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大漢國境內外爆發的戰爭都已經要數到對會稽留氏的平叛戰爭了,那一場戰爭中漢軍的傷亡并不算大,更重要的是家丑不可外揚,所以幾乎并沒有進行什么大規模的獎勵行為,并且那一次戰爭爆發的時候,勛章制度還在討論之中,所以并沒有頒發勛章。
因此這一次也可以說是大漢歷史上第一次授勛。
早在南征之戰剛剛開始的時候,工部就已經在李藎忱的授意下完成了勛章的設計,最后得賴于大漢流水線的快速生產,在南疆之戰結束之前,數萬枚普通的紀念勛章以及上百枚獎勵有突出貢獻的將士的勛章就已經打造完畢,其中還有十枚是專門授予這一次大戰之中立下卓越貢獻的將士,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功勞簿上的前十名。
李藎忱作為皇帝,將會負責給這十個人授勛,而剩下的百人將會由朝中重臣負責授勛,今天選擇的是都官尚書唐亦舜和車騎將軍裴子烈,兩人一文一武,可以說是大漢官員之中年輕一輩的中流砥柱了。
畢竟讓顧野王這樣的老人顫顫巍巍的上來為將士佩戴勛章,估計大家看了都會于心不忍。
“參見陛下”大司馬門下,參與授勛的將士已經森然列陣。
走到哪里都不缺看熱鬧的百姓,更不要說是現在這種天大的熱鬧。
從大司馬門向三個方向,大街上、茶樓酒肆和商鋪的二樓凡是能夠看到大司馬門前廣場上情況的地方,都站滿了人。
李藎忱出現在城門上,看著屬于自己的虎狼之師。
雖然剛剛過了正午時分,正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李藎忱的目光向下看,看著這一個規模并不算大的方陣,卻能夠感受到絲絲縷縷的涼意。
他們衣甲鮮亮,目光炯炯,無一不在彰顯這是剛剛經歷過浴血奮戰的精銳之士,是大漢這一次南征之戰在尸山血海之中廝殺出來的赫赫功臣
李藎忱沒有在城門上過多停留,直接向著城門外走去,而群臣也急忙跟上。
陛下的想法總是給他們一種天馬行空的感覺,比如這授勛,幾乎可以說是開華夏之先河,在這之前華夏雖然也有獎勵有功之士的各式各樣的方法,有的是牽扯到錢財,有的是牽扯到官位,但是還真的沒有誰通過頒發一個小小勛章的方法來獎勵有功之士。
尤其是這勛章代表著很多獨一無二的資格,獨一無二到甚至就連站在城墻上的這些臣子們都有些羨慕啊。
作為大漢的貴族,他們是有特權的,但是并不是擁有所有的特權,尤其是法律出來了之后,在一些非法的行為上,他們非但沒有了特權,甚至還得和那些普通的百姓保持一致。
不過羨慕歸羨慕,誰也不敢多說什么。
看看城門下這森然的方陣,誰心里不冒寒氣
而通過這小小的勛章,足夠李藎忱給這些將士們足夠的榮耀,也足夠這些將士們為了李藎忱拋頭顱灑熱血。
不要妄圖在除了政治官場上之外的其余地方挑釁陛下的威嚴,這是大家早就已經達成的共識。
陛下在朝堂上使用的是制衡的策略,所以他可以默認文武官員乃至于其他派系之間的相互矛盾和爭執,只要這種沖突是可控的就行。但是在朝堂之外的地方,陛下的忍耐力幾乎為零,他的手中有著絕對忠誠于他的大軍,任何想要在其余方面挑釁陛下的,就只有死路一條。
從當初正旦大典上的建康府小世家被殺得人頭滾滾,再到后來漢軍水路云集殺入會稽城,以及吳郡世家的所有財產都被分割干凈一旦有人想要從其余方面,比如威脅社會的安危上來威脅陛下,甚至不用等到他們動手,當他們有這樣的心思的時候,陛下就已經開始磨刀了。
這位在朝堂上笑意盈盈、最喜歡詢問手下人意見的皇帝陛下,其實他的忍耐底線高的很。
在朝堂之外,陛下給了什么,最好就好好地守著什么。
陛下從來不會虧待有功之臣,甚至不會虧待恪守本分的人,但是觸犯了他底線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條。
李藎忱走出城門,所有的將士、百姓同時行禮。
“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
“眾卿平身”李藎忱大笑著抬手。
“謝陛下”
而李藎忱徑直走上臨時搭起來的臺子,有資格被陛下親自授勛的將士已經站在臺上了。
這一次作為首功的勛章被稱之為南洋之虎,勛章上一把利劍劈開大樹,象征漢軍將士在南方的叢林之中披荊斬棘,右后方為海浪,象征海軍將士橫跨南洋、遠征象林,而左前方則是一只老虎做猛虎撲食狀,象征著大漢軍隊如猛虎下山。
勛章為銀質,本身就有極高的價值,花紋細膩,全部都是手工雕刻,各有不同,背后還有編號,和批量生產的普通勛章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上的,也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這些獲得“南洋之虎”勛章的將士在此戰中付出的卓越貢獻。
授予其余有功將士的勛章為銅制,普通勛章為鐵制,花紋各不相同,代表著漢軍將士的南方征戰之路。
不過站在臺上的并不是十個人,因為戚昕和羅毅這兩個有資格獲得南洋之虎勛章的人并不在這里,和他們相同的還有裴蘊。
所以其實站在臺上的以李詢為首的總共七個人。
“爾等浴血廝殺,為大漢平定南方,乃是此戰之棟梁!崩钏|忱拿起第一個勛章,佩戴在了李詢的胸口上。
“大漢征南將軍李詢,忠于大漢,忠于陛下”李詢“啪”的一聲舉起手臂,行大漢新式的舉臂平胸軍禮。
這個時候大家才注意到,上臺頒發勛章的李藎忱,身上看上去穿的是便裝,但是實際上應該算是軟甲,再加上腰間懸掛的寶劍,不用想也知道,陛下這一次更多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軍人。
李藎忱鄭重的舉臂平胸還禮,以表示自己對有功將士的尊重。
“大漢南方軍仗主杜伏威,忠于大漢,忠于陛下”站在李詢身后的就是杜伏威。
他在之前的橫山之戰中立下了大功,可以說如果沒有他的話,漢軍不可能當時就直接破入橫山大寨。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閱址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