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京城詩會當日。
雖然趙元啟兄妹也會參加詩會,但他們并不與紀寧同行,紀寧要跟唐解、韓玉等人同往,作為江南學子中的種子選手之一,紀寧與唐解等人到了茶樓時,有不少的學子過來打招呼。
不過也有的人在對紀寧有所非議,那聲音簡直是掩不住的傳到紀寧耳中。
“那是紀寧,金陵城屆鄉試的解元,以前只是個世襲秀才,他也算是名門望族之后,現在居然能混到這地步,也算是牛逼!”
“有什么牛逼的?他也不過才是舉人,讓他考個進士來看看!上次金陵鄉試的解元,到現在不也還是個舉人?”
“哈哈,這話的有道理,鄉試解元而已,的好像跟中狀元了一樣,難道他還想來個三元及第不成?”
……
一群人在七嘴會的時間。
韓玉道:“我們還不急著過去,先將京城貢院一代游覽一下,這里的孔廟可是整個大永朝最大的文廟,過去走走,欣賞一下風景也是好的,來到京城后還沒來得及仔細游覽呢!”
話出來,突然聽到隔壁桌有人嘲笑道:“來京城趕考,卻不先去夫子廟看看,也虧自稱是讀書人!”
“什么人話?”因為涉及到自尊問題,韓玉站起身瞪著那人。
但見那人有三十歲上下,一身的書卷氣,顯得也算是風流倜儻,只是在紀寧這樣的年輕公子哥眼中,這樣的書生有點像是“大叔”。
這年頭的男人,在年近三十之后,人會有一定的衰老,到四十歲上下可是中年甚至是老年人了,這年頭人的平均壽命也四五十歲。
韓玉很憤怒站起身質問那人,他也不會動手,從道理上來,這人嘲笑的也沒錯。
到京城來趕考,不先去貢院和孔廟去看看,怎么都是不對的,但韓玉其實是第二次來京城趕考,所以他對貢院和孔廟也算是熟悉了,不過去也是有理由的,而紀寧和宋睿、謝泰則覺得韓玉和唐解不去,自己跑去,未免有點太做作,也沒過去。
紀寧并不太注重一些繁文縟節,所以紀寧在很多事上看的很開,他在做事上不會去拘泥禮節。
“你們的不對嗎?”那書生站起身,手上還拿著折扇,紀寧心里也在想,大冬天拿個扇子出來,這是熱還是冷?
“閣下如何稱呼?”唐解見韓玉似要動怒,起身去阻攔,那書生喝過茶水,好像要往樓下去。
那人道:“稱呼只是個代號而已,跟你們也無異,記得拜過夫子廟之后,才算是到京城趕考的考生。告辭了!”
“慢著!”韓玉可不會輕易讓得罪他的人離開,上前一步攔住那人去路,道,“閣下既然名字只是個代號,那你聽清楚了,我是金陵城的韓玉,是這屆會試的考生,如果閣下想一較高下的話,不如在屆會試中一較高低!”
那人打量韓玉一眼,微微一笑道:“好,年輕人,有魄力,但我沒法在會試考場上跟你比試高低,不如今日的詩會,倒想看看你們幾個是否有真才實學!”
“不敢了?”韓玉有些得理不讓人。
那人笑著搖搖頭,這會遠處有人道:“那不是韓翰林?”
完,馬上有考生過來打招呼行禮:“見過韓翰林……”
“免禮了,幾位也都是來趕考的?”被稱為韓翰林的人不再理會韓玉,轉而去跟那些過來打招呼的學子話。
韓玉這會面色青紅一片,他這才知道眼前這位居然是位翰林。
翰林,也是翰林院的成員。
在大永朝會試的規矩中,但凡過了會試的貢士,會參加殿試,殿試之后是進士,而進士選擇在朝廷效力的,會經過一次選拔考試,擇優留下部分人進翰林院,從事的是翰林院的一些官,從庶吉士等打雜的差事做起。
不能看了這些翰林院打雜的差事,這些人在翰林院中,可以學習到天下間最高深的學問,因為翰林院的藏書閣有大永朝最完備的藏書,里面書卷多以萬計。
而且翰林院的人,以后可以從翰林體系中逐漸升遷,履職在翰林院、禮部、鴻臚寺、詹事府這些地方,可能成為東宮的長隨,或者是成為朝中的名臣。
當翰林的人,是會被人敬重的,在大永朝也有句話,天下的學問皆出于翰林,意思是有任何大的思想和主張,或者是好的文章和詩詞,大部分都是出自這些翰林之手,誰能進入到翰林,比進入到文廟還容易受人尊敬,因為朝廷翰林官的選拔,或許比之文廟選拔學士的標準都要高。
聽別人的稱呼,韓玉坐下來,他也不是那種不識好歹的,既然知道對方是翰林,也是已經考中進士的人,他可不敢再上去話,那會顯得他很無知。
眼看韓翰林下樓去,唐解安慰道:“我們要明白,這京城之地,也是一山還比一山高啊,以后見人話都要心一點。”
韓玉面色羞慚道:“還真是丟人啊!”
紀寧搖頭道:“有什么可丟人的?誰規定到京城來必須要先去拜謁文廟?我們只是來考科舉,又不是來游山玩水的,文廟也只是供奉圣人和先師的地方,誰沒事到祠堂里呆著?”
“哈哈,還是永寧話直爽。”韓玉聽到這話感覺到心情舒暢,“來,我敬永寧一杯,祝你今日的詩會旗開得勝!”(83中文83)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