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未央宮修繕一下作為長安的行宮吧。”李藎忱在粗略的看了一遍新長安的設計圖之后,開始研究這里面的細節(jié)問題。
修繕長安是必須的,但是李藎忱也不可能拿出來太多的錢財都用在長安的修繕上,能省的地方還是要省出來的,現(xiàn)在的大漢經(jīng)不起這個折騰。
既然如此,在開支里面注定會占據(jù)很大一部分的皇宮建設費用,自然也就免談了,李藎忱也只能說把現(xiàn)在的未央宮和天宮拉攏在一起湊合湊合,希望數(shù)百年的危房不會真的哪一天就倒了。當然李藎忱對于古人的建筑土木水平還是很信任的,尤其是在皇宮建設上,想必沒有任何人有膽量偷工減料。
吳憑伸手在圖上把打算新建皇宮的部分給抹掉了。
“所有街坊屋舍的建筑高度也都再降一降,如果誰愿意自掏腰包加高樓層,那朕也不反對,”李藎忱斟酌說道,“但是街道上和建筑的建造絕對不能偷工減料。”
“臣明白。”吳憑急忙說道。
對于他來說,這也是這輩子第一次主持一座城池的建設施工,所以對此一切都是謹慎小心為上,質(zhì)量什么的肯定是優(yōu)先保證的,否則若是自己造出來一個豆腐渣工程,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這輩子也就完蛋了。
李藎忱輕輕嘆息一聲:“先這樣吧,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進行規(guī)劃了,等大漢攻克潼關、確保關中的安全之后就可以開工了。具體的經(jīng)費你們先提交給戶部審核。”
“遵旨!”
對于長安城,李藎忱當然還是有現(xiàn)在不能透露出來的野心的,不管怎么說這里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李藎忱當然希望能夠在未來的某一天恢復絲綢之路。
對于華夏民族來說,絲綢之路并不僅僅是一條簡單的商品貿(mào)易來往的走廊,還是政治延伸和版圖擴張的紐帶。歷史上的大唐只可以稱之為盛唐,就是因為唐代全盛的時候已經(jīng)可以從長安走向整個世界,而大唐的影響力也已經(jīng)覆蓋整個中亞,只是華夏民族前所未有的,甚至之前從來都不敢想象的。
而李藎忱也不會忘記,歷史上正是大食的崛起導致了唐代向西繼續(xù)擴張的失敗,再加上東邊的安史之亂,處于開元盛世之中的大唐,幾乎在短短八年之間分崩離析。
大食的崛起并非不可阻攔,只可惜當大食滅掉波斯占據(jù)中亞的時候,大唐的腳步也不過剛剛到吐魯番罷了,面對千里迢迢趕來求援的波斯人,當時的大唐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現(xiàn)在李藎忱已經(jīng)在努力將華夏民族踏足西域的時間向前提,希望歷史也能夠隨之改變、
不過對于大漢來說,這也應該是一條漫長的征途。
李藎忱現(xiàn)在能做的也就只有把一切都打下基礎,至于之后會怎么走,那應該是下一代人甚至下下代人需要考慮的事情。
說到底現(xiàn)在李藎忱想西域的事情,也就只是想一想罷了,他要落在實處的還是長安城。
隨著長安城周圍已經(jīng)全部落入大漢的掌控之中,而且大漢主力乃至于皇帝陛下都在長安,所以現(xiàn)在的長安可以稱得上安全。既然環(huán)境安全,商人們自然也就會爭先恐后。
鳥為食死,人為財亡。
這些大漢的商賈們在朝廷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下,就算是冒著生死危險都無所畏懼,尤其是那些隨軍的商賈,一旦遇到敵人的斥候隊伍之類的,也都會帶著自己手下的伙計們抄家伙上陣,更何況現(xiàn)在的長安可沒有什么危險。
大漢的商賈之中,沖在最前面的一定是蜀商。
李藎忱入長安的第三天,蜀商就已經(jīng)開始全面進入長安城。
大量南方的商品和物資涌入,讓這座城一下子熱鬧起來,絲毫沒有不久之前才剛剛易主的感覺,百姓們上街看著那些來自于南方的商品,驚奇的同時自然也不介意掏腰包。而大量南方的商鋪也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顯然在蜀商之后,其余地方的商人們也都不遺余力。
長安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融入大漢的經(jīng)濟網(wǎng)絡。
當然了,這些商人的背后實際上也都站著朝廷,朝廷通過明里的商部和暗中的白袍操控著這些商賈,朝廷可以為他們提供足夠的便利,甚至不惜于幫助他們打壓本地商賈,而作為報酬,他們幫助朝廷解決本地百姓的就業(yè)問題,而更重要的是他們還要負責給朝廷搜集情報,通風報信。
對于商人們來說,他們的利益實際上已經(jīng)和大漢捆綁在一起,大漢每向前進一步,就代表著他們的商業(yè)地盤也可以跟著向前進,所以這種舉手之勞并且對自己有好處的事情,他們絕對不會拒絕。
也因此在短短的三天之內(nèi),通過這些商賈,白袍就重新建立起對長安的控制,長安城中的任何一點兒風吹草動都會在第一時間傳遞到李藎忱的案頭上。
和商賈們同步行動的,還有大漢的各級官府機構,金陵書院、岳麓書院和成都書院各自派出得力人手組成的班底已經(jīng)開始清點接收北周的太學、國子監(jiān)等地,并且請庾信的兒子庾立出面擔任新組建的長安書院的山長。
庾信是和徐陵齊名的南北兩位大家,庾信原來是南朝人,精通文章,被后人認為代表了南北朝時期駢文的最高成就。
庾信年長之后奉命出使西魏被扣留,就此留在了北方,出仕北周之后擔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世人稱之為“庾開府”。不過從北周大將軍遍地走的情況來看,庾信能夠掌握多少實權可想而知,實際上更多的像是北周朝廷用來拉攏漢人人心、尤其是文人之心的榜樣罷了。
庾信是去年去世的,而他的兒子庾立也不想和北周朝廷合作,一直賦閑在家,現(xiàn)在正好被請過來主持長安書院。歷史上的庾立也是一個頗有骨氣的忠義之人,他在隋末擔任縣令時因為拒絕了薛仁杲的勸降而被虐殺。
長安書院也只是長安城中變化的一小部分。
大漢的各個階級各個部門,都在努力的將長安和自己融為一體。而這背后實際上也是大漢和關中的融合。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