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扎襄陽的張飛,聞聽嫂嫂在江南死于非命,激起他三千丈無名孽火,依他的主見,立刻興動傾國人馬,前去報仇。
虧著龐士元洞悉孫曹聯(lián)合的原由,知道襄樊重地不可輕動,將此項情形,委宛曲折,跟張飛個明白,張飛方才按捺下去,靜候關(guān)羽命令不提。
卻劉備受了建安旨意,正與諸葛亮商議進取漢中,以出長安,馬超黃忠領兵,先后出發(fā)閬中下辯一帶屯扎。
忽然接到關(guān)羽三次手書,不覺凄然淚下,痛恨孫權(quán),意欲起兵報仇。
諸葛亮見狀忙諫道:“主母兇終,理應報復,但近方議取漢中,不可同時樹敵,待克復長安,然后令云長出兵,猶為未晚。”
劉備依允,深恐關(guān)羽輕動,即令趙云夫婦帶了張苞廖化,領荊州軍八千,西涼軍五千,沿江東下,直抵荊州,協(xié)同守御,以防吳軍,要關(guān)羽暫時按兵不動,趙云夫婦領命自去。
令諸葛亮前往閬中,督率諸將,進取南鄭,諸葛亮拜辭出府,劉備自與法正并荊州軍萬人,坐鎮(zhèn)成都,策應諸葛亮。
劉備又思孫尚香恩愛情深,在武擔山南設位,向東遙祭,招魂虛葬,文武百官,盡皆縞素相從,陪位祭奠,劉備掩袂痛哭,群下無不哀感,苦勸回府。
趙云夫婦領兵順流直下,到了荊州,見過關(guān)羽,馬云祿入內(nèi)見過關(guān)羽夫人。
張苞廖化向前參見,隨即趙云宣布主公意,關(guān)羽敬謹受命,候趙云休息數(shù)日,遂領諸軍,沿江沿湖,分途駐扎。
隔江徐盛以吳侯失策,自釀兵端,此番荊州益戍增防,兵禍懸于眉睫,只得協(xié)同部下,盡心守御。
……
“唉,這個天蓬,豎子不足與謀啊!”
逍遙谷,至尊寶失望的搖頭嘆息,睚眥亦嘆道:“東吳氣運皆在你一人之身,少了你周公瑾,東吳氣運十去其六,最后的結(jié)局,除覆滅一途,再無其他可能。”
至尊寶聞聽此言雖心下暗暗自得,但又怒孫權(quán)不智,可惜陸遜這子太過年輕,根勸不住孫權(quán),魯肅與徐盛甘寧等一干老將又不在,這才造成了如今這個局面。
此時吳剛忽然開口插言道:“我倒覺得孫權(quán)的做法并沒有錯啊!劉備此時據(jù)荊益二洲,日益壯大,若他想保住三分天下之局,就必須早作打算,否則等劉備坐大,滅了曹操,到那時,江東基業(yè)不也同樣不保嗎?”
肖鵬微微搖了搖頭,笑道:“呵呵,吳剛你的話大致是沒錯的,但是孫權(quán)沒選好時機,此時曹操自合肥之戰(zhàn)后雖略微勢弱,但其勢力依然是三大勢力之最。”
“孫權(quán)此時最好的做法,其實是坐山觀虎斗,等到劉備與曹操兩敗俱傷,或者曹操被打殘,對東吳再造不成威脅之時,再聯(lián)曹與劉備計較不遲。”
“且那時東吳可在聯(lián)合之時占據(jù)主動,此時過早入局,反而讓曹操的驅(qū)狼吞虎之計得逞。”
“如此一來,曹操不但緩解了自己的危機,更是將東吳拖下水,須臾之間就能強弱分明,到那時,三分天下之局同樣不復存在,而東吳受地域限制,是不可能做到鯨吞天下的,所以六才孫權(quán)不智。”
聽了肖鵬的話,吳剛?cè)粲兴嫉狞c點頭。
肖鵬指指玄光鏡,道:“繼續(xù)看下去吧!到了這一步,不出意外三國亂世很快就會結(jié)束了。”
……
話劉曄回到許都,將孫權(quán)情態(tài)一一稟知曹操,曹操大喜。
不到兩月,合肥守將張遼,報稱細作自建業(yè)回來,言孫尚香投江身死,關(guān)羽對江南宣告絕交,現(xiàn)在關(guān)羽派趙云同著馬良,領兵二萬余人,在巴邱夏口附近一帶駐扎。
東吳調(diào)陸遜守濡須,調(diào)呂蒙守夏口,徐盛甘寧盡歸節(jié)制,兩處軍隊,日漸接近,早晚當有戰(zhàn)事。
曹操聞此消息,撫掌大笑道:“荊揚自相攻伐,孤無慮矣。”
即令曹洪于許都南郊,晝夜督工,建造受禪臺一座。
曹洪領命,發(fā)軍士并民夫三萬前往修建,十日之內(nèi)即行完畢,曹洪繳令。
曹操令華歆向劉協(xié)索討禪位詔書,選擇良辰吉日,與劉協(xié)實行交代,文武百官贊謁如儀,劉協(xié)退就臣列。
曹操改國號曰大魏,以漢時即位改元,徒撓觀聽,詔即稱大魏元年,昭示天下,封建安皇帝劉協(xié)為山陽公,為國三恪,即日就國,同時大赦天下,以示君恩浩蕩。
以曹洪為大將軍,曹仁為大司馬,曹休為司隸校尉,曹真為城門校尉,封夏侯淵為南鄭侯,夏侯惇為邰陽侯,許褚為舞陽侯,張遼為渦陽侯,李典為冠軍侯,徐晃為翊陽侯,張郃為桐鄉(xiāng)侯。
以司馬懿為丞相,華歆為御史大夫,郗慮為廷尉,劉曄為丞相府椽,賈翊為侍中,文武百官封關(guān)內(nèi)侯者八十人,其余皆進爵有差。
以次子曹丕為太子,封曹熊為濡陽王,曹植為東阿王,曹彰為任城王,曹彪為白馬王,追封長子曹昂為宛哀王,少子曹倉舒為靈寶烈王,立妃卞氏為皇后。
原至此,曹操稱帝雖名不正言不順,但終究也有劉協(xié)禪位之舉,可偏那華歆真?zhèn)蛇蝎心腸。
為防變故,也不候曹操旨意,暗遣勇士,隨著山陽公劉協(xié)夫婦到了山陽,將他二人雙雙殺死,地方官吏只好以急病奏聞。
曹操心知此乃華歆斬草除根之舉,表面不能不輟朝三日,御賜祭吊,遮掩耳目。
江東孫權(quán),聞知曹操稱帝,又遣張宏入許,稱臣納貢,曹操仍令其行大司馬事,江南諸將,各加封爵,張宏拜謝,回轉(zhuǎn)江東。
在此轟轟烈烈之際,卻又出了一件怪事,就是東阿王曹植棄位潛逃,莫知所向。
曹操代漢而興,改元大魏,大赦天下,華歆逆賊,弒殺山陽公夫婦,一人傳十,十人傳百,消息便傳到了荊州,關(guān)羽受建安皇帝特殊知遇,一聽建安已亡身弒,不覺撫膺大慟。
一面遣人飛報入川,一面率領文武將吏,盡皆縞素,出荊州北郊,大臨三日,整軍搜卒,秣馬厲兵,候劉備命令,出兵討賊。
劉備接到關(guān)羽手書,揮淚就位,吩咐法正傳下命令,大將士文武官員,一律掛孝,為建安皇帝發(fā)喪。
追上尊號曰孝獻皇帝,仍用建安年號,承制授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為左將軍,出兵討曹,總攝東征諸軍事。
諸葛亮在閬中接到劉備軍令,立時升帳,馬超、黃忠、魏延、馬岱、李嚴、王平、張嶷、張翼、陳式、雷同、馬忠、劉琰、廖立、吳蘭、李豐等,率領偏裨將校,環(huán)立帳前,靜聽指揮。
諸葛亮立在帳前,手握羽扇,拱手躬身道:“眾位將軍,今曹操逆賊,傾覆漢祚,推刃君親,大逆不道,皇叔受先帝手詔,繼漢家之絕祚,為國除賊。”
“亮以不才,忝膺重任,各位將軍,受國厚恩,務宜協(xié)力同心,中興漢業(yè),上繼云臺諸將之勛名,亮亦與有榮光也。”
諸將軍齊聲應道:“愿聽元帥指揮。”
諸葛亮見狀不再贅言,羽扇輕搖,豁然轉(zhuǎn)身,撥出令箭,各發(fā)軍令,“馬岱何在?”
馬岱出列接令,“末將在。”
“我軍進取漢中,夏侯淵必求救于長安,馬將軍,你可帶領三千人馬,由陰平武都,仍回天水,啟知馬太守,協(xié)同姜維,各領三千人馬,騷擾汧陽寶雞一帶。”
“此戰(zhàn)關(guān)鍵,在于多設疑兵,虛張聲勢,隨時進退,不可深入,使彼不敢撒隴坻之防,置彼重兵于無用之地,則吾事成矣。”
馬岱領命,拔隊起行。
“黃忠何在?”
“末將在”
“夏侯淵魏之名將,深知兵事,久知我欲取漢中,沿途關(guān)隘,節(jié)節(jié)增防,老將軍可同張嶷、張翼領兵五千,由巴峪關(guān)過巴山,令張嶷領兵三千,打著將軍旗號,直取米倉山。”
“老將軍與張翼各領兵一千,分襲米倉山左右,待夏侯德兄弟出戰(zhàn)張嶷,老將軍與張翼乘虛上山,得了米倉山,即徑取天蕩山,不得有誤。”
黃忠領令,帶了二將,立時出發(fā)。
諸葛亮再喚馬超上前道:“孟起,陽平關(guān)守將,乃系張郃,是曹操手下一員上將,非孟起不足以制之。”
“前時劉璋派遣孟達赴漢中求援,因成都失守,孟達就歸了夏侯淵,現(xiàn)在探聽得同張郃守關(guān)。”
“孟達與李將軍最善,孟起可同李將軍、王將軍領兵八千,直叩陽平關(guān),專搦張郃出戰(zhàn)。”
“張郃好勇,必出關(guān)來,可令李將軍修書一封,派遣心腹人,乘兩軍混戰(zhàn)之時混入關(guān)內(nèi),投書孟達,必可唾手得關(guān)。”
“得了陽平關(guān),可令王將軍領兵兩千,收取略陽,以通西路,響應天水,孟起可與李將軍,率領所部窮追張郃,沿沔水東下,直取褒城,會師南鄭,我自派軍前來接守陽平關(guān)。”
馬超領命,同李嚴、王平去了,諸葛亮再叫李豐領兵三千,并木牛流馬五千,押運糧草十萬,往守陽平,接濟馬超。
李豐領令解押糧草前往,諸葛亮吩咐已畢,叫嚴顏守住閬中,接應糧草,自領魏延諸將,部兵三萬,向米倉山進發(fā),策應黃忠。
戰(zhàn)端開啟,三國爭霸,從此進入烽火連天之境。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