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揚帆于大明朝野
北方暫時就這樣,京畿之地和西北地區還是不碰為好,否則,目標太大。雖不至于怕,但精力和實力明顯不夠,沒必要拼命。
其次就是中部的江浙地區和運河兩岸,自然由舟山群島負責供貨。只是這里需要建多大的鹽場,才是頭疼的問題?
這幾個地方屬于大明最富裕的地方,人口也遠不是草原韃子能比,像登州衛一樣,四百萬斤產量顯然不夠。
就算貧窮的緣故,每人一年只吃十五斤鹽,四百萬斤也不過只能供應兩百六十萬人一年而已,實在是九牛一毛。
秦浩明咬咬牙,一副非常痛惜的樣子下定決心,前期還是建個中等規模的就好,年產一千五百萬斤鹽場可能比較恰當。
人口多,市場大,競爭激烈,意味著利潤也薄。再,這一帶也不是自己的主場,還是力經營根據地為妙。
而接下來供應福建、廣東的鹽場,顯然是回去之后考慮的事情。
“把你們這幾天畫的地圖拿來,跟督出去選鹽場地址。”
計定再三,秦浩明在眾人的注視中舒緩雙眉,走出屋外,考察六橫島的地理地形。
應該,選擇六橫島作為鹽場非常合適。這里水岸線綿長,港域腹地寬闊,東南角還有一片沿海灘涂地,是舟山第一大鎮。
其懸居海洋之中,處于主航道線上,但又距海岸不遠,便于糧草接濟。萬歷年間,正是海盜從事走私貿易的好地方。
歷史上如福建人鄭獠、金子老、李光頭,安徽人許氏三兄弟、以及后來赫赫有名的皖南人汪直,就是以這里為海盜基地。
他們不但雇用地的舵工、水手,還招募了一些日的貧窮浪人,作為護衛家丁。鼎盛時,島上有一萬多人。
后來大明朝廷派大軍進行圍剿,也就是雙嶼港戰役。
雙嶼港之戰后,因為距離太遠,福建兵不肯守衛,用浙江兵又不放心,朝廷把島上人口部遷徙至內地,于是這里就成為一個荒島。
一直到了現在,亂世來臨,才被刀疤六這些股海盜,再次把這里作為據點。不過,起來還是再次被大明水軍剿滅。
“真可惜,如此美景居然白白浪費。”
和眾人沿著島上海岸線繞半圈,秦浩明感慨地道。
島上海灘眾多,海岸曲折,怪礁林立,絕壁高聳,巖洞遍布,綠樹成蔭,因山體起伏曲折,行走百步,所見殊異,可謂百步一景。
“待久了也就那樣,荒山野嶺的孤島,沒有一點人煙。”
曹勝鑫這個粗漢,哪有秦浩明的資心情,無聊的啃著手指頭,行走在柔軟的沙灘上,發了一句牢騷。
“啊……秦督恕罪,末將胡言亂語,該打!”
話一出口,曹勝鑫驀然反應過來,摔了自己一耳光,身邊這位不是平日里可以打鬧的將士們,而是高高在上總督大人。
“曹千戶這是作甚,督又不是老虎,一句玩笑都不能開。”
橫了他一眼,秦浩明不以為然的道。
“是是是……”
曹勝鑫彎著腰,一連串的答道。
“瞧你那沒出息的樣子,平常的勇猛去哪了,滾開。”張云輕推他一把,扭頭指著前方的一片灘涂道:
“秦督,末將以為這里不錯,再往前那片海域水深,適合建船塢,西北角則可以用來做碼頭,怎么樣?”
“唔,不錯,就這里了!”
張云選擇的這個位置,可以充分利用海灘空地,畢竟六橫島這樣的優良深水海港,可是要用來修建船塢碼頭,若只是用來修鹽田,卻太過可惜。
“秦督,您看,茍志新他們出海打漁回來了,還真快,兩個時辰不到。”
順著旁邊沈壽崇的手一指,秦浩明看到,從海上的西北角,一艘福船正順著北風,快速朝岸邊駛來。
不多時,福船靠岸,岸上所有的人,都被福船上堆積如山的魚蝦驚呆了。好家伙,裝滿了整個船身,收獲不啊!
福船甫一靠岸,茍志新便大笑著跳下船來。
“秦督,幸不辱命,夠義務的兄弟們吃喝一兩天了。這一片海域不熟悉,驚跑了不少魚群,若是下次,定然還能捕獲更多!
這里不比南海差,這彌天大撒下去可了不得,裝滿得幾乎用絞盤都拉不動,”
茍志新一臉笑得燦爛,兩只眼睛瞇成一道細縫。
“干得漂亮,辛苦,吹螺,讓兄弟們來幫忙。”
拍拍明顯奉承自己的茍千戶,秦浩明笑瞇瞇的夸贊。
后世自己也是大頭兵,自然明白將士們的心態。
“不辛苦,不辛苦!兄弟們,動作快點!”
被秦督這么親切一拍,茍志新骨頭都仿佛酥了,行禮完畢,轉身便朝后跑去。
鹽場地址選定,眾人一起對灘涂地進行了具體的規劃設計。
六橫島東部的沿海灘涂處,敲定五百畝作為鹽場,就叫六橫鹽場,部用薄青石板鋪地,用泥灰加糯米汁彌縫,用青磚砌成如同方格子一般的鹽田。
這些鹽田,通過多條彎折的涌道,將與大海連接。這種用海水曬鹽的鹽田設計原理,其實是十分簡單的。
那就是,每當漲潮時,打開閘門,把洶涌而來的海水灌入鹽田。在田中暴曬蒸發掉水份,約濃縮到鹽度十五度度左右,再打開鹽田的閘門。
從溝渠流入鹵水池,在池中沉淀泥沙,澄清后的鹵水用人力抽水車抽入結晶池,于飽和狀態下繼續蒸發,很快就能結出白花花的海鹽結晶。
這種新穎的方法,比起鹽戶們傳統的煮海水制鹽的手段,效率不知提高了多少,原是登州鹽場早就使用的制鹽技術。
可惜的是,這樣的新式鹽田,還未來得及產生效益,便被孔有德、耿仲明叛軍毀于一旦。
這種設計,基已經接近后世的鹽場技術和水平。
經過測算,在這南方的夏秋時節,鹽田日極限蒸發量能達到六毫米。
這樣一來,即使雨天不能生產,陰天產量再減半的情況之下,這五百畝鹽田,一個月最保守的產量也在一百五十萬斤以上。
這個數量看上去很大,其實相比整個大明的食鹽消耗量來,實在有點微不足道。
這點產量,在大明過億的人口面前,實在少得可憐,也就是滄海一粟。
甚至秦浩明在想,如果將來水軍強大,除了蒙古諸部,諸如朝鮮、倭人、南洋等地,均可以建立商道。
而這些鹽田,完可以再度擴建,從而將給他帶來更多的源源不斷的巨額收入與財富。
這制鹽走私的利潤,實在是只有身在其中,才會明白這銀錢數額有多么驚人。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