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大唐皇宮一片氤氳,宮人還在辛勤灑掃庭除,卻見到幾位穿紫佩金的重臣勿勿而來。√
宮人臉現(xiàn)驚訝之色,這么早,少見!
天皇李治一周前接到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的奏折,彈劾右驍騎衛(wèi)將軍馮寶數(shù)宗大罪,讓天皇情緒大壞,加上其它事情,纏綿病床。
昨天他精神稍好,天后遂召大臣們進宮商議。
計有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來恒、張大安;
中書侍郎李義琰;
吏部尚書李敬玄(原尚書袁公瑜已然去職);
學士元萬頃;
黃門侍朗劉景先;
正諫大夫薛元。
他們是大唐帝國的精英,集中一起,只為商議吐蕃戰(zhàn)事。
這么早進見皇帝,大伙兒臉色肅然,想著一會兒該當如何話。
吐蕃是天皇心中的痛!
天皇滅掉高句麗,完成了之前親戚楊廣(楊李兩家是親戚)、父皇李世民沒完成的功業(yè),正意氣風時,吐蕃人跳將出來,滅掉他十萬兵,消息如晴天霹靂,讓天皇自此患病綿綿。
實在話,天皇是個非常平和的人(天性如此),但一起吐蕃,就象給踩了尾巴的貓般情緒暴躁,有時甚至變得歇斯底里。
論起馮寶,哪怕是位高權重的重臣,心中都隱隱的不舒服,看他不慣。
從三品的禁軍將軍,二十歲出頭就成了于己大伙兒平起平坐的朝官,雖是武職、職事官,不是寄祿官,但也非同可。
屢立功勛,天子垂青,世人贊頌!
他太年輕了!
有一種可能是升得快跌得重,但也有一種可能是成為宰相的機會很大——他年齡上的優(yōu)勢實在太大了。(武職轉文官在大唐并不少見)
就算熬,幾十年也能夠熬到宰相一級,只要他不犯二的話。
有誰象他這么年輕就已經宰相在望了?
想想誰都不會舒服,哪怕是學士元萬頃是天后方面的人亦如此。
別人看馮寶的赫赫功績,只會驚嘆他年輕,而大臣們看得更遠。
年輕就是好啊,該不該借此給他上點眼藥呢,拖延一下他前進的步伐?
大臣們心忖著,走在宮道上。慢慢的向前挪動。
太陽終于出來了,淡藍色的天幕被漫天的紅光所取代,今天是個大晴天。
……
“臣等叩見天皇、天后!”諸臣給躺在榻上的李治和坐在榻邊的武則天見禮已畢。
“平身!”武則天道。
“謝天后!”
李治身體不行,堅持帶病來見臣子,而武則天因見重臣,則不垂簾,直接面見。
“……臣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彈劾右驍騎衛(wèi)將軍馮寶其罪有多!”
“一、不思進取,不圖報國!其兵強馬壯,朝廷待其不薄,以禁軍待遇給之,卻在龜茲城下不參與攻城,亦不繼續(xù)出兵進攻,臣嘗與之約定,請其出兵于闐,卻按兵不動,美其名為修整,終日文恬武戲!”
“二、年少得志、頤指氣使、飛揚跋扈!仗其京城驍騎衛(wèi)將軍身份,欺凌友軍……”
“三、尾大不掉,難以節(jié)制,不顧大局,一意孤行,不與友軍配合!”
“四、好大喜功,不諳兵法,竟以騎兵攻城,前所未聞,朝廷騎兵得來不易,造成嚴重傷亡!”
……
大殿上,正諫大夫薛元念完修明仁的奏折,狠狠彈劾馮寶,大伙兒都知道咋回事了。
皇帝陰沉著一張臉,馮寶是他提拔于草莽之間,倍加恩賞,寄予厚望,卻鬧出此等問題,豈不讓他大丟面子。
當然,也有可能是修明仁夸大,惡意攻伐,但正如張大安所講的:“修都護乃軍中宿將也,話不至于假!”
張大安,開國公張公瑾之后也,為同中書門下三品,位高權重,此話一出,諸人難以反駁。
“不然!臣以為此乃手足參商也!”
元萬頃陣營問題,不得不幫,盡管他也對馮寶妒忌不已。
“雙方職事官階相同,不同隸屬,出現(xiàn)爭執(zhí)份屬正常。”元萬頃故作輕松地道:“不信,我們可以看看馮將軍的奏折,必定不會給修都護講什么好話。”
他話題一轉道:“馮將軍乃客軍,遠來救援,此為大義也,臣以為,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一意爭權,并不理讓,試問,將來誰還敢救援友軍?臣向天皇與天后建議,當兩相和解,著兩軍同舟共濟!”
他是中庸之道,李治臉色稍雯,他也不想他自己提拔的將領在前線丟臉。
不想中書侍郎李義琰嗤之以鼻道:“笑話,軍中最講軍令統(tǒng)一,政出多門乃是大忌,兩相不服,兩兩誤事!”
他朗聲道:“唯今之計,當將馮寶調離西域,然其兵既到了西域,一來一返,浪費軍帑,可令馮寶歸于修明仁的指揮,如此軍令統(tǒng)一,以利軍事!”
眾人紛紛點頭,畢竟人家老將,資歷高,(散官)官位高,豈能讓修明仁居于馮寶之下!
元萬頃一聽就覺得壞了,這建議給他執(zhí)行,那馮寶還不得給修明仁圈叉圈叉了!
情急之下:“臣以為,馮寶自治軍以來,多為孤軍作戰(zhàn),都獲成功,若讓其居于他人之下,不利其軍也!”
來恒聽得大笑道:“荒謬!國之大戰(zhàn),諸將匯集,豈有單領一軍獨立諸軍之外,當集中一切力量,力破吐蕃!退一步而言,馮將軍協(xié)助修都護,可以大軍聯(lián)合行動之訣,有利于他將來獨擋一面,他正缺乏這樣的經驗!”
來恒的話,到了李治的心中,他頻頻點頭。
畢竟來恒聰明,不與皇帝爭議之前修明仁彈劾馮寶其罪真?zhèn)危駝t皇帝下不了臺,惱羞成怒之下,與諸臣硬頂,誰都沒面子。
所有的大臣都以為好啊,馮寶嘛,你這么年輕,就多多聽聽老將的教誨吧!
就連皇帝也以之然,皇后持不同意見!
“馮寶自入伍以來,積極進軍,殺敵數(shù)萬,而修明仁之前如他這樣年齡,豈有多少功業(yè),其守成有余,進取不足!宮以為,可令其獨立一軍,不受他人節(jié)制,俾使大功告成也!”
皇后硬頂皇帝和大部分與會大臣,只得元萬頃一人支持他,但元萬頃的根基淺薄,敵不過諸臣,還是皇后上陣硬扛。
李治乃優(yōu)柔寡斷的人,而且也怕皇后,給皇后這么一,頓時拿不定主意了。
然而兩宰相都堅決要求軍令統(tǒng)一,馮寶只能屈居于修明仁之下。
嘿嘿,大唐的大臣都是有脾氣的,可不同于最后一個皇朝的奴才!
正在此時,又一份安西都護府副都護修明仁的奏折到來,這次是正諫大夫薛元看,負責給大伙兒念一下。
他飛快地看過奏折,臉色有夠精彩!(未完待續(xù)。)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