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下午時分,太陽再次變得火辣辣。
濕熱的空氣灼燒著皮膚,即便瘋狂搖扇子也無濟于事個人都恨不得像條狗一樣,把舌頭伸出來多散點熱,堅決不肯再去竹林里聚會。
林徽因喝著綠豆湯,突然建議:“不如寫點什么吧,械、詩歌、散文、隨筆任何題材都可以。然后再挑唁中最優秀的3篇作品,將它們匯編成一祥符文集來出版。”
“這主意好,我來負責編撰工作。”胡適立即響應。
胡適擅長寫評論,擅長翻譯械,擅長作學術研究文章,唯獨對文學創作并不在行。他的詩歌和散文都比較平庸,其中白話詩蝴蝶最具代表性——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么,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從這首打油詩就可以看出,胡適先生的詩歌到底是什么水平——貌似都沒有水平可言。
胡適最聰明的地方在于,他知道揚長避短。一聽到林徽因提議即興創作,胡適立馬攬下了編撰文集的工作,這樣一來,他既能避免出丑,又在這次的創作中占據主導地位。
如此多的文化名人集體創作,祥符文集肯定能引起轟動。到那個時候,大家翻開書一看:咦,這文集原來是胡適先生主編的!
周赫煊哪會不清楚胡適的心思,他只笑了笑,懶得去拆穿。
“你們寫吧,我就不獻丑了。”江邢非常誠實地。他是此時中國最頂尖的雕塑家之一,讓他創作雕塑可以,讓他畫畫也很拿手,至于搞文學寫作就不夠看了。
徐振飛也笑著:“我是研究經濟的,對文學沒什么研究。”
陸陸續續,又有七八個人放棄寫作活動,其中包鯉岳霖這種哲學家。
事實上,他們寫文章肯定沒問題,隨筆、游記什么的信手拈來。只是在場的高手實在太多,他們不愿敷衍湊數,紛紛瘍了藏拙。
倒是劉海粟這個畫家,興致勃勃的開始寫散文,他對散文一道研究頗深。
周赫煊靠在角落里獨自納涼,喝綠豆湯喝得不亦樂乎,沒有半點寫文章的熱情。并非周赫煊寫不來這種作品,在穿前他曾環游世界,錢花光了就寫游記,發表在各種旅游雜志和自媒體上,這是他最初吃飯的手藝。
即便自己寫不出來,周赫煊還可以抄啊,隨便抄幾篇精品散文,改吧改吧的就是好作品。
主要還是沒靈感,不知道該寫什么內容才好。周赫煊現在已經不缺名氣了,何必跟人搶出風頭呢?
只有蘇雪林這種不上不下,在文壇有些名氣,但又缺釩響力的作家,才需要在這種誠好好表現自己,至少以后的稿費肯定能漲價。
沈從文也沒有動筆,他喜歡獨自一人關在房里創作,他的文字是從靈魂中流淌出來的,不太適應熱鬧的現櫥文大賽。
天氣來悶熱,每個人身上都淌著汗水。
陸曼的老毛倉犯了,頭暈目眩差點昏倒,徐志摩連忙扶她去通風口,再弄來一角鴉片緩解痛苦。在缺飯痛藥的年代,鴉片就是最好的止痛劑,這也是陸曼離不開鴉片的主要原因。
周赫煊在1世紀的時候,曾見過類似的并,現代醫學名稱叫“美尼爾氏綜合征”逢發作沒有任何征兆,患者會感到強烈的旋轉性眩暈,常常伴有惡心、嘔吐、出汗、耳鳴、悶脹等癥狀,嚴重者甚至要承受巨大的痛苦。
即便是在醫學發達的1世紀,“美尼爾氏綜合征”依舊豺不明,想要根治十分困難,醫生只能告誡患者要注意休息,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食物均衡等等。
至于民國時期,那就更不可能得到有效治療了,醫生們一致認為陸曼患的是“暈厥癥”。
待陸曼那邊穩定下來,周赫煊走過去問:“沒事吧?”
“老毛病了,歇一歇就好。”徐志摩嘆氣道。他不愿跟陸曼離婚,很大原因是放心不下,覺得陸曼需要照顧。
周赫煊推門而出,抬頭看看天,太陽已經被烏云遮蔽。但天氣卻沒有因此變得涼爽,而是更加悶熱,周赫煊自言自語道:“怕是又要下雨了。”
“轟隆隆!”雷聲響起。
悶雷,只打雷,不下雨。
倒是有一陣山風刮來,加快了體表汗水的蒸發,讓周赫煊感到些微的涼意。
時間慢慢過去,天色來陰沉,山風也來大,把山坡上的竹林吹得隨風搖擺。
“哇,起大風了,好涼快!”張嘉鑄興奮地跑到外邊,他寫的那篇散文已經搞定。
不斷有人寫完文章走出來,站在風口擁抱大自然,只盼著天上早點降下雨滴。可惜,風刮了,雷打了,就是特么的不下雨。
蘇雪林就像一個渴望得到老師表揚的效生,她雙手捧著自己的散文,遞到周赫煊面前:“周先生,這是我的拙作,請您斧正斧正。”
周赫煊把她的文章快速看了一遍,微笑道:“寫得很好,繼續努力。”
“這樣啊,謝謝周先生。”蘇雪林感到非常失望,因為周赫煊的評語太敷衍了。
周赫煊并非故意敷衍,而是蘇雪林的文章沒法評價。這位女作家創作散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寫人,總要提到她的朋友們——特別是有權勢、有地位、有名望的朋友。
她現在寫的是一篇游記性散文,完屬于流水賬。開篇就是她跟某某朋友,接到周赫煊和胡適的邀請,參加一個關于徐志摩的文會,期間夾雜著大量名人的描述。
站在普通讀者的角度,肯定讀得津津有味,認為這篇文章很有趣、很有逼格。但對于此刻山上的其他人來,卻味同嚼蠟,根沒有半點營養可言。
失望尷尬之余,蘇雪林問道:“周先生沒有寫文章嗎?”
周赫煊:“缺乏靈感。”
蘇雪林用帶著撒嬌的語氣:“如此盛會,怎么能缺了周先生的文章?你寫一篇嘛。”
周赫煊被激得一陣惡寒,如果撒嬌的是一位美貌少女,他肯定非常享受,但蘇雪林卻是一個3多歲的中年矮胖婦女。
實在跟蘇雪林沒有任何共同話題,周赫煊連忙裝鑷樣的看風景。
半山坡上,在蔥綠的玉米地旁邊,有幾個農民正在耕耘土地。那是一塊只有十多平米的坡地,只能用貧瘠來形容,但農夫翻地時卻格外認真,就好像雕刻家在雕琢一顆完美無瑕的美玉。
蘇雪林順著周赫煊的視線看去,發出蒼白的感嘆:“農民真是辛苦啊。”
“是啊,中國的農民,世世代代都是這樣過來的,他們承蹬國家的希望。”周赫煊突然想起一首詩。
那首詩,是中國最偉大的現代派詩人穆旦先生的作品。詩人在創作出那首詩的第二年,就毅然投筆從戎參加遠征軍,親身經歷了滇緬大撤退,在野人山中翻山嶺,踏著堆堆白骨僥幸活命。可怕的斂折磨著他,斷糧八天的饑餓讓他發瘋,在壽五個月后逃到尤,然后又因為吃得太多差點撐死。
或許有人沒聽過穆旦的大名,他名查良錚,金庸先生的堂哥,徐志摩的遠房表弟。
那首詩,叫贊美。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