補充回來,誰讓他有超級恢復呢。
第三,這項技術以目前的科學水平,別說復制,就連建立數學模型都辦不到,就連理解都只能從略微偏向于哲學的層面出發。
呃……簡單點說,這特么就是江一鳴獨有的黑科技,目前只可利用,沒法研究。
結論一出,江一鳴暗地里的形象就又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吊炸天啊。
不光研發了未來信息中的第三部分技術,還要作為第一第二部分技術的人生導師,量產研究人員。
這已經不是國寶級的人物,而是……救世主啊!
短短七天,一百名專攻核動力引擎的研究生,新鮮出爐。
他們年輕,最大的也不過1歲,最小的甚至才十四歲。
他們滿懷熱情,沖進十足,尤其是在短短七天,每堂課都能接收到新的知識,解決到一些問題,然后又延伸出新的疑問。
在這種不斷質疑,不斷解密的過程中,他們就好像是沉浸在知識海洋中,好不容易才解開迷題,整個人就好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的快感。
而且在這種不斷解密的成功喜悅中,外加江一鳴在課堂上是不是用鬼辯,來進行潛意識默化的刺激。
使得這一百名新鮮出爐的研究生,都充滿了自信,有一種舍我其誰的感覺。
他們結束學習后,就一頭扎入了核動力引擎的研發工作之中。
也不知道是因為不斷成功的沖勁,還是因為他們年輕思維更加活躍。在他們加入研發之后,很快就提出了七八種新的設想。
這都等著讓他們去一一驗證,新鮮活力的注入,就是需要不斷有新的想法誕生出來。
哪怕是錯的也沒關系啊,只要一直保持這種沖勁,哪怕錯一百次,錯一千次,但只要對一次,那就成功啦。
結束了核動力引擎的研究人員量產后,與之配套的材料方面的研究人員,也快要完成篩選了。
而就在這時……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