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槎山一戰(zhàn),南陽軍魏延、徐晃、龐德以一萬兩千人擊潰了五萬揚州軍。揚州軍諸將橋蕤被龐德梟首,五萬士兵傷亡兩萬余人,失蹤一萬余人,僅有前軍雷薄七千余人逃到舒縣,后軍陳蘭一萬余人逃到了合肥。莫是袁術,就連何咸自己,也被三人的戰(zhàn)績晃瞎了雙眼。
在賈詡提供的下策之中,魏延三人只要能夠擊退橋蕤軍,后者拖住橋蕤軍,不然他們順利到舒縣匯合,便是完成任務。沒想到,藝高人膽大的魏延竟然制定了如此瘋狂的作戰(zhàn)計劃。更重要的是,向來穩(wěn)重的徐晃和龐德竟然也同意了魏延的主意,陪他瘋狂了一把!
放下戰(zhàn)報,何咸搖搖頭苦笑道:”看樣子我等要日夜兼程趕往舒縣了!不然的話,我們的三位大將,剛剛立下不世之功勛,就被敵軍包圍殲滅,可就要成為天下的笑話了!“
何咸的擔憂不無道理。
鎮(zhèn)守舒縣的張勛得知五萬援軍被南陽軍伏擊死傷慘重,好友橋蕤還被斬殺梟首之后,當即暴走!派出了麾下最得力的戰(zhàn)將李豐和雷薄分別領兵一萬,前往浮槎山一帶剿滅魏延的偏師。
魏延雖然悍勇無比,但腦袋瓜子可不傻。他知道這次做法有些欺人太甚,打得揚州軍太狠,揚州軍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而自己麾下剩余的這不足一萬人,多有輕傷在身,不能再來一場苦戰(zhàn);想要逃跑,卻又舍不得這一身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重鎧裝備。于是,魏延與徐晃、龐德一合計,決定領軍遁入浮槎山。
結寨自守,當過白波賊的徐晃最有經(jīng)驗。他先命軍士在浮槎山九座主要的山峰之上,搜尋穩(wěn)定可靠的水源。很快,就有軍士反饋,在浮槎山的主峰之上發(fā)現(xiàn)了一清一白兩眼泉水。白泉圓、清泉方。方泉水明澈如鏡,歷歷在目;圓泉水瑩澤如玉,不見池底。更為神奇的是,兩眼泉水汲取多少,流出多少,始終保持尺把深的水位。經(jīng)過戰(zhàn)馬飲用測試之后,確定兩泉的泉水無毒,可以被人飲用。找到了穩(wěn)定的水源,三將當即決定以該兩眼泉水為中心,設立層層大寨,建立防守體系。同時,搜刮浮槎山上一切的食物,存積到大寨之中。三將堅信,何咸在接到浮槎山戰(zhàn)報之后,一定會盡快趕過來救援他們。
與此同時,李豐、雷薄循著蹤跡,找到了浮槎山上安營扎寨的南陽偏師。兩人按照張勛的指示,不惜傷亡,連攻了五日。一路從浮槎山半山腰攻至山頂,打下了南陽軍三道防線,損兵折將無數(shù),卻始終對最后一道大寨無可奈何。
五日后,南陽軍主力逼近舒縣,張勛迫不得已召回了李豐和雷薄軍。等何咸派趙云領兵找到浮槎山的時候,出征時一萬兩千人的魏延偏師已經(jīng)減員至六千余人。其中,伏擊橋蕤的時候不過陣亡了兩人人左右,而堅守浮槎山,卻傷亡了三千余人。一方面是因為魏延部軍械物資短缺,且沒有醫(yī)治的藥材,導致傷亡率增加;另一方面,也明揚州軍的報復性反撲有多么兇狠。
雖然減員嚴重,但是剩余的這六千余名官兵精神都不錯。經(jīng)過這一攻一守兩場大戰(zhàn),這支偏師已經(jīng)打出了自己的脊梁,具備了獨立成軍的條件。何咸與賈詡商量之后,決定以這六千余人作為骨干,組建一支三萬人的新軍,從南陽軍中單獨分離出來,軍名“浮槎”!魏延從西中郎將拜為揚威將軍,成為南陽五虎將中第一位獨領一軍的南陽將領!甘寧雖然事實上統(tǒng)領著三萬南陽水軍,但其官銜只是長水校尉,算不得獨立一軍。
……
浮槎山慘敗,橋蕤被殺,五萬援軍被擊潰,活著不足一半。消息傳回壽春,袁術大駭,大呼“橋蕤誤我“,隨后欲斬橋蕤滿門以泄胸中怒火。紀靈、袁渙冒死進諫,認為浮槎山敗在南陽軍太狡猾,橋蕤在作戰(zhàn)指揮上中規(guī)中矩,并沒有太大的過錯。
閻象對于橋蕤家人的生死并不在意,但他深思之后覺得不能放縱袁術濫殺麾下將領家屬的壞習慣。萬一的萬一,將來自己做錯了什么事情,保不齊惹得袁術大怒,也落得抄斬滿門的結局就太悲催了。于是,閻象也站出來做一個順水人情,以大戰(zhàn)之前殺人不祥為由,勸袁術以大局為重。經(jīng)過三人的努力,終于按住了袁術的殺人之心。
”現(xiàn)如今橋蕤大敗,舒縣被困。呂布、孫堅皆按兵不動,南陽軍又咄咄逼人,我軍當如何自處?“袁術按下心中的殺性,焦急地問自己的文武百官。損失了橋蕤的五萬大軍之后,壽春只剩下紀靈麾下的五萬揚州兵。為安起見,袁術是不肯再將這五萬人派出壽春的。
”現(xiàn)如今壽春兵力不足,可以再征召五萬青壯,組建新軍!“閻象最了解袁術的心理,知道現(xiàn)在的袁術心中惶恐,沒有安感。征召新軍,擴充兵力,起碼可以帶來內(nèi)心的慰藉。
紀靈蹙眉不語。臨戰(zhàn)征兵其實并沒有太大的用處,龐大的兵員數(shù)量貌似很威武,實則需要消耗大量的錢糧和器械。這些未經(jīng)訓練的青壯,一旦遭到敵人的猛攻,還隨時會成為潰敗的誘因,引發(fā)不可控制的裂變。但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地碰壁之后,現(xiàn)在的紀靈已經(jīng)不再是曾經(jīng)的紀靈,因為現(xiàn)在的袁術已經(jīng)不再是曾經(jīng)的袁術。
想當初,紀靈奔著袁術四世三公的名頭前來投效。一開始的時候,袁術也是禮賢下士,極為尊重紀靈的意見。但自從西園校尉之爭,紀靈慘敗于魏延之后,袁術便對其加冷落。寧可信任武藝不如紀靈的張勛、橋蕤、梁綱之輩,也不肯重用紀靈。終究其原因,不過是紀靈性情太過耿直。永遠講實話,講真話,讓袁術忍無可忍。若不是紀靈準一流武將的實力,袁術早就將他掃地出門。
袁術登基稱帝之后,封紀靈的官也不過是執(zhí)金吾,衛(wèi)戍壽春城。相比于張勛、橋蕤、梁綱等人的各種將軍的頭銜,可是低了不止一個等級。在血淋淋的現(xiàn)實面前,曾經(jīng)心高氣傲的紀靈,先如今也慢慢學會了閉嘴。一介赳赳武夫,生生被袁術磨成了一個明哲保身的慫包。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