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尹喜得了手下的傳信,上關(guān)樓上去看,只見一只合抱粗?jǐn)?shù)丈長的馬陸蟲被從頭到尾的劈成兩半,癱在函谷關(guān)外的地上,連忙命人抬進(jìn)來,湊近了看,只覺得一陣腥氣撲鼻,方知此妖身帶劇毒,馬陸雖是個無毒的蟲豸,但這只馬陸將軍在深谷里吃多了死人肉,身上帶著尸毒。
尹喜命人將妖怪尸體抬下去燒了,對左右:“我往日也知道這傾妖怪作怪,拿妖風(fēng)吹過往的商旅,摔下山谷,供他吃食,只是這妖怪領(lǐng)高強,奈何它不得,故而只當(dāng)不知,未想此妖不知好歹,冒犯了圣人,故被誅除。”
“這官埏的兩位圣人,厚德載物,不同俗流,是我的貴客,你們需仔細(xì)對待,若是敢有怠慢,我自有手段收拾!”
左右皆肅然應(yīng)諾。
尹喜正準(zhǔn)備回去拜見老子,但在官垅面,卻見到悟空失魂落魄的跪在陳昂的屋子外面,他問過左右,知道一些事情來歷,只是這是圣人門內(nèi)的事兒,他如何好管?只不做聲,在門外問了老子的安,得了應(yīng)許,才進(jìn)門去。
道德圣人見他來,便對他:“我此去西行,難再函谷久留,叫你進(jìn)來,卻是要告辭離去,你可應(yīng)許?”
尹喜叩拜道:“圣人出行,怎能由我質(zhì)詢?只請隨行,弟子這便辭官,與圣人同去。”
又問圣人西行去意,老子言化胡一事,尹喜才懇請道:“圣人何以教胡人,而忘炎黃,弟子聽講數(shù)月,知圣人德行高深,學(xué)問淵博,炎黃自古得圣賢教化,譬如北辰,方得以人杰輩出,文明當(dāng)世,今圣人西行而學(xué)問未傳,至道未留,尹敢不從命。還請留書,以教后世!”
老子沉吟片刻,才笑道:“是無為事,緣何強求人?也罷罷!我便予你五千言傳世,言道德之意。”
尹喜不敢怠慢,呼人拿來刀筆竹簡,自己持刀筆坐下手,鐫刻老子之言,老聃言至道,由尹喜筆削而錄,時至三更,悟空跪于門外,青牛牽于屋后,皆聞老子之語,深深入耳,如癡如醉,不覺天際大白,卻無困意。
陳昂推門出來,看見悟空還跪在門外,漠然道:“還跪著做什么?天地逍遙,世間廣大,由你去罷!”著,便要關(guān)門不管,悟空只是叩首道:“師父,且聽我一言!”
陳昂只是看它,悟空墮淚道:“我已重寫作業(yè),那日欺滿師父,已是后悔不迭,恨不得追回當(dāng)日,一棍子敲死那等雜念。我是一只天產(chǎn)石猴,無父無母,天生地養(yǎng),與猴群混跡,粗野不堪,辛得師父造就,不嫌棄我頑石愚鈍,得教大道,明至理。俺拜十時,猶自只有長生之念,但聞得師父教誨,得教至理,已有求道之心,如果師父趕我走,弟子真不知前路如何,猶如深陷泥陀。”
“望祖師垂憐,饒我這一回吧!”
“你隨我過來!”陳昂帶悟空去見老聃,對老聃拜道:“請?zhí)逭嫒顺鍪种摇!庇洲D(zhuǎn)頭對悟空:“你是天地造化的靈物,天地生養(yǎng)而不教,見得山中老猿死,方知生死間有大恐怖,得生求道長生之心,這是天生的道性,如今業(yè)已如愿以償。”
“只是你要知道,此長生,只是新耳!”
“山中頑石得享千萬年壽,天地開辟而生,與天同壽,卻也是長生不老,不礙生死。你化形之前,便是這般一塊仙石,何故外求?”
悟空道:“我生前頑石,未有七竅,雖沾了些靈氣,卻也是個死物,如何能比?”
“你也知道不能比!”陳昂問道:“那你現(xiàn)在得了些道氣,就沾沾自喜,以為長生,求道懶惰,不勤于學(xué),你不過隨我學(xué)了三月,就以為自己得道了嗎?在我等看來,你又和死物有何異?若是只想混個長生,然后與禽獸混跡,耽于禽獸之樂,那也不過是一只長生不死的猴子而已。”
“長生不死的猴子,就不是猴子了嗎?”
“悟空,悟空清真人賜你姓,我為你取名,非是讓你再做猢猻的,卻知這般得姓名,卻超脫于族類,是讓你得見‘真我’。得名以后,你不在只是石猴,不只是猢猻,不只是那美猴王,而是一個有名有姓,獨一無二的孫悟空。”
“得當(dāng)明見自我,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是什么,去何處。”
“打破頑石見悟空,這方天地何嘗不是另一塊頑石?你未肯向?qū)W,是跳脫性子,耐不得拘束,但我看來,又何嘗不是佃了?長生之念,非道念,修道不是把自己練成千年王八萬年龜,與天同壽的一塊頑石,而是有向上向前,不斷進(jìn)化之志,你聽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道發(fā)展,難道沒有聽出其中自強不息,不斷奮進(jìn)的道理嗎?”
“神佛勸人向善,難道性就是壞的?為何它腐朽,只因不求發(fā)展,不勸人向前,反而叫人徒,忍耐,不變,求死后得享極樂,善惡有報,以至于人人只求極樂世界,不見眼前,不去奮發(fā)向前。”
悟空悚然而驚,陳昂卻點化虛空一氣,隨手開辟一處混沌出來,只見陳昂身前葛一點非空非色,無形無相的混沌,由陳昂定住了,太清真人笑道:“原來要仿我開天辟地之事!”便信手一劈,分開陳昂定住的混沌,既有陰陽分化,清濁二氣纏繞而生。
當(dāng)清氣上給濁氣沉降分化天地,但陳昂卻只閉眼,再睜眼去看,一枚念頭已經(jīng)吞了那方世界,那念頭由無明而生,便生梵行,又生識,由識得見名色,這時這世界已然分化,那念頭種種精神活動,如想,如非想,便是無色界,又見色相,便生色界,最后眼耳口鼻六根所受紛紛衍生,欲界由此誕生。
來繁瑣,內(nèi)實則簡單,只是陳昂念頭做了一個夢而已。
夢中念頭化為老子開辟的世界,由無明而緣起,便有精神活動,動即為行,精神活動而生意識,意識便認(rèn)識名色,即種種色相,意識感受色相,便分為三個層次,脫離色相感受,一切精神活動之空,生為無色界,一切意識感受物質(zhì)的概念,意識感受物質(zhì)上的一切,即是色相,這便是色界,包括具體的感覺和各種概念,而具體感官感受的感覺,即眼耳鼻舌身意的感官觸覺,便生欲界。
陳昂再睜開眼睛時,那一方混沌已經(jīng)化為一個完整的宇宙,只在陳昂夢中。
陳昂信手一招,悟空便站立不定,一頭栽入那陳昂所夢的世界中,這世界開辟,乃是陳昂領(lǐng)悟佛法所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便是第一根基,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這到是與唯物主義中,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不謀而同,陳昂領(lǐng)悟無礙,但那第二法印,諸法無我,便是唯心唯物最根的分歧所在了。
首先分歧在于,人是否能認(rèn)識世界,陳昂世界觀認(rèn)為,人是可以研究、認(rèn)識世界的,這是可知論,而佛法認(rèn)為,除了‘我’之外,別無他‘我’,除‘我’之外,也無法認(rèn)識其他任何事情,人能夠認(rèn)識的,唯有自我,因為意識所感知的其他一切,都是色,相,唯有‘我’,即意識身,是脫離色相,而能夠讓認(rèn)識的,所謂修行,就是認(rèn)識‘我’的過程,這便是諸法無我。
佛陀從認(rèn)識自我中發(fā)現(xiàn)脫離色相之外的空,但他又發(fā)現(xiàn),除了自我之外,其他一切物質(zhì),乃至生命都無法去認(rèn)識,他們的意識永遠(yuǎn)不可知,他們色相之外的東西永遠(yuǎn)不得得,即一個人只能肯定自我意識的真實,而無法確定和認(rèn)識其他人的意識,是不是只是感覺所化,就如缸中之腦,夢中世界。
既然除‘我’之外,一切都是色相,而空在‘我’,那么就可以認(rèn)定,世界在‘我’,只要‘我’感知到世界,世界就存在,若是我感知不到世界,那世界就不存在,一切唯心而已。
世間一切,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動,‘我’動。
既然世界在我,那么又有問題,我從何而來?此為緣起……佛陀認(rèn)為,‘我’由無明處來,無明生行——即精神活動,而行生識,即意識,由意識認(rèn)識名色,即感知世間的色相,先生諸色相背后緣起緣滅的聯(lián)系,即道、空,再生一切物質(zhì)屬性即色、相,最后才落實各種感官的具體感受,即欲界。
于是有一切觸,即意識和外界的一切接觸。
再由觸生受,對觸的情緒反應(yīng)。
由受生愛,愛即是**,貪愛。
愛生取,再由**驅(qū)動人的行為,追求。
由薩有,行為追求產(chǎn)生因,由因生果,有生生。
最后死亡,終滅一切。
這個過程便是一切緣起,十二因緣,在陳昂看來,就是意識產(chǎn)生,認(rèn)識世界的過程,如果把意識看為唯一的真實,那么就是意識產(chǎn)生,創(chuàng)造世界的過程,陳昂以緣起而創(chuàng)世界,那一枚念頭吞老君開辟二氣,是為心外無我,一切唯心,老君開辟的清濁二氣,自然也不存在,而是陳昂的念頭所感知。
然后行起無名,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根,六根生觸,觸生受,受生愛,愛生取,取生有,有生生,生然后死。便是一個世界的輪回。
梵天一夢而創(chuàng)世界,如是而已。
對于此時的悟空來,陳昂何嘗不就是梵天?他便在陳昂一夢之中,所有種種感受,皆是欲界所化,一切物質(zhì),皆是色相,而大道,亦不過無色天,空不異色,色不異空之空。所有一切,感受,物質(zhì)屬性,乃至一切事物背后無形存在的規(guī)律,都是陳昂意識所化,后面更微妙的行和無明,就是唯有陳昂自己能感知的東西了。
悟空則如被陳昂降維了一般,困入色相之中。如同缸中之腦,信息世界。
而陳昂則藉此與太清論道,以一個世界為棋局,各施其手,驗證道途,兩人聯(lián)手演化世界,驗證彼此所學(xué),卻是圣人論道,動輒以一個世界為棋,對于那個世界的生靈來,手筆委實大的不可思議,而鍛煉悟空,叫他明白長生離了超脫之志,向前之心,不過是頑石而已,卻只是順帶的了!
兩人欲化胡為佛,陳昂便以自己領(lǐng)悟的佛法開辟世界,請教太清他所領(lǐng)悟的佛法。同時在這般世界中,陳昂興起則演化宇宙星辰,銀河星系,念頭一動,便有將宇宙化為物質(zhì)宇宙,以原子為根基,同時將悟空扔到一個科技為主的星球,先以種種科技虐之,然后再封住六識,在這方宇宙重新輪回,化為延,讀書到死,做題到死,如此五六次輪回,才放它離開。
太清真人曳笑道:“天尊何必如此為難你那徒弟?叫人笑話。”
“這潑猴不知我好意,當(dāng)受此劫,敢逃作業(yè),就萬倍還之,才能叫他知道厲害,明白學(xué)習(xí)使人快樂的道理!”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