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揚帆于大明朝野
“慚愧,慚愧……”
每當秦浩明言及一句張溥往昔盛事,他便苦笑著一句。uukla到最后,已是淚流滿面而不自知。
楊廷樞則失神的看著臉帶哀傷的秦浩明,心里空蕩蕩的,一層紙被捅破,竟然不知這些年都在干些什么,有何意義?
周廷儒私德有虧,天下人皆知,可現在他們干的叫什么事?助紂為虐?
“破虜,那吾等學子應如何才能匡扶大明,解民眾于水火兵戈?”
半餉,楊廷樞語帶悲切凄聲問道。
“楊兄自幼生于官宦之家,想來應是衣食無憂,可知民間疾苦乎?”
秦浩明背負雙手,目光炯炯,直視二人。
楊廷樞是南京兵部尚書莊簡公楊成之孫、諸生楊大溁之子,何須為一日三餐發愁?
張溥雖幼年窮苦,可成名之后,哪有饑餓之虞?
“破虜此言何意?吾等豈不是因深知民間疾苦,方要朝廷減免稅賦,不與民爭利,可有錯乎?”
楊廷樞原有些頹廢的心情陡然高漲,這些問題平時和復社學子討論最多,大家觀一致,最有心得。
此刻,既然秦浩明到這個問題,他又斗志昂揚,恢復信心。
便是旁邊的張溥,也暫時壓抑內心的悲苦,把目光投向秦浩明,聽聽他有什么新的見解。
二人的狀況讓秦浩明感到欣慰,終究不是官場老油子,還有自己的原則和良知。
東林黨就算了,復社士子他還是要努力爭取。
其實,不管是朝廷還是自己,今后和東林黨反臉是勢不可免。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利益之爭。
一方面要重整河山,勢必要集權和軍國化,要把國家面動員,充分利用大明龐大的國力。
而不是如現在這樣,一團散沙。
國家實際上有過億人口,卻被一個幾十萬人的建奴滅國,并且剃發易服,文明隕滅,這是何等之恥?
“既知民間疾苦,可不知為何屢屢向百姓征收稅賦,而官紳士子卻絲毫不出?
以至于窮者愈窮,富者愈富!
還是你們只是覺得官紳士子是民,普通百姓則是螻蟻?”
秦浩明氣憤,聲音逐漸增大,隱隱有斥責之意。
這些話自從來到大明,他沒有向其他人過,今日卻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復社和東林,代表的卻是新興資產階級,代表的是階層的利益。
萬歷年間,稅監和礦監確實侵害了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利益,同時也損害了大量的普通百姓。
從這一來,東林黨的一些攻訐似乎有些道理。
但更多的時候,就是純粹的為了階層的利益而撒潑打滾……
“征收農稅,士子減賦乃大明國策,兩百多年來據是如此。
而萬歷年間征收商稅、稅監和礦監,乃是禍國殃民開始,人心松散,方有今日之危。”
張溥猶自辯解,這也是大明目前社會的主流法。
“哈哈哈……”
這不是笑話的笑話,卻讓秦浩明笑得涕淚交加。
過后,他滿臉無奈搖頭,嘴角帶著譏諷朝二人道:“不知大明士子是否有人讀史乎?難道竟然不知有國才有家,國破則家亡乎?
國破家亡,人財皆失!
時人短視,瘋狂逃稅數十年,自以為占了大便宜,卻不知實乃地地道道的自殺之舉,可悲可嘆!
爾等不妨想想,若不是萬歷皇帝四處征收稅賦,可有三大征勝利?若是三大征失敗,大明又會如何?”
到后面,秦浩明疾言厲色,不留絲毫情面。
想到建奴朝廷評價明史,竟然是萬歷留下隱患,才導致滅國之災。
而后世的一些所謂史學家,更是極力鼓吹,不顧歷史事實,委實讓人無語至極。
殊不知,大明的財政在萬歷之前確實是以農業稅為主,但萬歷皇帝心知繼續征收微薄的農業稅,不但國庫不夠用,而且農民也無法忍受。
所以,萬歷想方設法從江南的資家中征收稅收。
由于管理外庫的的戶部不接受工商稅,只收農業稅,萬歷便把工商稅收到內庫,這就是所謂的萬歷貪財之迷。
而實際上,萬歷三大征所用的錢,正是內庫的工商稅。
通過廷擊紅丸移宮三案的精彩演出,東林黨終于在萬歷死后第一次把持了朝政。
他們馬上逼迫泰昌皇帝廢除了各項工商稅收,充分暴露了東林黨作為資家代言人的角色。
當時大明各地的發展及不平衡,江南工商發達,而幾乎不用交什么稅。
北方各省的農民則難以忍受高額的稅收,一遇到天災更是食不果腹。
遼東戰事吃緊,國庫空虛,怎么辦?
正是這種背景下,魏忠賢出現了。怎么做,當然是找東林黨人交稅。
經過幾年時間,國庫開始又逐漸充足起來。
天啟的死是好機會。崇禎站在了東林黨一邊。東林黨欲殺魏忠賢而后快,然而崇禎只免除了他的職務,令其守陵。
后魏忠賢被賜死,崇禎臨死前厚葬之。
只有當崇禎上吊歪脖子樹時,才想起大哥天啟臨終之言,要依靠魏忠賢。
可惜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只看到閹黨的負面,卻忽略了他們辦實事的能力,遂有天下文人皆可殺之語!
張溥和楊廷樞二人面面相覷,臉色難看,想不到平日春風和煦的秦浩明,今日竟然大發雷霆。
楊廷樞有心分辨兩句,卻發覺無從起。
今日秦浩明之言,對他觸動很大,是振聾發聵也不為過,讓他對過往所做之事產生懷疑。
“江南富紳士子有多富有,相信無需秦某贅言。
象東林的錢謙益,復社的冒襄,都不算大富之家?啥加腥逄巿@子,幾十萬兩的身家,破虜應該沒有錯吧?”
秦浩明拍著楊廷樞的肩膀,冷笑這問道,不等他回答,又踱著方步走到張溥跟前道:
“大明人口眾多,賦稅一家再加,卻是無兵可用,無餉可出,為何?
明明白銀多的都通漲了?民間的士紳闊佬們錢多得燒手?明明地大物博,北方災,南方富有,怎么還會如此?
二位自詡為國為民的大明精英,可曾想過?問什么?
那是因為大明官紳不交工商稅就算了,還有田產隱戶、投充、獻田,花樣繁多,變著法兒的吸國家的血。
更有東林黨人,明明有龐大的政府,卻為了利益,故意抵制,讓大明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究其實里,是大明權威已經蕩然無存,朝的士紳階層,已經自成格局,不再為大明效力了!
秦浩明自問自答,類似于咆哮,所言所有,不要大廳中的二人,便是遠遠的都能聽見。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