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騰了一會兒,兩人這才安靜下來,見志文靜靜地在喝茶,都為自己的沉不住氣有些羞慚。
“小志,我就想不通了,”馬二故意找了個話題,不過這也是他心中的疑惑,“既然宋先生有這本事,干嘛還要去找代王?自己簽名落印不就完了。”
“還有啊,這一百萬斤的糧食,是不是花得太多了?”不待志文回答,馬二又心疼地接著問道,此前涿鹿山大豐收,工會收取的種子費用,還有用青鹽布匹等物換來的,合在一起能調用的糧食,有三百萬斤左右,這一下,就去了三成多的份量。
旁邊宋獻策嘆了口氣,“馬二哥,你以為僅憑幾份契書,那地就能白白落我們手里了么?”
“怎地?”馬二抖了抖手里的契書,“莫非還有變故不成?”
“眼下當然沒有什么變故了。”宋獻策說道,“不過,若是不能降服代王,讓他心甘情愿地賣地給我們,即便是我能將他的筆跡和印信模仿得天衣無縫,那也難說得很。”
“馬二哥,”志文接著解釋道,“這土地房屋,雙方簽契書只是第一步,還需到官府走上一遭才行的。”這在當時,官府起的作用就相當于后世的公證,不過卻是必不可少的,當然,志文這也是從其他人那兒聽來的。
“那...那有啥好怕的。”馬二眼珠轉了轉,“涿鹿山不是在保安州么,咱們與賀大人相善,他難道還會胳膊肘往外拐?”
“要真是我簽字落印,這事兒就是咱們不占理,賀大人即便有心相幫,恐怕也使不上力,畢竟代王可不是好惹的,搞不好他頭上的烏紗都可能不保。”宋獻策道。
“宋先生說的有理。”志文說道,“我們既然有讓代王低頭聽話的能力,何苦做這小人呢。”
“不過,志哥,”宋獻策也問道,“代王把柄都在我們手里攥著,還不是要他咋滴就咋滴,干嘛還給他一百萬斤的糧食啊,你要覺得便宜占大了,送他十多二十萬斤的糧食,也就差不多了罷。”
這一點,他也沒想明白,不知道志文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不多不多。”志文笑著回答,這一百萬斤的數量,可是他在心里反復盤算過的。
今夜臨走前,志文已經成功地將朱鼎渭誘惑進了套中,對于紅薯和土豆畝產千斤的量,這位王爺雖說不一定完全信了志文的話,但是他內心的想法和其他初聽此事的人是一樣的,哪怕打個三五折,每畝三五百斤的糧食產量,也是可以接受的。
再加上耐旱和一年能兩季收獲的優勢,種紅薯土豆的誘惑就更大了。
在志文的循循善誘中,還有遣人教他們種的承諾下,朱鼎渭已然決定,待涿鹿山的糧食一到,就將這一百萬斤的糧全部作為種子,在他的坡地、山地這些缺水的田里,全部種下。
每畝地大約需要五十斤的糧做種,一百萬斤能種兩萬畝地,雖然朱鼎渭此時種可能稍微晚了幾天,但他的地都是熟地,地力不成問題,到十一月底收獲的時候,千斤的畝產還是有保證的,這樣一算,總產量就是兩千萬。
以朱鼎渭的性子,能給佃戶們留下兩三百萬斤的糧就不錯了,剩下的,多半他還要拿去做種,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他有上百萬畝的地,如此高產的糧食,朱鼎渭是不會浪費地的。
如此一算,到明年開春,一千七八百萬的糧食,能種三十四五萬畝的地,已經占了朱鼎渭田地的一小半,若是這些地里種的糧食出了什么問題,朱鼎渭也要傷筋動骨了。
只是這么一來,那些代王的佃戶們,就難免要受些罪了,朱鼎渭已經當著志文的面放出話來,紅薯和土豆,誰要不愿意種就讓誰滾蛋。
而在志文的謀劃中,若是不聽他的招呼,明年夏收之際,朱鼎渭十有**是要倒霉的,那他這些佃戶,肯定就要遭殃了。
一將功成萬骨枯,志文如此算計,雖然有些不忍心,但這是壯大涿鹿山的機會,也是一個算得上很快的方法,志文不愿意因為心懷善意,從而錯失良機,算了,涿鹿山會盡最大的能力收留他們的,志文也只能如此這般安慰自己。
“咱們不是要收種子費的么?”志文說道,“這代王可是大地主,他種的越多,咱們就能收的越多不是?”
“是...么?”宋獻策和馬二被志文的話弄得無言以對,話雖不錯,可這種子費,真能順順當當收到手么?
涿鹿山中的眾人,其實大都有他們兩人的這個疑惑,都覺得志文收種子費的想法,有些一廂情愿。
在涿鹿山里,工會和志文本人威信高,說收就收,山民自然沒有二話,都當做交租子了,在山外,可就未必了,眼下是有知州大人作保,以官府的力量在事后催收種子費,等以后全憑自愿的話,大伙兒其實心里都不太有底。
孫可旺那塊畝產極少的地,雖然是個反面教材,但在山外卻幾乎不曾傳開,就是在山內,不以為然的人也大有人在,都覺得是孫可旺地翻得不夠深,水澆得不夠多,肥也施得不上心,總之,是沒有把地伺弄好,要是換了自己,定然不會到這步的。
朱鼎渭現下雖然有把柄在他們手里,不得不乖乖聽話,可今秋僅種兩萬畝地,就能收獲兩千萬斤的糧,以后再擴大規模的話,三成的種子費,在朱鼎渭身上能收多少?
宋獻策和馬二想想都被這巨大的數字嚇了一跳,多的不說,代王只要有二十萬畝地種紅薯土豆,每一季的種子費,就能有六千萬斤糧食,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朱鼎渭還能好好聽話,乖乖繳費么?
他多半是會讓人用已收獲的糧食做種,繼續種吧,甚至不用他說,佃戶們自己也會這么做。
朱鼎渭要是不愿意,難道還真把他那所謂的謀反證據交上去嗎,他要是死了,他的財富肯定也落不到涿鹿山的手中,對涿鹿山似乎并沒有什么好處。
代王沒了,還會有晉王,還會有他們想也想不到的王爺出現,盡管不用擔心涿鹿山的歸屬,但還是免不了要打交道,這些人肯定就沒有朱鼎渭那么聽話了,難道還要如此這般再炮制一回?
見宋獻策與馬二半信半疑的樣子,志文也不解釋,讓事實來說明一切罷,吩咐道,“馬二哥,飛奴應該沒有忘記帶罷,天色一亮,就將它們放回去,告訴山里的人,盡快帶夠糧食,前來大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