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銅幣,則是要大量生產了。 圣國的金銀儲量都不多,最多的便是銅。
據周勝坤統計,原來的圣庫中存銅,加上后來各地繳獲的,以及還有些老式銅炮等收集起來,一共有黃銅近三百萬斤,這已經是非常可觀的數字了。
并且,除了這些現有的成品銅外,大寶山鐵礦隔壁的大寶山銅礦也在開采,每月都能產上萬斤銅,而桂陽、郴州的中銅礦,以及廣西的德保銅礦、茳西德興銅礦等,雖然才剛開始開采,但加起來每月都能上數十萬斤。
過段時間,一旦占領蕓南,那邊的銅礦便會更多。
銅基上是夠了,單是云南和茳西的銅,便已占了整個中國的七八成產量以上,所以,銅不足的是滿清。也正因為如此,咸豐才會打行大幣的主意。
對于圣國的銅幣,馮云山要求是嚴格重量標準,不容許有扣克。標準一文錢,還是一錢四分重,相當于5克重量。再上去,便是5文錢面值的,重量相應為7錢;1文面值的,重量為一兩四錢;而面值百文銅錢的,重量為14兩。正兒點折扣都不打,完按照銅的價值來折算。
這樣一來,即便是誰要仿造,也只是賺取微薄的手工費,根不可能像滿清一樣,賺取巨大的節省銅材料下來的費用。
雖然號稱是金幣、銀元和銅錢一同鑄造,但其實,主要的還是銅錢。黃金稀少意味著金幣的稀缺,并且,馮云山知道了以后很多歐美列強都會才用金制,黃金只會來寶貴,他又怎么舍得鑄造太多的金幣流通到國外去?
而銀元就不一樣了,目前的世界來,是世界都通用的貨幣,并且,正好馮云山知道以后隨著銀礦的開,銀幣會來貶值,正好,可以早點將手中的白銀鑄造成銀幣,兌換出去,一方面直接由了筆巨大的財富,另一方面,也促進經濟流通,都是好事情。
至于銅幣,國外肯定不大會使用的,還是在圣國內部使用便好,不過,這個都是針對底層百姓的貨幣,一旦流通出去,相信滿清治下的百姓也馬上會現圣國鑄造的銅幣貨真價實,加上圣國的經濟和財政堅挺,便會讓他們信賴圣國的銅錢,進而拋棄滿清銅錢,這樣就變相打擊了滿清的金融體系,不異于攻陷幾座城啊。
對于紙幣,由于現在的印刷技術還不過關,并且,馮云山知道百姓還停留在銅幣和銀幣的老觀念中,所以,馮云山決定暫時不行紙幣,等這些實施在在的金屬貨幣流通起來,獲得百姓認可之后,圣國的貨幣有了相當的信用基礎,再推出紙幣。
否則,現在推出紙幣,誰也不認賬,反而有損圣國的臉面。
三天后,周勝坤便將圣國的金銀銅三個幣種設計出樣式,不單讓畫師畫了圖形,更是在廣州城里的原來滿清的寶廣局里用土法鑄錢加工了幾個樣品,送給馮云山過目。
馮云山一看,一文的銅錢大和厚度跟滿清的標準制錢相仿,圖案采用正面卻是馮云山的刻像,”字樣,背面則是高聳入云的山峰,白云在山腰環繞的圖像,卻跟討虜軍將軍以上級別的肩章圖案一致。
馮云山不由暗嘆這周勝坤會拍馬屁,正面也是自己,反面還是自己,不過,后世的紙幣也都是這樣行的,倒也不算特別。這樣一想,馮云山也覺得這個圖案還算可以。但轉眼一想,若干年后,不會就被民間的百姓將這錢幣叫成馮大頭了吧?
想想那個畫面,成千上萬的人拿著金幣叫馮金頭,銀幣叫馮大頭,銅幣叫馮頭,簡直就是…馮云山忽然覺得讓周勝坤制訂錢幣的圖案背景就是個錯誤。
不管怎樣,背面的圖案“高聳入云的山峰”寓意“云山”的,還是需要改一下。總不能什么幣值的都是一樣的圖案吧。
“你這個勝坤兄弟啊,怎么就用上王的像了!”馮云山半開玩笑地道:“這樣吧,銅錢的正面用王的頭像,王不反對了,但背面,卻還是要用上不同的圖案。一文錢的背面,用上廣州常見的木棉花圖案。”
馮云山還記得,后世廣州市的市花正是木棉花,正好廣州周邊隨處可見,作為錢幣上的圖案,再好不過。
“至于5文錢面值的銅錢,背面便用上菊花;1文面值的,背面采用牡丹花;百文的,則再采用剛才那個‘高聳入云的山峰’”。馮云山道,這些花,也都是常見的花。
“至于銀幣,因為要主要用于貿易結算使用,王考慮了一下,還是采用中華大地上的特產作為圖案,順便展示一下,便用茶葉、絲綢和陶瓷三樣東西吧。金幣,背面就用萬里長城作為背景吧,你讓畫師好好畫一下。”
“圣王英明!正該如此!”周勝坤由衷贊道。
“另外,所有錢幣的最外圈邊沿處,都要刻上‘圣國中央銀行’幾個字,以示來源。”馮云山提醒了這件重要的事情后,又繼續問道:“這兩天,鑄幣廠的事情解決沒有?”
“圣王,圣國鑄幣廠已初步搭建好了。”周勝坤興奮地道:“原來清妖手中就有鑄幣局,如今我們財稅部將之整合起來,那些設施雖然老舊,但還能使用,并且,卑職也向伍崇曜打聽了,英國便有洋人專用的機器造幣設施,也就是所謂的鑄幣機,先將銅錠熔化,再用金屬機器壓制而成,運動健捷勻準,所成之錢,輪廓光潔,圖案精好,實非人力所能及,私鑄斷難仿效。”
“那好,你跟襖門和港島那邊聯系下,看看他們有沒有現成的造幣機,先行買過來。英國那邊,再行采購,再者,也可以直接找南洋公司第一機器廠,讓他們照著洋人的造幣機,自行研制出來。”馮云山著:“土法鑄幣,也要開起來,先行鑄造一批再。王只怕銅錢不夠用,不怕多。”
周勝坤連忙答應下來。
接著,周勝坤解釋了下,圣國境內的幾家原來清妖組建的大型鑄幣局。
廣東原有廣州和肇慶兩府開局鑄錢,不過肇慶府局在康熙年間便撤銷,只余下廣州府局,又稱寶廣局,設在廣州城大東門外黃華塘,占地八十畝,設有鑄爐6座,年鑄銅錢可達二千萬枚。
圣國占領了廣州后,寶廣局內的鑄匠都逃出寶廣局,不過,都是在附近。周勝坤讓人找了下,已經找回了大半人手,剩下的,從外面招募一些,完可以重新開鑄了。
而糊南境內,有長沙局鼓鑄十余爐,只要找齊工匠,也可隨時開鼓鑄錢。
廣西,因廣西產銅較多,距離蕓南也近,便設有大型的寶桂局,設爐二十座,都還可以使用。
周勝坤準備在這三地同時開鑄,先行鑄造面值為1文、5文、1文、1文的四種銅錢。
次日晚上,周勝坤又將做好的樣錢拿來給馮云山過目。看著這些一文5文的“馮頭”,做得都很精致,馮云山覺著甚好,跟滿清的銅幣一樣表面光滑,圖案清晰。便同意大規模鑄造。
一天后,寶廣局的鑄幣結果出來了,6座鑄爐,幾十號人,一天未停歇地鑄了4時,一共鑄造了銅錢5萬枚。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