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風起于飄萍之末
崇禎聞言臉色一紅,略顯尷尬。他是承諾過楊嗣昌,隱忍待發以圖將來,所以才有征收練餉的舉措。
可天雄軍將士的勝利又激發了他豪情壯志,特別是聽了秦浩明的戰略部署后,更是難以自制。
楊嗣昌是朝廷重臣,是他的肱骨大臣,不便大聲呵斥。
此時,秦浩明站出來行禮向崇禎皇帝道:“皇上,楊兵之言,微臣不敢茍同,不知當講不當講?”
崇禎正在左右為難之際,秦浩明剛好遞上梯子,豈有不允之理。
“都是為了社稷江山,秦愛卿盡管暢所欲言,無需顧忌。”
“其實不管是我們大明也好,建奴也罷,雙方都知道和談只是暫時性的。
只不過雙方都有為難之處,不得不暫做休整,但最終結果還是要靠戰爭解決問題。
縱觀歷朝歷代,真正的和平,絕不是靠談出來的,而是靠打出來的。”
秦浩明看著崇禎和楊嗣昌,話語鏗鏘有力,不容置疑。
崇禎低頭細細品味秦浩明的話,若有所思。
楊嗣昌則面如沉水,閉著眼睛,不動聲色。
“楊兵想和談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等到建奴完退出關外才行。
否則,天下士林將如何看待楊兵此舉?尚請三思而后行!”
秦浩明瞇著雙眼,意有所指。
楊嗣昌氣苦,被秦浩明擠兌得不能言。
他就是堅定的主和派,曾連續上疏闡述議和主張,坦率表明自己的“體國”之心。
言語深切透辟,文情深摯感人,但卻不敢也不能公開他主和,概因大明沒有和談的土壤。
他的許多奏疏大多是密奏給崇禎皇帝。
甚至當主戰派攻擊他“主撫”是訂“城下之盟”,大唱出戰高調時,他竟不敢針鋒相對予以駁斥。
反而違心地加以否認:“從無撫,毋以長安蜚語陷人”。
“就怕盧建斗戰又不能勝,讓局勢更加糜爛。若是朝堂酸儒日日催戰,又該如何?”
楊嗣昌仰頭長嘆,心中苦悶至極。
自己的見解不被人所認可,在這種議和即“誤國”的叫嚷聲中,更是形成“逼戰”的氣氛。
不論形勢如何險惡,不論幾條戰線,均得出戰。
甚至出現一日不戰便流言四起的局面。
秦浩明心里一緊,楊嗣昌這話講得沒錯,歷史上孫傳庭、洪承疇可不正被大明朝廷催戰,才一死一降嗎?
“該戰則戰,該守則守,戰場形勢瞬間萬變,緣何可以墨守成規,聽京城毫無陣仗經驗的酸儒大放厥詞?
若要指手畫腳也行,請他們來軍**同戰之!
看看他們有沒有此等豪情,若真敢來,微臣這條命便和他一起同生共死又何妨?”
秦浩明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馬在崇禎和楊嗣昌面前闡述自己的意見,他這是權當背書。
把自己的性命交到別人的手里,叫他聽從這些酸儒的意見,秦浩明自問根做不到。
曹尼瑪,朝廷上的袞袞諸公一個個別的事沒有,相互構陷、污蔑、捕風捉影的事情個個都是老手。
坐在朝堂之上,畫畫草圖,拍拍腦袋,就決定前線戰場大明將士的生死。
贏了是他們的運籌帷幄,輸了,反正無關他們的性命,天下哪有這等好事?
大臣志在祿位金錢,百官專務鉆營阿諛。天下之勢,已如河決不可復塞,魚爛不可復收矣。
“自邊烽發難二十年來,智者用謀,勇者效力,誰都想滅建奴而凱旋歸來!
但實際是耗資萬貫,徒讓百萬人喪命。今與清對峙已無獲勝之希望,難道還要一直重復二十年前之事乎?”
楊嗣昌看見崇禎微微點頭贊同秦浩明的話,猶自不甘開口向崇禎道。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甲可吞吳!
楊兵切勿漲建奴志氣,滅自己威風,大明兵鋒尚利,昨日冬至獻俘便是明鑒!”
秦浩明急忙接過楊嗣昌的話語,他必須搶在崇禎一錘定音之前,好影響崇禎決定。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當斷亂斷,反受其害!
崇禎帝可不正是此種情況?到底,還是沒有當君王的能力。
錯在和談不定,你讓下面的大臣如何抉擇,誰都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意見不同,自然就有爭斗。
秦浩明內心甚至有點同情楊嗣昌,碰到一個沒有擔當的君王,豈不也是他的不幸?
“好詞,無愧臨浦案首,有真才實學。”
聽到秦浩明的詞語,崇禎細細品味,眼前一亮,這才想起秦浩明秀才身份,不禁愈發贊賞秦浩明,不定又是大明棟梁之才!
看見楊嗣昌還想什么,崇禎從龍椅之上猛然站起,高高在上地俯視著秦浩明和楊嗣昌,一股皇權威嚴撲面而來,“朕意已決,楊愛卿不必多言,和談之事今后再。
誠如秦愛卿所言,先把建奴驅逐,朕的大明沒有城下之盟!”
“皇上英明!”秦浩明趕緊下跪,大聲叫道。
“皇上英明!”楊嗣昌雖有不甘,卻也無奈下跪道。
崇禎背負雙手,顯得有些意氣風發,望著秦浩明魁梧的挺拔英姿,繼續道;
“楊愛卿,兵部立馬著手議定此次有功將士封賞,爭取趕在大戰之前完成。
至于秦愛卿,朕就獨斷專行一次,擢升為府軍前衛指揮同知,授予從三品明威將軍銜,立馬抄送邸鈔,昭告天下。”
“微臣領旨!”
楊嗣昌心中嘆息,看來皇上對眼前青年將領甚是欣賞,并且主戰之心也相當堅決。
不僅親自下旨把他調入天子親軍行列,更是讓他不受兵部指揮,歸屬到由曹化淳提督的京營中,這是怕自己掣肘,對他的保護啊!
“微臣謝過皇上厚愛,一定衛我大明萬里江山,至死不渝!”
秦浩明大喜過望,急忙跪拜謝恩!
從三品的京軍指揮同知,若是在邊關,都有單獨領兵的資格了。
“微臣還有一事相求,請皇上斟酌!”
看見崇禎正在興頭上,秦浩明心翼翼的道。
崇禎笑意盈盈,抬起寬大的龍袍做了一個的姿勢。
“若是此戰把建奴驅逐出大明,微臣想為皇上鎮守邊關,和韃虜不死不休,以衛大明!”
秦浩明手心有些濕漉漉,那是緊張的緣故,概因此事對他關系重大。
“哦,秦愛卿想去邊關?想去哪里?”
崇禎眉頭一揚,有些詫異,同時也有些感動。
多少邊關將領擠破腦袋也想調入京城,不意這個方才弱冠的年輕人居然自請出京,鎮守又是苦寒又是危險的百戰之地。
“若有可能,微臣想去大同府!”
秦浩明一臉的堅毅,緩緩的道。
崇禎沉吟不語,反復考慮,不是其他原因,是心里有些不舍。
大同府與其府,還不如是鎮,基都邊兵,實屬苦寒之地。
同時更是邊關中的邊關,特別是蒙古草原被皇太極統一后。
就連對秦浩明不感冒的楊嗣昌眼神也有些變化,一絲敬佩油然而生。
“準!”崇禎望著秦浩明堅毅的眼神,咬牙最終還是答應。
不過,他的心里卻有其他一番計較。
“謝皇上,微臣一定以死報答,衛我大明!”
秦浩明心里的石頭落地,一臉莊重嚴肅。
驅逐韃虜,衛我大明!
起來容易,做起來何其難也?
可是再難,他也別無選擇。
難道他做得到拖著丑陋的金錢鼠辮,見到韃虜就自稱奴才?
秦浩明撫摸著滿頭黑發,搖搖頭幽幽想到。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