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與一眾門客被帶到了青州劇縣,孔融當即宴請糜竺。 ≈至于陶商兄弟,卻不在宴請之列,一個沒有絲毫作用的公子哥,誰也看不上了。
席間,孔融向糜竺問道:“子仲啊,如今你家產盡沒于徐州,不知日后有何打算?”
“哈哈,想當年陶朱公千金散去還復來,我雖然沒有陶朱公治國安邦運籌帷幄之能,但從商一道,卻學了他的事。雖然沒有了徐州家產,但只要我在,遲早還會還復來的嘛!”糜竺哈哈大笑道。
陶朱公便是范蠡,他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好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一般。早年他協助王勾踐復國,三千甲吞滅強吳。然而帝王者,能同甘苦,共患難,卻不能同富貴?試問勾踐早年的齷齪忍辱負重范蠡知道的一清二楚,勾踐豈能容他?
然而范蠡也早早看清這一點,勾踐復國之后,范蠡歸隱,改名換姓,期間三次經商為巨富,三次散盡家財。范蠡一身的榮譽,廣為后人所知,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糜竺自比范蠡,雖只是經商一道,卻讓孔融不敢覷。
士農工商,平民四個等級之中,商人的等級是最低的,被視為低賤的行業,因為商人重利,無利不起早,這種人最為人所鄙視。
但劉辯卻推崇商業,或者不叫推崇,而是鼓勵其展,以儒家仁義的思想治國,劉辯也不好做的太過,商人重利,而治國是仁義,如此思想生沖突,對國不利。
而且商人是流動群體,不利于管理,是社會不穩定因素,若是推崇商人,那勢力百姓也會追逐利益,但國家是以仁義為,如此一來,社會也就亂了。
這就是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根,根原因便是穩定統治者的地位,國家的穩定。
好在糜竺為人仁厚,家族雖然以商起家,但救濟百姓這些事情是常有的,雖是商人,但地位卻非常崇高,饒是孔融這個孔子的后人,儒家的代表,也厭惡不起這以商起家的仁者。
聽了糜竺的話,孔融還哈哈大笑道:“子仲果真有陶朱公風采啊,不知子仲是要前往洛陽還是留在長安呢?”
孔融倒想糜竺留在青州,糜竺若在青州展的話,勢必能帶動青州的展,造福于民,徐州富庶,其實與糜家的推動有很大的關系。
子仲思考片刻后道:“還是去洛陽吧,妹還在青州,如今陛下要納她入宮,我正好護送他們去洛陽。”
孔融略微有些失望,還是笑著點了點頭道:“那既然你決定去洛陽,老夫便派遣秦瓊將軍隨行保護,正好也將青州的情況告訴陛下。”
主要還是糜貞太重要了,孔融也不得不慎重,畢竟從青州到洛陽,只有兩條路,一條是經過兗州,一條是經過冀州,都是敵對的陣營,稍有不慎的話,被敵軍抓捕,就不好了。
“如此便多謝使君了!”糜竺大喜道。
宴罷,第二日秦瓊待帶著數百士卒,喬裝打扮成商旅,從冀州向著洛陽趕去。冀州相比兗州,防御要松散一些,也好對付一些。半月之后,一行人有驚無險的抵達了洛陽。
來到洛陽之后,劉辯便接見了糜竺,糜貞,糜貞,劉辯自然是看得上了,當即便命人挑選黃道吉日,納糜貞入宮。
而糜竺,卻被劉辯召進了書房,秘密商議大事。書房之案給糜竺觀看,而他自己卻在處理政務。這文案很厚,大概數十頁之多,糜竺看了半天,卻在不停斟酌,臉色變幻莫測。
足足看了兩個時辰,糜竺才放下文案,看著劉辯苦澀道:“陛下有心提高商人地位?展商業?”
顯然,糜竺手案,是劉辯起草,關于商業建設之用的。
但聽了糜竺的話,劉辯卻搖了搖頭道:“地位?士農工商都是百姓,沒有好低。他們都是朕的子民,朕自然一視同仁。分為四個等級是因為士是讀書人,地位自然最高,而大漢農是根,農民自然排第二,工人次之。而商人嘛,商人重利,是社會不安定因素,所以排在最后。”
“可陛下的文案之中,卻是要組建商部,展商業,如此一來,天下人人追逐利益,無人侍農桑,勢必會對農業造成沖擊,動搖國。草民雖然是商人出身,陛下此舉大興商業,但草民更為國考慮,希望陛下不要展商業!”糜竺苦澀的搖了搖頭道。
劉辯眼案的內容,是一系列刺激商業的政策,計劃。若是一般人看了,一定會趁著劉辯大興商業的機會,狠狠賺一筆,而糜竺雖然是商人,卻為國家考慮,勸諫劉辯不要興盛商業。其仁厚忠心,讓劉辯佩服。
商人就是這樣,是儒家仁義社會的毒瘤,沒有哪個統治者會展商業,使自己的統治生動蕩。有的,只是不斷抑制商業,劉辯的想法,糜竺不懂,也想不通。
劉辯雖然敬佩糜竺,但卻不打算熄滅自己的想法,一個國家想要強盛起來,沒有商業是不行的。如今大漢雖然是農業大國,但適當展商業,并不會對農業造成沖擊,而且劉辯在展商業的同時,還要抑制商人。
“這是展商業的文案計劃,展商業的弊端朕知道,你單方面這個,有什么好處!”劉辯擺了擺手道。
“陛下展商業的計劃,確實新奇,恐怕陶朱公在世,也不過如此。如果真按照計劃上實施,便是大大促進我大漢的繁榮,但是商人崛起,卻不利于安定……”
糜竺話還沒有完,劉辯便抬手阻止了,劉辯笑道:“能夠促進我大漢的繁榮就夠了,至于商人崛起之后如何壓制,安定,這個朕有辦法!”
“陛下有何辦法?”糜竺驚喜道。
“上面已經了,朕要組建商部,商部的作用,是管理天下的商人!并且朕還打算,編篡一部商業法典,用來管理這些不安定因素!”劉辯笑著道。
“商業法典?”糜竺驚訝得嘴里能裝下一個饅頭,良久未曾反應過來。
畢竟法律這個東西太前衛了,便是大漢的法律,也不甚規整。因為現在是儒家治國,儒家講仁義,法不在乎人情,因此許多法律都不健。而許多地方審理案件,也沒有按照法律實施,皆是由人管理。因此,有的地方官員公正廉明,便路不拾遺,而有的官員平庸無能,便吏治不明,社會黑暗。
但若是有一部法律,治國用法的話,所有事情都按照法律實施,那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了。
但法制國家,那是秦國,秦國以法治國,過于嚴苛,二世而亡。而漢吸取教訓,以儒家治國,用仁義感化,在以法律協調,外儒內法之下得以長存四百年。
劉辯來自后世,打心里是希望國家是法制的,但如今的大漢卻不允許。變法,可能導致一個國家變強,也可能導致一個國家步入深淵,更何況劉辯如今沒有統一,外面諸侯林立,將國家從儒家的仁義治國轉變為法家的依法治國,劉辯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如今的大漢,或許都不用變法,如今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世家,飯要一口一口的,轉變也要一步一步的來,不能有絲毫的差錯。
而商部的成立,就是劉辯變法強國的第一步。
糜竺到底還是先入為主了,展商業,他從根上看,能的認為不行。
法律上的限制,他根就想不到這上面來,試問整個國家都沒有健的法律,是儒法共治,二者相互協調,有時候儒還會凌駕于法之上,而在商業上立法,他怎么想得到?
可若是真的這么做的話,展商業促進大漢的經濟,而一邊,大漢在推出一部商業法典,用來限制商人這個不安定因素。
這個想法無疑是可行的。
劉辯這個計劃還沒有告訴過別人,糜竺是第一個知道的,糜竺是商道巨擎,讓他組建商部,先他知道如何展商業。其次商業起家的糜竺,明白商人的不安定因素是哪些。而他手下的商部,會根據商人的這些危害,因地制宜,來消除這些對于國家的危害。
而糜竺的忠心,仁厚,更是堅定了劉辯的想法。
“陛下,敢問這商業法典如今在哪,可否給草民一觀?”糜竺希冀的看著劉辯道。
劉辯哈哈大笑道:“這商業法典,不盡在你的心中么?你商業起家,自然明白商人的危害,朕打算以你為主,編撰商業法典,法典的內容,便是替朕消除商人對國家的危害!”
糜竺神色一凜,驚喜道:“多謝陛下看中,草民定將這商業法典編撰出來!”
第一部商業法啊,若是出自他糜竺之手,日后定然是名垂青史!
劉辯擺了擺手道:“這個朕還要與群臣商議一番,商議過后定下章程,隨后編撰商業法典,在之后才展商業,這段時間你拜訪拜訪群臣,打好關系,為商部組建,定下基礎!”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