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憂郁de浪漫、書友15119195153563、浸信會三位大大的打賞!非常謝謝!)
桂陽城北的石山。這里,半個月前還是人影罕至,如今,已然是一片繁忙景象。
太平圣國的第一個水泥廠造起來了。
原,馮云山讓左宗棠負責建設水泥廠。不料事發突然,馮云山臨時決定出兵兩廣,左宗棠隨軍贊畫。好在左宗棠離開桂陽前,很多事情都已經安排妥當。石灰石已經開采了許多,存在一邊,煤炭也從桂陽城外十里的正和圩運來不少,那里的旺家村有個型煤礦,已開采多年。
至于燒制水泥的土窯,在左宗棠走之前已安排籌建,現在已經建好。馮云山可不覺得這土窯建得快,其實,他以前聽過在一百余年的某個大約進時期,那個每縣都建化肥廠、水泥廠的時代,建一個土法制水泥廠只需要三天時間,而且是第三天晚上便能投產!
不過,馮云山想的是從一開始就將土窯質量造好點,便多了幾天時間。雖然規模不大,但對于這個時代來,已經算是大工程了。
除去土窯,還建了四臺巨型磨床,其中兩架放在稍高的地方。二架為石磨,二架為鋼磨,因石山周圍有條溪流,雖然水流不大,但有點落差,馮云山便找來工匠,定做了水車,帶動四架磨床。其中一架石磨一架鋼磨用來磨碎生料,另一架石磨一架鋼磨用來磨熟料,變成為水泥。
又選了一些上好的粘土區開采干凈粘土,作為原料。鐵礦石附近就有出產的,也是讓人運來。
這天,石山水泥廠異常的繁忙。
其實從昨夜就已經開始,人喧鼎沸了。土窯用木柴引燃,點燃窯底部的煤炭,預熱結束后,窯頂一側開孔,用鑄鐵做的鐵管作為滑道,拌勻磨好的生料,順著巨磨邊緣滑下,經過鐵管,自動從窯孔投入窯內,關閉側面窯孔的石板封住,只留頂上幾處透氣。幾十人窯底輪番拉風箱鼓風,讓煤炭燒透。
差不多成了。
將早就預留好的一支長達數丈的抖料撬抖一抖,打開艙門,成團結塊的熟料便從窯內經過一根鐵管滾到熟料倉,等待冷卻。最后再經過熟料磨碎成粉,調入石膏粉,便成了最終的水泥。
看著眼前的還聽燙手的水泥,馮云山心情激蕩。這是整個華夏的第一批水泥,由自己手中出來,不免,有種成就感。
得試試效果。馮云山讓工匠用這第一批水泥,伴些碎石塊和細砂,修了一道圍墻,看剩下還蠻多,又開始修一條從水泥廠至桂陽城的路面。從水泥和水后的形狀和顏色來看,應該問題不大,馮云山見過很多種水泥的固化凝結,心里還是有點數的。
有了水泥,馮云山便尋思著要解決湘南一帶道路難行的問題。等水泥證實效果良好后,還要擴大生產規模,幸好這水泥的主要材料多事稀松平常,很多地方都可設址建廠。到那時,將湘南一帶部修好路,串起來成為一個整體,不管是傳送消息還是派遣軍隊,運送物資,都能快速得多。
隨著勢力范圍的擴大,馮云山認為能快速傳遞消息來重要。只是,這個時代,沒有電報電話,只能人工傳遞消息。那速度,還是取決于路面和驛站的建立。
馮云山不是沒想過制造幾輛自行車出來,不過,這木制的自行車,木鏈條、木輪子,根就騎不快,手工制作起來也很耗時間,不能大規模推廣,還不如幾匹馬輪流跑起來快。等有橡膠了,倒是可以嘗試造些自行車出來,反正鋼鐵鏈條和齒輪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子龍村的硫酸工場已經可以將生產出來的硫酸濃縮成腐蝕效果很強的濃硫酸了。
化學出身的馮云山知道,一般鉛室法制造的,馮云山采用的是改進過的工藝,理論上能制造出硫酸含量達到76%的地步,他又在硫酸工場增設了一套硫酸濃縮脫水裝置,將鉛室法制造出來的硫酸又加熱濃縮精煉一次,生產出濃度更高的硫酸,只不過,沒有條件測定準確的濃度值。但馮云山估計,應該起碼能達到8%以上。
要知道,含量大于7%以上的硫酸才能叫濃硫酸。而濃硫酸的具有吸水性,強的濃硫酸,吸水性強。它不但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份,還能吸收某些結晶水合物的水,比如白糖,滴上濃硫酸,糖分子中的氫氧原子便被強行脫離出來,直接將原是碳水化合物的白糖,硬生生地變成了木炭。前世的馮云山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做個這種實驗,將少量濃硫酸滴在白糖上,白糖便迅速變黑,碳化了,濃硫酸奪得水分子后,也變成了稀釋一點的硫酸。
這便是濃硫酸的霸道!
等待水泥硬化效果的時間,馮云山便從硫酸工場運來些精煉后的濃硫酸,再次重操以前學生時代的生活---做化學實驗。
一共做了兩個實驗。第一個實驗簡單,很快便做好了。實驗很成功,看著一堆焦黑的木炭,馮云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真是驚喜!想不到,自己生產出來的濃硫酸純度這么高,幾乎達到以加熱精制這種工藝手段提煉的極致了!
第二個實驗稍微復雜點。之所以要做這個實驗,是馮云山對于有些事情,忘記了。他只記得濃硫酸和酒精加熱后能反應,但好像記得在兩種不同溫度、不同比例下有不同的反應,一種消去反應,另一種取代反應,記得這一點,但不是特別清楚,只得自己做實驗。
先是用一份濃硫酸和三份酒精,加熱,開始反應。酒精化學名是乙醇,8度不到便會汽化,馮云山便是利用酒精跟水的沸點不同,將釀造的米酒中的酒精和水分離開來,得到自己做實驗的酒精。
正反應時,馮云山猛然想起取代反應便是酒精分子內的脫水,取代反應生成乙烯。而乙烯并不是馮云山現在想要的東西,他便中斷實驗。那便是另外一種消去反應了!馮云山記起來了,很快,他再用三份濃硫酸和一份酒精,逐漸加熱,起反應了,究竟能不能生成那種東西呢?
對了,他又記起來了。生成乙烯的是要高溫,好像是一百七十度左右效果最好,而生成他想要的那個東西,則是溫度稍低一點,一百四十來度。只是,眼下并沒有溫度計,無法測溫,無奈,他記得紙的燃點便是一百三四十度,他只能先試了試讓黃紙燃起來的火力,再用同樣的火力去加熱濃硫酸和酒精。雖然有誤差,但也沒辦法了。
很快,到那個溫度點了。馮云山待陶罐中的濃硫酸和酒精反應完,將生成的高溫度的氣體引入一個皮袋中,皮袋已經鼓了起來。馮云山用冷水冷卻一下,皮袋便又憋了下去,馮云山晃了晃皮袋,有水聲。應該成了!馮云山知道,只有他想要的那種物質才有這個特性,34度以上是氣體,低于34度便成為液體了。如果是乙烯的話,都是氣體,不會有這種水聲了。
找來一只老鼠,放進一只陶缸內,馮云山心翼翼地從皮袋內倒入一點液體放進陶缸內,蓋上蓋子。然后,將陶缸拿到屋外空地,讓人憋住氣,隔老遠敲碎陶罐。只見那只老鼠早已經昏迷不醒了。
是了是了!成功了!這讓老鼠昏迷不醒的液體,便是馮云山想要的東西---乙*醚!
原他只是想,圣軍當中成立了女護營,可以救治圣軍將士。不料,女護營較多人根不識字,跟隨黃益蕓學中醫實在太慢,他便想讓女護營學點快速見效的西醫技巧。但對于行軍打仗的圣軍將士而言,最有效的技能便是外科手術,將中槍的鉛彈從身體取出。只是這種外科手術便涉及到一個問題,麻醉!于是,馮云山想到了原始的一種西醫麻醉劑---乙*醚。
吸入不太多的乙*醚可以讓人昏迷,起到身麻醉效果,雖然對身體有一定毒害,但相對救治傷口而言,是值得的。但乙*醚終究有毒,稍微過量的乙*醚還會讓人致死,所以馮云山一直心翼翼。
為圣軍將士的外科手術,準備麻醉劑,這便是他開始想制造乙*醚的初始目的。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