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山正奇怪,蕓南布政使桑春榮又接著起來:“圣王,蕓南的茶葉也是一大筆財稅來源。以普洱府為主的六大茶山產區,滇西滇中以及滇南都有數十萬茶農以此謀生。滿清康熙時期,滇茶開創出向西藏、緬甸互市茶葉,使得茶葉賺錢起來,而雍正將普洱茶列為貢茶后,普洱茶的身價和產量都飆升,推動蕓南的茶葉產業大規模展。”
“圣王,根據布政司的統計,前幾年蕓南一省的茶園面積達到四十余萬畝,年產茶13萬擔,其中普洱茶便有7萬擔,一半以上銷往省外,一年能有二百萬兩銀子的產值。”
“這么多?”馮云山驚嘆起來。這樣來,相比廣西,蕓南確實更加的富饒。
“很好!你們介紹的情況,對王很有用處!”馮云山看向眾人,一臉深意地道:“蕓南的礦產豐富,銅礦更是國之位,茶葉也是產值誘人,而井鹽和糧食又能自給自足,靠著這幾樣,便能展得很好。唯一的問題,便在于交通不便!對此,你們可有什么好的意見?”
吳振棫等人相互看看,均是搖頭不語,任誰也知道,蕓南多山,自古交通不便,以人力開鑿山路,徒勞無功。
馮云山不由也嘆了口氣,這蕓南的交通問題,確實很難解決。不這個時代,即便是后世,也是等進入世紀后才鐵路高四通八達。在蕓南,修條路,還不如將那個地方放棄搬遷到其他地方來得實際。
蕓南鹽法道員王成璐看了看馮云山,心翼翼地道:“圣王,滿清朝廷其實也想過改變蕓南的道路交通,不過都不甚理想。乾隆初年,曾撥銀上百萬兩,查勘金沙江水道,組織民夫數萬開鑿疏浚河道,但開鑿八年后,還是灘險難行,銅沉船翻,終歸無益,只有載重4擔的枯牛船可以從金沙江部分通航至四汌敘州府。”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馮云山終于有不清楚的地方了,他從前世歷史上也沒了解過,滿清居然還花費了這么大的力氣,開鑿金沙江,想讓蕓南至宜賓段通航,雖然總體上失敗,但竟然還能以噸以下的船通航,也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了。
要知道,直至馮云山穿過來的那個時代,有挖土機等大型作業機械,都無法開鑿金沙江疏通航道,最后不得不采取修建水電站的方式毀滅性地開水利資源,估計也是實在迫于無奈了。
看來,水路航運方面,自己還是不用費這個心思了。
還是從6路著手改善蕓南的運輸吧,這么多的銅,馮云山記得蕓南還有鉛、鋅、錫等有色金屬產量,都是居國之,以后在自己手中肯定要大規模開,關鍵在于如何運出去。
馮云山可不想看見自己手中出現開采出來的寶貝,卻無法運出去堆在昆明倉庫里。
“既然能通過金沙江運往敘州府,哪怕是4擔以下的枯牛船,也相當于匹馬的運輸隊伍了,為何還會有鑄錢之銅存留三百六十萬斤之巨,因為無法運走滯留昆明?”馮云山不解地問道。
王成璐苦笑道:“圣王,還是因為劃算不劃算的原因。金沙江通航的,只是東川府巧家廳至敘州府這段,從昆明至巧家廳,還有五百余里,也都是崇山峻嶺,崎嶇難行,只能靠滇馬駝貨,運費昂貴。而這些馬幫都是逐利而為,因此,也只有茶商、鹽商等才雇得起馬幫運貨,官府的銅,只能在馬幫沒生意的時候,順路捎帶一些。”
馮云山恍然大悟。不過,起馬幫,便想到這蕓南著名的茶馬古道,不由問道:“王大人,這茶馬古道,具體是哪里通往哪里?”
王成璐精神一振,侃侃而談:“茶馬古道?圣王,你的是這蕓南的茶馬通道吧,起來是從唐宋時代便有的,也算是古道吧。不過真正興旺,還是滿清乾隆年間。主要是以普洱的那個產茶區為中心,分為四條主干,兩條分支,一共四個方向的馬道。”
“最常的茶馬通道,便是滇藏茶馬通道,從普洱出,經大理、麗江、德欽,至西藏;而另一條,則是普洱出,經過昆明、曲靖或是邵通,出滇入川或是入黔,轉往北京。這兩條干線,最為重要。而另外的,則都是去番邦的,兩條主干,兩條支線。主干的,一條是普洱出,經過車里司(景洪)、勐海,徑直通往緬甸;另一條,則是由普洱出,經過江州、勐臘等地,去往南掌和暹羅等地。”
“另外還有兩條分支,一條在西,以大理城為起點,經騰后出滇,前往緬甸和印度;另一分支在東,以昆明和普洱為起點,先至元江州城,再順著河谷,經蒙自、河口,至南境內。”
聽到王成璐起這里,馮云山不由腦中想起古代人的馬幫駝運貨物的情景。不過,這馬隊,運運貴重的茶葉還可以,運糧食運鐵器,還真是代價太大了!
想起后世修筑的滇緬鐵路和滇緬公路,滇緬鐵路因曰軍入侵的戰爭導致不得已摧毀已修建大半的鐵路,功虧一簣;而滇緬公路,在絕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的萬勞工耗費8個月時間,用最原始的肩挑手抬方式,在崇山峻嶺間,修筑了一條舉世矚目的長達一千公里的簡易公路。
而后世修建成功的滇鐵路,為法國殖民者修建,長八百多公里,耗費16億法郎,前后7年時間,招募二三十萬勞工,累死近8萬人的代價,才修建好這條所謂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馮云山不由嘆了口氣。自己想改善蕓南的交通,幾乎不大可能。修建鐵路,代價太大,整個圣國都難以承受。
除非先有了石油,明內燃機,有了汽車,再修筑簡易公路吧,如今,還是依賴這古老的茶馬古道吧。
想到石油,馮云山又想起,緬甸的有豐富的6上石油資源。早在一千年前的緬甸古蒲甘王朝,就在仁安羌地區現并開采了石油,甚至連“仁安羌”,在緬文中也是石油流成的溪的意思。
對于石油,馮云山可是熟悉得很。他知道,這個位于怒江中游的仁安羌油田,埋深很淺,是非常適合如今這個原始技術開采的,并且,這個時期,好像已經有人在那里進行嘗試性的開采收集石油了。
而且,緬甸除了石油外,其他的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銅、鉛、銀、金、鐵、寶石、玉石,都儲量巨大。
這無疑讓馮云山垂涎三尺。
并且,此時的緬甸,名義上還是滿清的藩屬國,自己擊敗滿清,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緬甸的宗主國。而此時的英國,剛剛動完第二次侵緬戰爭,剛剛吞并第悅茂以南的整個下緬甸。緬甸王室四處求助,想避免被英國吞并的命運,正好,自己可以趁機而入,打開緬甸國門。
俗話,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自己與想侵占中國的英國人,遲早有一戰,與其被動等待對方來攻打自己,不如主動出擊,趁早尋求更好的辦法。
英軍最厲害的其實是海軍,那些龐大的艦隊,無疑是圣國還難以抵擋的。要消除這種差距,唯有在其他方面想辦法。
通過控制緬甸,有個從6路出兵的地方,很是重要。而且,緬甸與印度十分接近,先控制緬甸,繼而通過策應印度人起義,來阻止英國對東亞的擴張,非常有效。印度是英國最為重要的殖民地,而且面積遼闊,人口眾多,反抗英軍的起義從來就沒停止過。而英軍,特別是6軍,兵力有限,只要印度一直保持大規模的反抗,英國人便要一直在印度駐守大量的軍隊,這樣一來,便將英軍有效地拖在印度,讓其沒有多余的兵力前來遠東攻打自己。
最為關鍵的是,馮云山知道,展海軍艦隊,需要的花費和時間,非常巨大,不是一兩年內便能成事的。
真的要大規模對陣海上霸主的英國海軍,他知道很難取勝。而目前迫在眉睫的是,一旦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國人騰出手來,隨便派兩支主力艦隊來遠東,很可能還會生跟歷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一樣的悲劇,因此在自己海軍水師還未展起來之前,從6路占領緬甸,是個不錯的戰略。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