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操之過急,朝廷只怕混亂不堪,釀成大禍,陛下若是一意孤行,不采納田豐的意見,臣便一頭撞死在這大殿之上好了!”田豐話音剛落,便一頭往旁邊青銅大柱上沖去。uukla
田豐性格剛直,荀彧,劉伯溫等明智的臣子,知道劉辯的打算,因此不諫,而其他人物見劉伯溫,荀彧等大臣不話,他們便也不。
唯獨田豐,既然沒人諫言,那我來諫,陛下若是不答應,便以死明志。
“快擋下他!”劉辯悚然大驚,早料到田豐難纏,沒想到一言不合便尋死。若是田豐真死在這兒,劉辯豈不是要落下一個昏君的名頭?更何況田豐雖然剛直,但也是劉辯頭上懸掛的一口警鐘,時刻讓劉辯保持清明,更加是一位難得的人才。
于情于理,劉辯都不會讓田豐去死。
上朝之前,劉辯提前一步便提醒典韋,盯著田豐,因此當田豐沖出之際,典韋已經(jīng)先一步站在柱子跟前,卻讓田豐一頭撞在典韋的大肚子上。
“哎呦,田大人你的勁還真不!”典韋摸了摸肚子將田豐扶了起來。
周圍臣子連忙起身拉住田豐,防止他在尋短見。
“田大人你這是作甚!”
“陛下圣明,自然有他的決斷,你勸諫不成,也不該尋短見啊!”
田豐身子癱軟在地,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劉辯目視田豐,沉聲道:“田元浩,你是要陷朕于不義啊。”
田豐一怔,旋即明白過來,若是自己以死相逼,豈不是給劉辯抹黑?田豐向著劉辯拜倒道:“微臣罪該萬死,但陛下若是怕日后的那些閑言碎語,當收回成命才是!”
劉辯神色一冷:“你是在威脅朕?呵,沒有哪個皇帝不在乎后世的評價。但若每個臣子與朕意見相左,便以死相逼,朕這個皇帝還做不做了?”
田豐如墮冰窖,連忙叩頭道:“陛下恕罪,微臣沒有這個意思,只是改制之事,不能操之過急,當從長計議。”
“夠了,為人臣子,當為君分憂,朕言出法隨,你既然不能出合理的解釋,讓朕收回成命,便該為君分憂,想辦法消除朕改制帶來的禍患!這才是為臣之道。你若一昧強逼,不僅自己落不得好,對于政策方面帶來的的禍患也無法消除。”劉辯眼睛一瞪冷聲道:“朕念你是個人才,所以多番容忍,但田豐,你身為臣子,卻遠遠做的不夠!”
田豐聽得劉辯一席話,神色一怔,臣子是為君王分憂的,君王若是發(fā)布了錯誤的政令,若是臣子不能讓君王改變想法,當想辦法在完善政令,減少損失,這才是為臣之道。田豐恍然大悟拜倒在地:“微臣知錯,請陛下責罰!”
“念在你一片忠心,責罰就免了!”劉辯擺了擺手道。
“多謝陛下寬恕!”
待群臣歸位,劉辯站起來,望著群臣道:“現(xiàn)宣布官員任命!”
眾人神色一凜,皆走到大殿中央站定。
“三省分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三省長官位同宰相,封盧植為中書省長官,封蔡邕為門下省長官,左右丞相!”
“封荀攸為中書省副官,封劉伯溫為門下省副官!”
四人拱手行禮道:“微臣領(lǐng)旨!”
原盧植,蔡邕為三公之一,如今劉辯廢除三公,但二人尚在,自然要封最高的。不過二人基不管事務(wù)了,二人只是名譽上的丞相。荀攸,劉伯溫二人擔任其副職,其實是行丞相事,待蔡邕,盧植去世,二人自然繼承丞相之位。
“封荀彧為尚書令,統(tǒng)領(lǐng)六部!”劉辯高聲道。
“微臣遵旨!”荀彧拱手道。
三省制度,就是相互制衡的,荀彧的好聽,是統(tǒng)領(lǐng)六部,其實權(quán)利遠沒有那么大。三省之中,中書審議,門下決策,尚書執(zhí)行。
六部的政令,其實是經(jīng)過中書省的審議,在經(jīng)過門下省的決策,到了尚書省手上,發(fā)放六部執(zhí)行。
國家大事三省齊商,又有經(jīng)由皇帝,以及三省同批,尚書省不過是執(zhí)行政令,權(quán)利其實并不大。
“封劉曄為工部尚書!
封龐籍為吏部尚書!
封狄仁杰為刑部尚書!
封韋孝寬為禮部尚書!
封田豐為戶部尚書!
封李顯忠為兵部尚書!”
六部之中,除韋孝寬尚在并州,狄仁杰尚在長安之外,另外四人皆拱手出來令旨。
吏部掌管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diào)動等事務(wù),龐籍歷史上乃大宋丞相,為人以嚴苛**度聞名,他若執(zhí)掌吏部,則國家官員任免考核經(jīng)由他手,無人能夠徇私。更何況他的才能不吏部,便是丞相也綽綽有余。
戶部掌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按道理來,田豐為人剛直,并非擔任戶部尚書的最佳人遠,不過戶部尚書,掌控國的財政,以田豐為戶部尚書,卻能勤儉持家,不會出現(xiàn)貪墨的情況。
禮部掌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國學校事務(wù)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韋孝寬為人做事圓滑,善于交際用人,琢磨人的心思,而禮部正是個要用心的場所,錦衣衛(wèi)終究處于暗處,難登大雅之堂,韋孝寬宰相之才,執(zhí)掌錦衣衛(wèi)太過屈才,而禮部則是他發(fā)揮才能得地方。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
自然是需要一個武將來擔任長官,而李顯忠不僅資歷老,并且智力,政治才能都不算低,擔任兵部尚書,也是最合適的。
刑部掌法律刑獄,主管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gòu)。狄仁杰精通法律,善于處理刑事案件,刑部對他來,好似是專門為他設(shè)計的一般。
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劉曄此人不僅智計百出,并且精通墨家之學,擔任工部尚書,卻是最合適的。
六部長官,其實在劉辯看來,也是他的智囊,他們不僅僅處理六部之事,身處洛陽的他們,劉辯若遇國家大事,他們也是要一起商議的。
宣布完三省六部的長官之后,劉辯繼續(xù)道:“原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nóng)、少府!
其中太常掌宗廟禮儀,如今并入禮部,光祿勛、衛(wèi)尉,掌控皇城防衛(wèi)。封楊妙真為光祿勛,掌管宮內(nèi)防衛(wèi),封楊延嗣為衛(wèi)尉,掌管宮門巡邏,防衛(wèi)!
大鴻臚掌對少數(shù)民族之事,與禮部職能沖突,廢除之后并入禮部。宗正掌皇室親屬,外戚之事,調(diào)劉虞入京擔任。
太仆掌朕之車馬,由典韋擔任,大司農(nóng)與戶部尚書職等同,故廢除,少府亦與戶部職務(wù)重疊,故廢除。廷尉與邢部沖突,故廢除。”
劉辯口若懸河,一番講解下來,三公被廢,九卿被廢其五,只剩四卿。
劉辯繼續(xù)道:“商部,受戶部管轄,但事務(wù)獨立于戶部之外,農(nóng)部受戶部管轄,除國農(nóng)具,耕牛,田地之外,農(nóng)部研究獨立于戶部之外,醫(yī)部亦獨立于其他六部。此三部位同九卿!
商部侍中位糜竺,農(nóng)部侍中位張意,醫(yī)部侍中位沈騰!”
除糜竺之外,張意為第一屆科舉的探花,而沈騰則是第二屆科舉的狀元,二人政治能力也有九十多,掌管一部,綽綽有余。
不過此三部,位在六部之下,六部長官位尚書,副官為左右侍郎。劉辯為了將此三部區(qū)分開來,而此三部長官位侍中,位在尚書之下,侍郎之上。
如此一來,四卿便成了七卿。
但還不止!
劉辯繼續(xù)道:“初此之外,朕在建立大理寺,督察院。邢部掌管部案件,大理寺主審理,督察院主監(jiān)察。大理寺,督察院,邢部等三司為大漢三法司,掌控天下刑法,刑獄,若遇大案件,當三法司共同會審,不得憑添冤獄!
封包拯為大理寺寺卿,封華歆位督察院院長。以光祿勛、衛(wèi)尉,宗正,太仆,尚部,農(nóng)部,醫(yī)部,大理寺,督察院此九個官職,為新的九卿!”
劉辯話音剛落,田豐又拱手而出,道:“陛下,光祿勛防護內(nèi)宮,楊妙真將軍是女眷,又武藝高強,自然合適。衛(wèi)尉一職是負責城門巡邏防衛(wèi),楊延嗣將軍乃大漢猛將,也理所應當。劉虞為漢室宗親,擔任宗正,在合適不過。典韋將軍為您的親衛(wèi),擔任太仆,管理您的車馬,也是分內(nèi)之事。
糜竺大人掌控商部多年,將天下商人整理得井井有條,張意,沈騰,為兩屆科舉前三甲,能力足夠。而華歆為陛下老臣,又等法律,掌控督察院份所應當。唯獨大理寺卿包拯?此人是誰,臣從未聽過,大理寺既然是掌控天下疑難案件審理,當慎之又慎,不能馬虎大意啊!”
“是啊,這包拯是誰,我怎么沒聽過?”
“陛下,這大理寺為九卿之一,又是管理案件之所,不能任用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啊。”
眾臣一時間也議論紛紛,對包拯這個人保持懷疑態(tài)度。
劉辯嘴角一勾,這包拯其實是他昨晚臨時召喚出來的,但劉辯花費多余積分,替包拯植入了身份。那就是長安官吏,狄仁杰數(shù)年間審理了一萬多件案子,包拯則從旁協(xié)助。如此一來,只要將包拯與狄仁杰召回京城,旁人一見他的成績,這大理寺卿的位置,便是板上釘釘了。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