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玄奘舍利
“你居然能夠看出來……我修煉的,是大劫運術(shù)?”老和尚的白眉無風(fēng)自動,看著我,語氣和神態(tài),已經(jīng)明顯發(fā)生了變化。rg
我點點頭,擺出一副宗師風(fēng)范:“不過,你雖然用大劫運術(shù),躲過了浩劫,卻也一身的修為盡損,十之有九都廢了,只余一成功力,早已油盡燈枯。”
老和尚聽我這么一,兩眼之中,有精光閃動,有些舉棋不定的看著我。
顯然,他怎么也沒有想到,我居然能夠一眼就看穿他的修為境界。
“既然這樣,”他的語氣,不再如先前那般平淡,而是和善許多:“施主,可懂得佛法?”
哦?
怎么忽然就問起,我懂不懂佛法了?
“三年前,我以大劫運術(shù),看到了未來。”老和尚揮了揮手,我們周圍的威壓,便頓時散去,圍在我們周圍的和尚,也都各自作揖,然后散開。
胖子松了口氣,一把跳了起來,躲到我的身后。
我看著眼前的老和尚,問:“不知大和尚,在大劫運術(shù)中,看到了什么?”
顯然,他看到的,與我們有關(guān)系。
“看到了因果。”老和尚的目光,先是落到了飛機的身上,隨后一轉(zhuǎn),落到了我的身上:“佛門的因果。我以為,因果應(yīng)當(dāng)是這位佛靈的,卻不想,應(yīng)在了施主的身上。”
原來是這樣。
怪不得之前老和尚對飛機的態(tài)度,很是特別呢。
我又問:“什么樣的因果?”
“這個因果,單憑口述,是沒辦法清楚的。施主不如隨我,進(jìn)去詳談,如何?”老和尚指了指遠(yuǎn)處的塔,對我。
我看了看胖子,想了想,點點頭:“好。”
儒道佛,三門之中,原同是百家之首,并列為尊,只不過多年以后的今天,儒、道都已經(jīng)沒落,倒是佛門,反而極度興盛。
所以,如果能夠得到佛家的幫助,對于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應(yīng)該會更加有幫助。
而且還有一點:如果我的顧慮屬實,東王公和勾陳大帝勾結(jié)的話,那么勾陳大帝屬于鬼修,唯一能夠克制他的,也就是佛。
雖然不知道,這個世界的佛,到底是誰,是不是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彌勒佛,而且我距離那個層次,也差的遠(yuǎn)。但高樓大廈平地起,萬事萬物,不都是從基礎(chǔ)開始的?
萬一,能夠和彌勒佛拉上關(guān)系,以彌勒佛那個層次的存在,雖未必及得四御之一的勾陳大帝,但彌勒佛既然是三世佛之一,必然和如來是一個等級的存在。
四御五老,統(tǒng)稱九大天尊,論領(lǐng),其實不相上下,所以,如果能夠拉攏彌勒佛,他應(yīng)該能夠?qū)Ω豆搓惔蟮邸?br />
我心里打著這個算盤,便決定,和佛家交流一下。
……
進(jìn)了高塔后,眼前的一尊佛像,騎著一頭青獅,身上染成了紫金色,面貌如同童子,右手持金剛寶劍,左手持青蓮花,佛光鼎盛,一眼望去,威壓無邊。
好強的佛威!
這佛像,應(yīng)該就是文殊菩薩的法相了。
我還好,我身邊的胖子,卻因為是鬼修,此時此刻,在這佛像的面前,直接是瑟瑟發(fā)抖,寸步難移,根就沒辦法進(jìn)入大殿之中。
我回頭一看,笑了,立即走到胖子的身邊,將他身上的威壓盡數(shù)攔住,告訴他:“你去外面坐著吧。”
胖子如釋重負(fù),點點頭:“好,老大,我外面呆會兒。”
“施主的境界,著實令我看不透。”老和尚的眼神之中,光芒流轉(zhuǎn):“一個鬼修,居然能夠抵御佛的無上威嚴(yán),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鬼修,自然不可能抵御佛的威嚴(yán)。但我,不是人。”我在老和尚的面前坐定,自己拿過桌子的茶壺,倒了杯茶,一口飲盡:“我是神。”
從質(zhì)上來,我確實算是一個“神”。
我的靈魂,在一次次的時空穿梭中,早就變得強大無比,是屬于那種“遇強則強”的存在。
單純從靈魂的角度來,就算是眼前的佛像,是個真正的佛,我也未必會被他壓住。
不過這種靈魂特性,有點類似于游戲中的“被動技能”,用處不大,僅僅只能讓它自己產(chǎn)生效果:比如遇到七殺殿殿主,我不會懼怕他的殺氣,但同樣的,遇到遠(yuǎn)比七殺殿殿主強大百倍的佛,我也只能做到不懼怕他的威壓。
僅此而已,更多的,就沒辦法做到了。
“神?”老和尚雖然有些驚訝,卻并沒有十分表現(xiàn)在臉上,顯然高深的佛法,讓他早就達(dá)到了“處事不驚”的境界。
“你不信么?”
“信。漫天神佛,雖然殞落不少,但能夠被大劫運術(shù)所預(yù)言并感知到的存在,是神,我也絕不會質(zhì)疑。”老和尚著,也給自己倒了杯茶,然后坐到了我的對面。
“你現(xiàn)在可以,大劫運術(shù),到底預(yù)言了什么吧?”我問。
老和尚指了指我們身后的巨大佛像,問我:“施主想必已經(jīng)看出來,這佛像身上的秘密。”
我點點頭:“這佛像的身上,有寶貝吧?”
“沒錯,這佛像的身上,就藏著佛門五寶之一的佛骨舍利。”老和尚簡單和我解釋了一下:
“文殊院中,共有兩顆舍利。一顆,乃是宸經(jīng)樓內(nèi)所供奉,為上世紀(jì)年代,蜀中大德能海上師,去朝禮印度菩提伽耶時,正好遇到了佛金法師在菩提伽耶經(jīng)管香火,佛金法師便將其供養(yǎng)的佛骨舍利,請能海上師帶回文殊院,并供奉至今。”
“那還有一顆呢?”我問。
這顆舍利,聽起來,很是一般,估計只是某個高僧坐化之后留下的舍利,應(yīng)該還達(dá)不到“佛”的標(biāo)準(zhǔn),并不是這文殊院佛塔中佛光的來歷。
那么佛威的源頭,必然就是第二顆舍利了。
老和尚頓了頓,接著了下去:“這文殊院中的第二顆舍利,便是當(dāng)年西行取經(jīng)的玄奘法師,也就是人稱的唐三藏唐僧,所遺留的一顆頂骨舍利。”
哎喲我去!
唐玄奘的舍利子?
這就牛逼了。
要知道,唐玄奘在取經(jīng)成功之后,那可是受封為佛,為佛家四十二佛之一的南無旃檀功德佛!
如果這舍利子,真的是他的話,那有這么強大的佛威,也完得過去。
【精彩東方文學(xué)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jié)首發(fā),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