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疏影被列為十位奇女子之首,絕非浪得虛名,十大諸侯國之宋國,在她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經濟僅次南方霸主楚國,軍力也不弱,不然,宋國不會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下晉國西部九郡。
就這么強勢,聰明,靈動的女子,在面對林楓,面對他兩年來取得的成就時,卻陷入迷茫中,捋不清頭緒了。
她猜不出,一個人,有什么能力,會在這么短時間內,經濟軍事上,取得這么大的成就。
她見過不少年輕才俊,與林楓相比,卻也望塵莫及,因為,對方把燕國帶領的高度,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
了解林楓往日作為,發覺的他出眾,心中便發想見到這個人,看看他是徒有虛名,還是真的有真才實學。
畢竟,這個年齡與她相近的男子,給她帶來了太多震撼,若不是治理國,而在治理宋國這般大國,他豈不是要逆天了,吞并天下,成為諸侯國之大敵。
不過,是能力出眾的人,肯定也是野心勃勃,林楓必然不會免俗,否則,不會不斷強軍,對外征戰。這次,她親自前往南湖與林楓會面,等于變相救助這個國。
若無意外,林楓不趁機打劫,索取利益才怪,不然,他就不叫林楓了。
有此顧慮,她才在會盟途中召集宋起,簡燁,田胥三人來馬車上商議,希望在與林楓會面前。想出的解決之法。
思緒飛速旋轉,良久,林疏影在三位親信等待下。終于開口,道:“南湖之行,必須與燕帝達成結盟,只是,這中間。”
林疏影語氣沉穩,讓人根看不出,她心中有難言之隱。亦不愿把話的太直白,作為宋國首腦,沒有尊嚴的事情。她做不,也不出口,奈何當前又想不出兩其美的方法。
身為宋國首腦,她一舉一動代表國家形象。所作所為。更代表國家利益,若示弱于燕國,恐怕會在宋國國內引起不必要麻煩。
所以,盡管心中有法子,可看起都不太完美。強行出兵,逼迫林楓與宋國達成協議,雙方合作。看起來似乎不錯,南湖會盟將在不快的合作中。達成協議。
但她相信,倘若北趙五國動兵。林楓回國,肯定會毫不猶豫撕掉協議,轉頭投入北趙懷抱,六國聯合,一起攻宋。
那時,這個被宋國脅迫的國家,為保證戰爭結束,宋國沒有報復的能力,燕國肯定興師動眾,配合五國,在戰爭中,怕會最為賣力,力爭徹底把宋國打殘。
讓宋國一戰,淪為末流國,從此,沒有爭霸能力。
或許,別人不這么認為,可林疏影相信,林楓及燕國諸將會這么做,當被逼上絕路,有滅國之禍時,任誰都會變的瘋狂,何況,林楓野心勃勃呢?
不強行逼迫燕國,唯有宋國戰前割地,以此拉攏燕國,這個做法,諸侯各國險遭兵鋒,求援時大多會采取。她卻不這么做,割地,對宋國來,是恥辱,是羞辱,會嚴重打擊宋國自信和自豪感,她在宋國形象也會受損,地位會受到威脅。
“陛下,有得必有失,若得大于失,有些時候,必須選擇割舍。”簡燁身為林疏影身邊近臣,又是她兩大謀士之一,自是曉得她此刻難以啟齒的擔憂。
他的言語,不是很直白,卻給出林疏影答案,在他看來,是當前宋國最好的做法。
付出利益力拉攏燕國,在燕國身上失去的東西,在陳國和晉國身上,加倍討之,誰讓兩國心存僥幸,打宋國主意。
此計雖有拆東墻補西墻的嫌疑,但最終受害者,絕不會是宋國。
“簡大夫,話雖這么,但未戰失地,未免有損宋國士氣,勢必會引起國內百姓及諸位將領不滿。將士心存懈怠,喪失斗志,會比割地嚴重百倍,你有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坐在簡燁身邊的田胥,直接否定了簡燁的話,轉頭看著林疏影,恭敬的道:“陛下,與燕結盟,宋國必須始終處于主動地位,不然,林楓得寸進尺,會對宋國不利。答應割地,只會讓燕國在會談中,表現的變加厲,得寸進尺。”
林疏影抬起眼皮,微微頷首,對田胥建議極為認可,她以為,與林楓會面,必須處處表現的強勢,讓林楓覺的有壓力,縱然會有所要求,肯定也不會太過分。
只要不割地,不做喪權辱國之事,南湖會盟,會是兩國愉快合作的開始。
“田大夫建議不錯,南湖之行,宋國必須有底線,無論林楓那家伙,怎么要求,皇姐,你都要處處壓制他。”宋起也贊同田胥的建議。
宋國,能在北方崛起,是靠著數十代人,孜孜不倦,前赴后繼的努力,才有現在地位。
當年,宋國處于微末之勢,也不做有損利益之事,何況,今之宋國,強大燕國數倍,豈會在燕國面前,做出有損尊嚴之事。
宋起建議林疏影強勢,還與他,軍人性格有關,宋強燕弱,該伐之,奈何北趙率五國之兵,蠢蠢欲動,讓宋國陷入困境,對燕國討好,這在他看來,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五國聚兵,看似強大,實則貌合神離,難以擰成一股勁。”宋起繼續:“北趙騎兵,目的在于鞏固北方霸主地位,然趙國分裂,北趙實力一落千丈,此次出兵,實乃困獸之斗,若勝,尚可控制霸主地位,若敗,勢必繼續衰落。西面梁國,意在取南趙十三郡,向東擴張,長途跋涉伐宋,與其利益不和。
鄰邦鄭國,邙山大敗,傷勢邙山三郡,僅控制上虞道在手,南面又遭蜀國水師威脅,伐宋幾率極,恐怕多為恢復在邙山地區實力。
除去這三國,東面陳國,北面晉國,我與蒙闊兩人帶兵,縱然不能給對方造成致命威脅,卻也會在大戰中,讓兩國難以踏入宋國領土。”
林疏影三人,聽著宋起訴,無不覺的對方言之有理,見宋起完,簡燁道:“而今形勢最糟糕莫過于,南趙怎么阻擋梁國之軍,燕國若與宋國結盟,怎么阻擋北趙及鄭國之兵,鄭國,南面有蜀國牽制,邙山地區僅存上虞道,卻也不足為慮,唯有北趙,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牧領兵,又有五十萬虎賁,燕國沒有與李牧齊名的將才,恐難以阻擋,是故,臣以為,怎么服燕帝與宋結盟,才是最至關重要。
畢竟,北趙與宋之事,燕國處于兩國夾縫,卻大可置之不理,作壁上觀,盡收漁翁之利。”
“極是,燕國靜觀其變,梁國與南趙交戰時,盡可出兵攻南趙,興許會奪下南趙十三郡未嘗不可,與宋合謀,燕國利益何在,又豈能有這么大收獲?”田胥也出自己心中擔憂,盡管宋與燕,宋須處于強勢地位,然戰爭期間,燕國得不到任何利益,反而與五國為敵,林楓恐怕不會答應。
林疏影晶亮眸子快速旋轉,似乎在思考田胥與簡燁的話,忽然,猛地道:“宋起,馬上傳信給丞相秦明,派使臣去鄭國,把涼鳴關官印送給鄭國,告訴李釗,若鄭軍奪回邙山地區,宋國愿主動奉還涼鳴關,兩國達成協議,化干戈為玉帛,世代交好。”
“皇姐,涼鳴關可我是花費月余,辛苦打下來的,怎么能輕易還給鄭國呢,這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么?”聞聲,宋起大驚,急忙阻止。
因為燕國在西面修建爻關,雷鳴關,阻止宋國西進,涼鳴關對宋國而言,就是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然而,西面任何國家,若奪下涼鳴關,就有東進的門戶,鄭國若失而復得,便有兩處要塞攻擊宋國,豈能輕易還回去呢?
何況,即便宋國主動示弱,把涼鳴關還給鄭國,依照兩國數百年來敵對關系,對方也未必答應,反而,熱戀貼冷屁股,找沒趣。
“陛下高明,此計,鄭國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簡燁恭賀道,林疏影的方法,算是當前解決問題的最好計劃了。
宋國主動還會涼鳴關官印,但不意味放棄涼鳴關,沒有官印,涼鳴關卻被宋國死死控制在手中,這對宋國來,無傷大雅。
相反,鄭國若接受官印,又有討回邙山三郡意圖,勢必會率先出兵,對燕國攻擊,那么燕國唯有被迫應戰了。
在沒有極好辦法把燕國拉攏到自己陣營中時,唯有事先把燕國拖入戰爭泥潭,與鄭國為敵,那么,燕國與北趙結盟,自然困難重重。
就算結盟,也必須先解決鄭國兵鋒問題,怕是沒有精力攻宋,若此一來,鄭燕之戰,宋國少了盟友,卻也少了敵人。
不過,在此情況下,燕國多半與宋國結盟,聯合抗擊五國聯軍。
所以,林疏影的計劃,簡直神來之筆,卻又不可謂不毒辣,直接把林楓逼向絕路,更解決了會盟期間,燕國獅子大張口,毫無底線索取,宋國亦不會各地聯盟了。
(未完待續。)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