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當那一代人睜開眼看世界之后,人們才逐漸的認識到,原來自己努力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原來自己拋頭顱灑熱血,并不僅僅是為了那一點錢糧,而是為了守護自己的家國。
所以之后才會有為了守護這個家國而爆發的一場又一場的戰爭、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所為的就是保護這個和自己的命運、和子子孫孫的命運都捆綁在一起的國運,所為的就是想讓這個支離破碎的國家變得更好一些。
長期以來,李藎忱所做的一切,就是想要培養大漢人對于這個嶄新的大漢王朝的歸屬感。通過書院和科舉考試一體的人才培養和選拔策略,百姓能夠感受到只要通過努力,這家國也可以是自己來做主的;通過律法制度,百姓能夠感受到這個社會是公平公正的,任何宵小之徒最終都不要想著能夠逃脫律法的制裁,甚至是皇帝。
有《大漢律》在,除非皇帝能夠經過群臣同意而修改律法,否則他也必須要在律法的框架下行動。
當然了,在軍隊方面,李藎忱也在不斷地強調軍隊應該做的是忠誠于陛下、忠誠于大漢并且守衛國土,沒錯,守衛的是所有人的家國之土,他們是父老鄉親的屏障,他們是大漢抵御外敵的第一道防線,是開疆拓土的第一把利刃。大漢現在已經完全建立起來了主簿從軍的制度,所以對軍隊的思想建設,李藎忱反倒是不需要那么擔心。
相比之下,大漢的土地廣闊,百姓眾多,如何讓百姓對大漢有歸屬感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次李藎忱開始強調每個人的職責,鼓勵百姓能夠在本職工作上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自然也是為了加強百姓對社會工作的認知,人不分三六九等,而是看自己為這個國家做出的貢獻多少,即使是最普通的一個農民和一個工匠,也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也有自己可以為這個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可以做出的一份貢獻。
這家國,是李藎忱的家國,也是每一個大漢百姓的家國。
是每一個人拋頭顱、灑熱血也想要守護的家國。
唯有這樣,華夏才能永恒立于不敗之地;唯有這樣,華夏才能有決心和勇氣突破四面招和尉遲迥之間的不對付,宇文招麾下這些原本尉遲迥的部下,打仗并不是怎么賣力,畢竟他們曾經的主將就是被宇文招為主的北周文武給軟禁起來的,更何況在函谷關外尉遲迥對他們又有救命之恩,這些人的心里難免會對宇文招有意見,這個時候一點都不配合工作也在情理之中。
蕭世廉很快就突破了北周的兩道防線,現在已經挺進到北邙山,在北邙安營扎寨,同時他派出的偏師也已經包圍了河南城,不給宇文招任何向西進攻漢軍側翼的機會,幾乎是逼著宇文招退向洛陽城。
至于接下來宇文招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還要看他自己了,不過在現在宇文憲不敢輕易離開鄴城的情況下,宇文招不管做出什么樣的選擇,戰場的主動權都已經完全掌握在了大漢的手中。
宇文憲不敢離開鄴城,不僅僅是因為現在皇室宗親、世家和武將們之間愈發尖銳的矛盾讓宇文憲不敢大意,生怕自己一動,后方就亂作一團,還因為最北面的漢軍也沒有閑著。
河套的韓擒虎從北方殺過來,逼退了本來打算隔岸觀火甚至還可以趁火打劫一下的薛延陀部,然后蕩平草原上北周本來就已經沒有多少防守兵馬的邊鎮,曾經赫赫大名、誕生了無數名臣將相的北魏鎮邊重鎮,此時都已經變成了大漢的土地。
而韓擒虎緊接著南下平城,拿下了這個曾經的北魏帝都,兵鋒直指雁門關。
或許守衛晉陽的宇文純怎么都沒有想到,我一個堂堂草原上策馬奔馳的鮮卑人,現在怎么淪落到和南人一樣守關了?
按理說在雁門關外叩關的不應該是我們鮮卑鐵騎才對么?
不過郁悶歸郁悶,宇文純也不敢輕舉妄動。
漢軍兵鋒已經直指晉陽,同樣也讓宇文憲的態度變的慎重。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