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女媧言語,通天終是天性耿直之人,即便沒有情緒,可這性格決定了思維,他心想自己門下眾多,又各有旁枝,去些根行差些的三四代弟子也是無妨。 .
沒必要在此事上太過于計較,讓旁人看三清的笑話,當下便開口淡淡道:“二師兄,兩位道友,莫若我們便按門下弟子人數多寡湊數如何?”
其實此提議倒也不得偏袒截教一方,通天的意思是大家按比例湊數,但原始門下二代親傳弟子,現今就十二大羅金仙外加燃燈道人、南極仙翁、云中子合計十五人。
就算加上日后注定入闡教的門人,也不過寥寥三四十號人,因為闡教收徒頗為嚴格,如今闡教卻是連三代弟子也沒有幾名,且個個都是精英。
原始心道你倒是打的好算盤,截教隨便就可以拉出個幾百上千人,而我門下卻失去一個就少一個,若按人數多寡湊數,自己門下弟子就駛了幾個,稍有不慎,怕是闡教就此完了。
當下原始只是淡淡道:“師弟此言差矣,想你截教號稱萬仙來朝,門下廄些禽獸蟲魚之輩,道行根骨俱差,卻是應該多出些人。”
通天聞言雖已無喜怒哀樂之情緒,但依然對原始此言反感不已,若是還有感情,他一定會勃然大怒。
此刻心下只是想到,我和你好好商議,你卻是諷刺侮辱,真是豈有此理,當下面無表情的道:“我門下之人道行根骨俱差,卻有兩位準圣,幾十位大羅金仙。”
“倒是你闡教那些根骨道行俱佳之輩,卻是被一個外來之人成就準圣,踩在腳下。”通天反感之下,連師兄二字也事了。
燃燈道人乃是帶藝進門,算不得三清親傳弟子,通天此話也不是沒永理,原始聞言心下自也不會毫不在意,卻是反駁通天不得。
若論實力,截教確實遠在闡教之上,而自己門下所謂的闡教十二金仙,也多少有些洪荒眾人恭維自己的意味。
南極仙翁成就有限,資質最好的當屬那云中子,可終究修行日短,如今能到那大羅金仙后期已屬不易。
縱觀闡教上下,還真沒有可與截教多寶、三霄那等天縱之才相媲美的人物。
但原始為人極愛面皮,心中又一直瞧不起通天截教,如今被通天當著眾位圣人如此嘲諷,偏生通天的都是事實,他知道,從道理上來講,自己與他已經不可能再和睦相處了。
當下原始站起身來,淡淡道:“如此來,你卻是想倚多趣了?”
通天見了原始作態,知道梁子已經徹底結下,二人已不可能得諧,心道你有盤古幡,我有誅仙四劍,若是真個打起來,敗的一定是你。
當下平靜的道:“這話卻是你的了,那你我就此作罷,無須商議,門下弟子各安天命如何?”
原始點點頭,面無表情道:“你既如此目無尊長,不顧三清情面,日后不要后悔才是?”
其余眾圣沒想到兩人會商議出如此結果,但有結果總比沒結果好,鯤鵬紅云也自無意見,各安天命,表示教門下可能部上榜,也可能一個都不會上榜,這就要看各自的手段了。
當下眾圣一起過來簽押了封神榜。
這就是斬三尸成道之人的悲哀所在了,沒有了感情與情緒,一切思維方式只依循道理,口中著情面,其實他們根連情面是什么都已經沒有概念。
否則三清自顯化便在一起,就是同根而生的親兄弟,三人一起修煉,一起悟道,一起行走洪荒,正常情況來,這便是最親密的關系,就像十二祖巫與帝揩一那樣。
可因為斬去了三尸,什么兄弟之義,什么手足之情,都不存在了,他們的思維之中,只永統,只有氣運,只有利益,還有所謂的道理。
老子清凈無為,人教又非此次封神主角,自不愿再繼續保管那封神榜與打神鞭,西方教接引與女媧也與此次封神之事關系不大,而鯤鵬與紅云與他們不是一路人。
封神榜與打神鞭卻是只能交給原始或者通天了,老子心下暗道,如今截教實力遠高于闡教,若再得封神榜與打神鞭,怕是闡教真有那滅教之虞。
當下嘆了一口氣,將封神榜與打神鞭交給了原始。
封神榜與打神鞭就是道祖鴻鈞親許最后交給那替天封神之人,也就是,兩教誰能擁有封神榜與打神鞭,便能將那替天封神之人收歸門下。
自然可在日后封神大劫中占得諸多好處,因此兩人自是對此極為看重,原始毫不客氣的接過,連道謝謝大師兄。
通天見老子將封神榜與打神鞭交給了原始,心中暗想,老師要你保存封神榜與打神鞭,你卻交給原始,擺明了就是要幫著原始了。
當下通天面無表情的對老子道:“大師兄你卻是如此不公,也罷,你既然要偏袒原始,我通天也不怕你二人。”
完直接起身,頭也不回的進了混沌,往洪荒世界金鰲島去了,眾圣不歡而散,只有那接引望著通天背影若有所思。
通天在回島途中一路暗自思忖,頓覺事情不妙,如今原始和老子聯合起來,自己卻是極為吃虧。
最后只想到了一個主意,等到封神大劫即將開始時,便封閉金鰲島,令截教門人部閉關,到時一個不出,你們總不能殺上門來吧?
他卻不知,島可封,人心卻是封不住的,截教之眾雖大多是些禽獸蟲魚之類,卻端的十分講義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極為容易被人利用,各個擊破。
原劇情封神大劫中,截教也正是如此被闡教慢慢蠶食,等到通天醒悟過來已為時晚矣!
紫霄宮簽押封神榜后,眾圣各自返回了自家道場,依然是該怎么過怎么過,似乎并未受到什么影響,至于是否真的沒有影響,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總之,玉虛宮門下紛紛開始閉關,不再外出行走,而碧游宮通天圣人的講道也開始頻繁起來。
人族經過鯤鵬紅云的數千年教化,已經大變樣,當然,那變化是體現在精神文明上的,物質上卻并沒有大跨步的發展,最多不過從舊石器時代進入了新石器時代。
由于儒教的提前出現,洪荒人族的精氣神看上去一點都不像原始人,雖是穿著獸皮,著茅草棚,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禮有節,社會形態也十分具備文明氣息。
在黃河下游姜水一帶有一個人族部落,因靠姜水而居,這個部落的人皆自稱姜姓。
此時有一個孝正站在一片呈現五彩顏色的植物前發呆,那孝十歲左右,長得眉清目秀,兩眼烏黑發亮,偏生給人一種成熟穩重之感。
卻聽他正喃喃自語道:“飛鳥只吃些草木之籽,卻也可以生存,不知我們的族人可否也只以草木之籽為食?若是如此,就有很多人不用餓死了。”
原來如今人族飛速發展,人口成倍增長,卻依然是靠打獵捕魚摘野果為生,慢慢的便難已維系生活,許多人都餓死了。
又因為洪荒兇禽猛獸甚多,因此打獵之人死傷是時幽事情,行孩之父,正是在他幼時上山打獵被猛獸咬死,剩下他與母親相依為命。
行孩姓姜名石年,烈山氏,乃是有氏部落首領之子,自聰慧,善于思考,父親死后與母親任姒率部落居于姜水。
姜石年雖然年幼,卻十分有自己的主見,見如今食物匱乏,族人多有饑餓而死者,便一直在思考,怎樣能改變現狀。
今日他不知為何,突然心中有感,便向著一個方向行去,無意間進入了這個山谷,見到了這片五彩植物。
那五彩植物正是后世拾遺記中所記載的五彩九穗谷,姜石年見那五彩九穗谷五彩光華閃耀,一種濃郁的清香從上飄來,心道此物定非凡品。
當下捋了一把下來,將谷穗揉搓后放進嘴里咀嚼,發現那谷穗香甜可口,大是興奮,拔出一束便奔出了山谷,返回部落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母親任姒和族人。
任姒也是頗有見識之人,看到那谷穗后,嘖嘖稱奇,問了姜石年的想法后,便大璃持他的做法。
任姒派了一群族人,讓他們聽姜石年吩咐,姜石年則是教他們砍倒樹木,割掉野草,開墾土地,種起了谷子。
半年后大獲豐收,五種不同顏色的種子種出了五種谷物,姜石年分別將它們命名為稻、黍、稷、麥∧,即后世人們所稱的五谷。
族人們看到如此多的糧食也是驚奇不已,于是紛紛向姜石年討要了些種子回家種植,于是,五谷慢慢的在姜氏部落種植開來,后又向其它部落流傳。
那些部落聽姜氏部落不需要冒著危險去狩獵,不需要四處采摘果實,只要勤勞的耕作農田便可以吃飽肚子,于是紛紛舉族歸順。
姜氏部落來大,人口來多,姜石年的名氣也傳大,十年后,他被推舉為部落首領,大家都叫其神農,意為神奇的農夫,其名姜石年倒被人漸漸遺忘。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