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長,中華民族是哪個民族?”
郝天勝望著何長纓一臉的好奇。
吳威揚,林云瑜,沈兆翱三人都是臉色微微一變,怕何長纓出不當的言論。
“民族有民族和大民族之分,漢,滿,蒙,回,苗,等這些民族,我們可以稱之為民族;而相對應的在中國生活,傳承中華文化的所有民族,我們可以給他一個總稱,叫做中華民族。”
在鴨綠江畔浩蕩的江風里,何長纓坦然的剽竊了未來時空梁啟超的新觀點,提前五年把中華民族這個概念提了出來。
而且一步到位的結合了以后楊度的思想,在‘同一地域’的基礎上,又添加了‘文化傳承’這個概念。
郝天勝聽了直撇嘴,心想著團長你這話要是被滿洲大爺們聽到了,他們心里可不高興了,旗人會樂意跟咱們一個民族?
圍在何長纓身邊的援朝軍眾將們,也都是露出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心想著團長可真能忽悠。
當然,只是聽聽而已,也沒什么干系。
在不遠的河邊拿著一根削尖的竹棍扎河魚的魯招妹,驚訝的扭頭對何長纓嚷道:
“團長,你是旗人和咱們都是一個民族的么?他大爺的!那憑什么朝廷要收咱們老百姓的銀子糧食,去養那些抽大煙的廢物?他們既不是我爹,又不是我孫子,更不是我舅子,憑什么老子要養那些王八羔子!”
眾將齊齊變色,王士珍感覺自己的兩腿發軟,幾乎站都快站不穩了。
這話要傳出去,那可是殺頭的大罪啊!
何長纓聽了魯招妹的嚷嚷,簡直是很無語,感覺跟這個粗線條的家伙都沒法交流。
何長纓狠瞪了一眼魯招妹道:“趕緊到一邊兒插你的魚去,沒事添什么亂!”
隨著何長纓權力漸長,不知覺間身上的威嚴愈重,弄得魯招妹慢慢的對何長纓是又敬又懼。
看到何長纓瞪過來趕他滾蛋,魯招妹立馬蔫蔫的提著竹竿朝下游走去。
可是魯招妹明顯還是很不服氣,‘低聲’對跟在他身邊,拿著竹簍的六子道:“六子,你覺得你魯哥地有理不?”
“魯哥,你剛才的話要是給外人聽見,明年的今天我得給你燒紙錢。”
六子扭曲著臉道:“團長的多好的話兒,被你曲解成這樣,也真是沒誰了!
魯招妹聽了不爽的大眼一棱,嚷道:“都是咱援朝軍兄弟,我大實話還不能了?許的他們旗大爺不要臉的做得,我連實話都不能了!”
江岸寂靜,聽著兩人漸行漸遠,一個深深隱藏在每個人的心底最深處,那個大逆不道的念頭,都在眾人心里面翻騰著。
“憑什么?”
只是想想,能讓人滿身起白毛汗,渾身連著骨頭都發顫。
何長纓似乎毫無所覺,只是望著滾滾西去的江水,面帶著神秘的笑容,默不作聲。
江風呼呼——
有些軍官甚至在額角上,已經冒出了一片細密的冷汗。
“嗒嗒嗒——”
后面突然傳來馬蹄聲,眾人都是心里一松,似乎這聲聲馬蹄踏碎了這凝滯如巖漿的空氣,使得眾人不再窒息。
“何參將,吳參將,我讓兒郎們去你們營地請你們議事,是到江邊來了。”
宋慶老當益壯的騎在戰馬上面,哈哈大笑。
后面跟著聶士成,馬玉昆,聶桂林,劉盛休,呂元,孫顯寅,宋得勝,江自康,馬金敘等一群北洋將領。
“諸位大人有禮了。”
何長纓對著下馬的眾將領拱拱手。
“如何,何參將可曾算得倭夷會從哪里渡江?”
宋慶笑吟吟的走到何長纓的身邊,看到何長纓嘴里叼著卷煙,笑著道:“給老夫也來一根嘗嘗。”
隨即,何長纓手里的一盒‘品海’香煙見了底。
“之前去平壤,援朝軍在安東登陸,然后順著江左徒步到義州城;從大東溝海口到義州城西,江面寬闊水深,而且兩岸水草縱橫,遍布積年淤泥朽木,日軍根無法架設浮橋,想要渡江,只有用渡船。”
何長纓一開口,宋慶等北洋老將都是連連點頭,之前的商議軍事,大伙兒也都是這么認為的。
何長纓偏頭看向鴨綠江的上游。
只見在視線所及的范圍內,從九連城開始,一直延伸到上游十五余里處的虎山山腳,從上游下來的鴨綠江陡然寬闊。
而且被幾大塊綿延十幾里的江中高地,分隔成大三道河流。
左江,中江,右江。
朝鮮那邊的左江寬度不過五六十米,平均水深不到一米,軍隊可以直接涉水過江。
中江寬度大約一百五十米,水深三米以上,而且水流急迫,只能架橋或者渡船。
九連城這邊的右江寬度不到百米,平均水深也只有一米,可以直接涉江。
看到何長纓的目光,江自康嘆氣的道:“現在要是水季好了,那么這滾滾大江,倭夷是渡船都不好行駛。”
眾將聽著直咧嘴,這t是廢話么?
何長纓笑著道:“如果日軍不想冒險用渡船逐批次運兵,那么只能在這一帶搭建浮橋,強行渡江。”
聽到何長纓的推論,宋慶點頭道:“何參將果然少年英雄,和我們這幫老家伙的看法不謀而合;不過現在是拿不準倭夷會選擇哪種方法渡江,還有是在哪里渡江。”
何長纓的目光順著九連城畔的叆河,望向對岸虎踞在叆河河口和鴨綠江邊的虎山。
滿山紅葉,蔚為壯觀。
在他的記憶里,日軍是選擇虎山江畔登陸,然后居高臨下的依著猛虎下山之勢,一舉蕩平了鴨綠江右所有的城池。
然而,這個話何長纓沒法。
日軍最終是否選擇虎山登陸,只是在山縣有朋到達義州之后,反復權衡后的決定。
援朝軍這只蝴蝶扇動的翅膀,對日軍第二軍似乎還沒有什么實際的影響,所以何長纓敢有八成把握,日軍第二軍會在花園口登陸。
然而,援朝軍卻是早已深深的影響了日軍第一軍。
可以不是援朝軍的三場大捷,殲滅了日軍第一軍近18人的兵力,日軍在整個朝鮮戰爭中的陣亡人數連45人都不到。
因為援朝軍的異軍突起,使得日軍第一軍在朝鮮戰役中,陣亡俘虜了近3余人,而整個清軍大約也是損失了38余人。
置換比大約為3比5。
而不是何長纓那個時空里的45對3,置換比為可恥的3比。
“何參將不會倭夷會從虎山登陸吧?哈哈——”
奉軍統領聶桂林似乎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放聲猖狂的大笑起來。
旁邊的眾將也都是露出一絲‘絕不可能’的神情。
何長纓看著聶桂林快笑成一朵花的大臉,都懶得搭理這個被李鴻章安插進奉軍,玩無間道的家伙。(83中文83)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