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云山不顧眾人驚訝,接著道:“盛京繼續移民,吉林和黑龍江的三江流域還是要早些遷入百姓前去開荒,起碼還是要從山東直隸河南安徽等中原腹地移民百萬,才能徹底將東北開發出來。rg”
一句話,闖關東勢在必行,就算自己不下旨,要不了多久,民間自發地也會進行,自己只不過讓此事提前點,有計劃有組織地發生而已。
“第二處移民地點,乃是西北等地。左愛卿,梁立泰和羅瓊樹他們領軍到哪兒了?最近怎么都未有消息傳來?”馮云山問道。
去年春天,馮云山便按照左宗棠的建議,任命梁立泰為新疆總督,羅瓊樹輔助,讓兩人平定回疆,收復唐努烏梁海等滿清西北邊疆之地。但如今將近一年過去,只在去年秋季時候聽已經攻占通商要地哈密和古城,再后面便沒有消息了。因此,馮云山才有此一問,他也是想根據戰事進程,安排移民方略。
左宗棠連忙稟報:“回陛下,去年梁師長率領陸軍步兵第四師、羅師長率領陸軍第五師已經陸續攻占甘州府、肅州府,并且進軍新疆攻占了哈密和古城,準備繼續西進直搗伊犁,但沒想到后面西寧府的數千逃散的滿清逃兵又聚集起來攻打西寧城,北邊的阿拉善厄魯特旗和鄂爾多斯旗等蒙古游兵也在寧夏府游蕩,無奈之下,梁師長和羅師長只好分兵擊潰兩路犯兵,一來一去的,等平定來犯敵軍,已是寒冬來臨,又是一年過去了。只得再等一年,好在如今哈密和古城等地在我軍將士手中,加上畏兀兒族人的喀什噶爾、阿克蘇等地的地方首領已經答應歸順帝國,而滿清殘余勢力主要集中在伊犁河沿岸一帶的綏定、惠遠、塔勒奇、廣仁、瞻德、拱宸、寧遠、惠寧、熙春等“伊犁九城”,如今他們沒了滿清朝廷的補給,單靠地軍屯只能勉強糊口,早心懷不滿,失去了戰力。那些滿蒙下層兵士和、錫伯族、達斡爾族士兵已經不再忠心滿清朝廷,等我討虜軍一到,必然崩潰投降。”
“傳朕命令,必須今夏結束之前,將伊犁九城和喀什噶爾徹底平定下來!移民司從開春便在陜甘和四川一帶組織三十萬百姓,前往伊犁九城和喀什噶爾一帶,定居下來。往后,每年都要移民二十萬以上的漢族百姓前往回疆,朕要看到,三五年后,便能讓著兩地成為我漢人的居住地,沃野千里,將之開發成為塞外的江南!”雖有些急功近利,還有些武斷,不過馮云山還是這樣急切地下令。
不能再拖了。這個時機,可是歷史上最好的切入中亞的機會。馮云山清楚,就在兩三年前,沙俄在伊犁河以南建立維爾尼堡等各式堡壘,并出兵占領了伊犁河中游地區。隨后的幾年,沙俄會陸續建立更多城堡,并修建設立驛站,將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構筑了一條長達7多公里的武裝堡壘防線,爾后更加是強制移民在這一帶建立了許多哥薩克村寨和居民點,從而徹底將這塊領地占領下來。時不我待啊!
這個時候,整個回疆的人口總共也才一百五十萬左右,只要能遷移一百萬的漢族百姓,便足以將整個大回疆鎮守住,不但后世被沙俄侵占的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爾南北四十萬多平方公里土地可以保住,而且,不定連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個穆斯林汗國也可以收入囊中,再不濟,也能支持他們使之抵御來自沙俄的侵襲,而且,這個時候,哈薩克草原上的諸多部落剛被沙俄占領不久,很是不滿,若是能支援他們一番,或讓其投靠,那自己建立的中華帝國完可以取代沙俄,成為世界上疆域最廣的帝國,也只有這樣才能與世界第一大人口的民族相匹配。
馮云山心中這樣想著。事實上,無論是西北邊疆,還是外東北的那上百萬平方公里的疆土,都不必花費兵力便能守住,甚至,只要數萬軍士,便可。最關鍵的,還是補給問題。若是戰略物資都從中原腹地萬里迢迢地運來,不但耗資巨大,而且等運到,戰事都已成結束了。因此,關鍵還是移民過去。趁著如今回疆的畏兀兒族人只有一百多萬,遠沒有后世的近千萬人口的規模,將其限制在喀什噶爾、阿克蘇、和田等這些地方,其余地方部以漢人移民定居,馮云山可以想象,依漢人百姓的勤勞和強大的開枝散葉適應能力,不出半個世紀,整個回疆便會改個名字,成為漢疆!而中亞,也成為漢人的舞臺和后花園!
就算是為子孫后代計,也必須將這些地方占據下來。而且,這里是除了美國之外,世界最大的棉花產地,美國內戰快爆發了吧,等那時,世界都沒有棉花的時候,若是自己占據這塊地方,單從中亞壟斷棉花,便能狠狠地打擊那些歐美列強。
左宗棠連忙應允下來。二個主力步兵師,攻下回疆,沒甚壓力,甚至可以與一直侵擾滿清的俄羅斯交下手。
馮云山又吩咐曾觀瀾和閻敬銘、吳棠、何見機等人就近組織陜甘移民,執行好自己的移民政策。接著,他又出第三處移民地點,乃是新占的南北朝鮮二省。
眾人以為他還是與前兩個地方一樣,準備移民百萬過去時,馮云山卻道:“第四處移民地點,卻是交趾和日南兩省。為何與第三處移民點南北朝鮮兩省一起呢?主要是朕考慮到,興師動眾的移民,是我漢民,也不妥當。朕要移民,目的有二。其一,保衛疆土,發展邊疆;其二,開發國土,讓朕的子民,尤其是漢族百姓有更多的土地可以耕種,生產更多的糧食,增強國力。”
馮云山這樣一,眾大人頓時明白為何皇帝在剛開始召見的時候,要細問國庫的財力和糧食的產量,尤其是人均田地數據和人均糧食產量,原來都是為了這個移民政策!
農業部副部長吳棠更是深有體會,皇帝這是不惜耗費國庫巨資,不惜背負昏君的罵名,也要強行移民的目的所在,從長久計,將中原腹地和江南一帶人口稠密地區的百姓,移民到地廣人稀的國土,哪怕是短時的痛苦,的確也能換來日后的長治久安和人煙稀少的國土的開發。
何見機更是恍然大悟般,直接道:“陛下,不如多派些軍士,直接將那朝鮮人和族人減少些人口,或是圈禁在幾個地方讓其自生自滅,再將我漢人移民過去,這新占的四省不就成了我漢家天下了?”
左宗棠等人都連忙制止道:“不可……”
馮云山擺擺手,瞪了何見機一眼,道:“眾愛卿不必著急,朕已有計較!”
“朕準備將這四省之地的移民大事,結合起來。一方面,就近從土遷移一批百姓前往兩地。另一方面,則是要將朝鮮人和族人互換一下,起到相互穿插稀釋的作用。甚至,對于廣西云南海南等地人煙稀少的地方,也要引入一批朝鮮百姓來充當勞力,開發西南;而對于新占的盛京和吉林,也要引入一批族百姓,前往開荒定居。”馮云山一邊思索,一邊出自己的想法:“南北朝鮮二省,人口大概有七八百萬,朕準備在三年內從此二省中移出二百三十萬朝鮮人。五十萬遷移至黑龍江,五十萬至吉林,再遷移五十萬至云南和廣西兩省,剩下八十萬部移往日南省。而從山東、山西、直隸和河南四省各遷出六十萬,從北京城內遷出十萬,合計二百五十萬漢民進入朝鮮二省,雖然人口還比不過朝鮮土人,但相信不用多久,必然能將朝鮮人同化為漢人。”
“而交趾和日南二省,族人口總計在六百萬左右,日南省還要加上新近吞并的三百萬高棉人,再加上其余的漢民和明鄉人,接近一千萬人口。朕準備從其中遷出一百萬人口前往南北朝鮮兩省,另外遷出五十萬高棉人前往吉林和臺灣府等地。除了從朝鮮移來的八十萬人到日南外,朕準備從廣東、湖南、湖北、和江西、浙江、江蘇這六省各移民五十萬,從四川移民一百萬,合計四百萬漢族百姓,進入交趾和南兩省,并且,集中在紅河河谷和湄公河三角洲一帶,集中對這兩處沃野開荒成良田,也讓他們有個安身立命之所,同時,也讓我們漢民占據這兩處寶地,日后必將與江南魚米之鄉一樣,成為帝國的又一個大糧倉。”
“而最后一處,則是馬來半島。這里,單純的移民或是強迫可是不行了,朕想的是,發動百姓以自愿原則,募集五十萬漢族青壯,發展軍囤。當然,愿意前往馬來半島的,帝國要給予優待,以十五年為限,到期后可以回鄉,按服役年數給予津貼。所有移民,財稅部給予每丁6圣元、三石稻谷的安家補貼,自然,這些安家補貼,分為三年按三次發放。另外,農業部要購置大批耕牛和磷肥,等移民正式安家落戶之后,便派駐移民鄉官前往各地移民點,指導移民開荒定居,出借耕牛和種子,出售農具等。”
“凡此種種移民之事,民政方面由曾愛卿,護衛軍政方面由左愛卿,你們牽頭制定好詳盡的方略,回頭讓朕過目后,陰歷四月前便正式開始施行。”馮云山一臉嚴肅,補充道:“至于如何發動百姓,是威逼還是利誘,隨你們,總的二點,一不能鬧出民變來,二必須要完成移民任務。”
眾人知道皇帝這是下大決心要發動移民了,頓時高度重視,連忙記下來。
曾觀瀾他們想的是這次移民后,幾個人口集中的省份,土地壓力可以稍加輕松點了,起碼人均分到的田地可以多一些了。而財稅部副部長閻敬銘,則是傻眼了,這樣算下來,移民總數超過接近一千二百萬人,出去那些朝鮮人和族、高棉族等外族人的遷移,可以少量補貼甚至不予補貼,但糧食總要給一點才行,否則,半路肯定餓死了。而其他的土漢族百姓,要移民這么多,加起來也有近九百萬人,按照陛下所的補貼標準,豈不是要花費圣元五六千萬元,糧食超過二千萬石?就算是婦孺孩不必按壯丁的3石糧食補貼,但一路上千里迢迢,雖然安排路線可以盡量走水路節省時間,但也是耗時很久,一路上消耗的糧食也會是一筆天文數字,這糧食起碼要比補貼的二千萬石只多不少。還有購買耕牛種子,為移民準備帳篷衣物等,還有沿途護送的軍士的軍糧等,都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閻敬銘腦中稍微過了一下,便算出這移民之事,帝國起碼要掏出八千萬圣元,糧食五千萬石以上。
幸好,這不用一次性拿出來,可以分幾年分批付出。否則,即便是富饒的帝國國庫,也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而只有左宗棠隱約明白,皇帝這是急于將這些占領的地方用漢人百姓穩固下來。離開開辟疆土容易,將新占疆土徹底收服,將外族同化,才是最為艱難。但愿皇帝的移民之法,能迅速見到實效。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