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時的長安城是在周、秦各代所建基礎上,結合了吉瑞天象風水而重新修筑而成的。
故而這個長安城是由南而北的構造,整體呈不規則方形,看似正方形缺了西北角般,同時南城墻呈現南斗六星構造,北城墻呈現北斗七星構造。
在長安城的西墻南部和南墻西部,都有向外折曲而出的兩處斗城區域,其實也都是皇宮區域的外延。
整個漢長安城占地約三十六平方公里,鼎盛之時據說城中人口足有二十多萬,有“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的說法,城內大道、宮殿的布局,皆是與城墻相平行的棋盤式格局。
長安城以南為貴,故而南部區域主要是天子皇宮所在,比如位于城東南部的長樂宮、西南部的未央宮都曾是西漢時天子聽政之所。
隨后再自南向北的蔓延過去,先是其他的皇室宮殿區域,接著是長安官員、貴族世家所居住的區域,最后到城北這邊,才是普通長安居民的居住區和市集區。
據說當時長安的普通居民被劃分為一百六十個閭里,市集也有長安九市的說法,可見其繁華,可惜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舊事。
隨著董卓裹挾著天子遷都長安之后,長安城便經歷了近十年的西涼禍亂。
可以說在西涼亂軍爭奪長安的時候,除了長樂宮、未央宮這種天子之居算是沒有人輕易占據外,長安城其他區域就完全成了西涼鐵騎的放馬之地。
如郭汜、李傕這些割據長安的西涼軍閥勢力,雖然不敢明目張膽的住到天子皇宮去,可長安城內那些官員、世家大族的宅邸,卻能毫無心理負擔的侵占了。
再加上漢獻帝還都洛陽的時候又帶走了大量的官員,長安城內原本官員、貴族世家的府宅大多被主動廢棄了,所以這些原本便擁有高墻大院的大府深宅,正好成了長安城內西涼亂軍占據的城內堡壘了。
可隨著各方西涼亂軍的互相攻襲,別說是什么朝廷官員的府邸、世家大族的府宅了,就算是原本的長樂宮、未央宮這些天子皇宮之所,其實也已經在戰亂中被破壞的差不多了。
戰爭往往就伴就隨著文明的摧毀,再加上這年月的宮殿建筑大多以木質材料為主,很容易會在戰亂中被火焰燒毀,故而在天子出走長安之后,留在長安城的西涼亂軍更是肆無忌憚了。
結果在戰亂中,長安城實際上已經成了一處廢城。
所以在關中動亂的后期,割據長安的軍閥如郭汜、李傕都不住在長安城內了,他們在城外尋找一些堅固塢堡來居住,反而讓他們可以有更好的安全感。
此時的長安城早已在混戰中,被破壞成了隨便什么人都可以出入的殘破城市,雖然還能看到舊日帝都的高聳城墻,可別說是各處城門都沒了門戶能關閉,便是一些城墻區域已經坍塌,完全不能抵擋西涼騎兵的隨意通行了。
在這樣的亂局下,原本住在城北的長安居民百姓也早已為了逃避戰亂而離去,不是逃去了蜀地,便是去了荊州。
東漢本就是以洛陽為大漢帝都了,長安已是退居二線的城池,沒有了舊日的榮耀。
此前董卓帶著漢獻帝,強行裹挾洛陽百姓遷徙到了長安,才算是恢復了一些長安的人氣,但隨著董卓死去,長安的動亂開始,長安的人口便又快速流失凋零。
故而現在的長安城里,早已是十室九空,很難見到普通庶民百姓的存在,在城內也只能看到軍隊的兵卒,和被軍隊裹挾的民夫壯丁了。
其實這已經成為廢城的長安城,原本也不被馬騰、韓遂太關注。
再加上之前馬騰、韓遂之間已經成為仇敵,經過了幾番互相間的廝殺,他們甚至都沒在長安城留駐意思,此前駐扎在長安城內的勢力是依附馬騰的張橫、梁興兩股小勢力而已。
如今也是因為朱衛大軍來襲的消息,才讓韓遂、馬騰又都帶兵回到了長安城,準備迎戰朱衛的軍隊。
可他們自然不可能摒棄前嫌,只是各自在長安城內占據了一塊區域,說實話互相間沒有直接打起來,已經是逃到長安的鐘繇牽頭說和,才能如今這樣的不內戰局面。
從表面上看,在鐘繇的說和下,韓遂、馬騰似乎有了聯合起來對抗朱衛軍隊的意思。
可實際上卻是不可能的,馬騰這邊代表朱衛的使者陳群,依舊還在馬騰軍中,雖然他有種被挾持著無法離去的意思,可他卻還是能在馬騰身邊勸說影響馬騰的心意。
所以在陳群的影響下,馬騰這邊的心思自然是左右搖擺的,再加上他和韓遂之仇本就難以抹平了,鐘繇想要做和事佬撮合他們聯手,絕不是容易的事情。
只是如今的長安城內,馬騰這邊包括了張橫、梁興兩家小勢力,總共有近兩萬的兵力,而韓遂也帶來了候選、程銀、李堪、成宜、馬玩五個附屬勢力,他這邊加起來的兵力也有近四萬。
同時他們的兵種大多是以騎兵為主的,可以說他們手下基本都是羌族牧民和西涼馬賊之類構成的,故而在紀律上或許很亂,可在戰斗力上還是不可小視的。
說實話現在朱衛這邊魏延的荊南營和張繡、張遼的虎翼營加起來也就是三萬多的兵力,真要是對付馬騰、韓遂聯軍,卻是有些夠嗆,其實哪怕是僅僅攻打韓遂一方,也有些人數上的差距。
幸好,雙方不需要在長安進行攻城戰,基本上也就有些類似于野戰般,真正的拼雙方戰力。
同時馬騰這邊也是傳出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朱衛軍隊要是只攻打韓遂的話,馬騰可以兩不相幫的作壁上觀,但現在想讓馬騰投向朱衛這邊,卻也是不大可能。
這個消息也說不上好壞,畢竟馬騰這個承諾是否可信,還是值得懷疑的。
不過馬騰既然有這樣的意思表示,倒也讓魏延、張繡、張遼在戰略戰術上有了側重,這三人中除了張繡的底子弱些,魏延、張遼可都是有大將底子的,故而他們很快便制定了長安戰略。
所以魏延、張繡、張遼的軍隊匯合之后,便毫不畏懼的從華陰沿著渭水一線往長安方向前進,很快便接近了距離長安城不遠的鴻門了……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