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偏安江南,建國之初地廣人稀,即使是到現(xiàn)在人口也很難和北方相比肩,因此建康府絕對算不上大,至少是配不上現(xiàn)在大漢這大一統(tǒng)王朝氣度的。
因此和重建長安一樣,新的建康府也在規(guī)劃之中,甚至已經(jīng)完成了初步的測量。
和修建長安是從龍首原向南重新建造一座城不一樣,建康府在南朝幾代還是作為都城存在的,所以城池內政設施等等都要比破舊的長安城好很多,因此建康府老城保留,以老城為中心,主要向南拓展,一直沿著山和湖拓展到秦淮,爭取將現(xiàn)在十里長亭的這里包裹在其中。當然了皇城則向北拓展,抵達鐘山腳下。
最終修建的建康府依托山勢從現(xiàn)在的正方形變成長條形,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在地形受到一定限制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增加城池的居住區(qū)域和商貿區(qū)域,尤其是為了能夠把長干里這一帶納入城池范圍之內,導致城池最終變成了東南西北走向。
而城池的東北則留出來作為工坊和碼頭,城池的西南直面向江南腹心之地,是大漢陸軍和禁衛(wèi)軍軍營所在,坐鎮(zhèn)此處,漢軍可以便捷的沿著水路快速抵達江南的各大重鎮(zhèn)。
只不過現(xiàn)在這些還都停留在紙面上,此時的長干里依舊是建康府南面十里送別之處,也是今天李藎忱迎接凱旋而歸的將士們所在地。
此時大漢的文武官員們已經(jīng)等候在長干里,見到李藎忱之后紛紛行禮。帶隊的文官正是顧野王,而武將則是裴子烈。
兩個一老一少站在這里,似乎也在象征著大漢的現(xiàn)在,老的一代人已經(jīng)垂垂老矣,而新的一代人也承擔大任。
“顧公且上車休息。”李藎忱伸手攙扶顧野王,“顧公年事已高,這一次十里郊迎,朕已經(jīng)專門派人告知顧公莫要前來,為何還來呢?晨風仍然有幾分寒意,若是顧公因此而身體抱恙,朕心有愧。”
顧野王捋著自己的胡子,笑著說道:“此次是為了歡迎為我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將士,老臣雖然年歲已高,但是仍然是大漢宰輔,群臣畢至,老臣焉有家中高臥的道理?”
頓了一下,顧野王緊接著說道:“更何況就算是老夫受了風寒,現(xiàn)在陛下以內府之名開始藥房,甚至還讓太醫(yī)坐鎮(zhèn),老夫自然沒有什么害怕的。”
李藎忱不由得笑道:“真得病了,難受的那也是顧公啊。”
顧野王環(huán)顧周圍,感慨萬千:“現(xiàn)在我大漢良臣虎將一應俱全,老臣風燭殘年之軀,也到了應該離開的時候了。得不得病,那就要看老天的心思了。”
李藎忱搖了搖頭:“顧公雖然年事已高,但是精神矍鑠,朕看應該并無如此擔憂,顧公多慮了,在宰輔的這個位置上為朕指點江山,應該還能再干幾年。”
“陛下,老臣奔波半生,也累了啊。”顧野王笑道,“也想過過和孝穆公那樣閑云野鶴的日子。”
李藎忱默然良久,方才說道:“顧公真心想要告老了?”
“陛下準許吧。”顧野王淡淡道。
“那誰能夠頂替顧公?”李藎忱無奈的說道,“朕之所以不想讓顧公離開,主要還是放眼現(xiàn)在大漢朝堂,似乎還沒有能夠將顧公取而代之的人物存在。”
顧野王想要告老還鄉(xiāng),這是李藎忱早就已經(jīng)知道了的事情,之不過現(xiàn)在大漢地方上年青一代已經(jīng)崛起,但是朝堂上還是呈現(xiàn)出青黃不接的情況,因此李藎忱并不知道自己讓顧野王離開會不會導致大漢的朝堂上工作難以順利對接,同時下面的年輕人們當然這個年輕是相對于顧野王這些人的年紀來說的能不能承擔起來整個朝堂上百官之首的重任。
在這之前,李藎忱就已經(jīng)有類似的傾向和打算,他讓主持六部的都官尚書唐亦舜出面承擔了不少應該是宰輔的工作,意圖自然也很明顯,就是想要讓唐亦舜能夠起到最終替代顧野王的作用。不過從目前來看唐亦舜還缺少足夠的經(jīng)驗,如果貿然讓他上位的話,反而有可能會引起混亂。
因此李藎忱從個人的觀點上還是傾向于想要讓顧野王這些老一輩多留幾天你的,至少給年輕人再多一點時間。
不過自從去歲袁憲去世之后,顧野王等前朝老臣,心態(tài)就已經(jīng)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老,顯然他們也都向往著袁憲那樣的生活,功成名就之后告老還鄉(xiāng),現(xiàn)在還把自己的子嗣都安排妥當了。
心態(tài)老了,人自然也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衰老,這個時候的顧野王,早就已經(jīng)不是當初李藎忱入蜀的時候健步如飛的老人了。
“有人的,宰輔職位雖然高高在上,但是主要都是起到統(tǒng)籌兼顧之作用,而且宰輔之下還有都官尚書的幫助,所以老臣以為陛下一來是大膽選用年輕之才,二來是簡拔朝中老臣先在這個位置上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并且加快對年輕一輩的栽培。”顧野王斟酌說道,顯然他早就已經(jīng)在心中有了解決方案,只不過之前不好直接向李藎忱言明罷了。
現(xiàn)在顧野王站在百官之前向李藎忱把自己的心思坦白清楚,倒是有一種逼宮的感覺,顧野王為了大漢鞠躬盡瘁,現(xiàn)在年邁了想要告老休息,陛下都不放人,那豈不是要寒了其余臣子們的心?
李藎忱終究還是點了點頭:“朕準了,那顧公認為姚察如何,能否擔此重任?”
“老臣以為善,”顧野王點了點頭,壓低聲音說道,“姚察為人謹慎沉穩(wěn),又人如其名,有明察秋毫之能,讓他擔當宰輔并無問題,等到一兩年后,便可以讓唐都官就任宰輔。”
“那便如此吧。”李藎忱算是應允了。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顧野王等老一輩官員早晚是要離開的,自己也必須要做好準備。
人才的壓力,不僅僅在于能有多少年輕一輩的站起來,也在于年老一輩、經(jīng)驗豐富的人能不能再晚走一點兒啊。
“報,啟稟陛下,隊伍距離此處還有三里地。”
李藎忱頓時打起精神:“顧公,就算是請辭,今日依然是百官之首,且隨朕一起迎接凱旋的將士!”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