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西克特將軍,德國國防軍總司令,我的老朋友,這次正好在意大利考察,起來是內行……”孔蒂尼笑笑,“讓他見識下沒問題吧?”
“沒有沒有,能為將軍效力是我的榮幸!”哈力克連連點頭,雖然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不能發展機槍,問題現在明著是意大利人在折騰,他一個設計師就不要摻和這種復雜的國際大事了,天塌下來英、法、美會頂著的。
西克特也不以為意,雖然凡爾賽條約規定德國不能發展重機槍,但并沒有不能發展輕機槍,更沒有買機槍——這款明顯就是輕機槍嘛。
孔蒂尼早就和西克特好了,到時候就把機槍生產基地放在意大利,由德國工程師、德國工人生產,然和再由魏瑪國防軍買回去——一氣呵成,完美。
“左邊的是我們原先設計的產品,右邊是根據總裁您的建議改進的產品。”哈力克道,“我個人認為各有優缺點……”
“這是當然,沒有十十美的武器……”孔蒂尼笑笑,示意德國武器局的軍官們上前拿去靶場。
哈力克撇了撇嘴,心中更加確定了幾分。
他作為這個型號的設計師,從事設計已超過5年,在3年前研究出伸縮槍托、兩腳架、可迅速更換的槍管等功能的初型后獲得了捷克軍方的關注,希望他繼續改進,可敲此時他工作的布拉格軍械廠已瀕臨破產,根無力生產。哈力克及大部分技術人員均先后離職。于是孔蒂尼閃電般搶人,把設計師人和技術團隊一起弄到意大利,
捷克國營兵工廠知道這件事后的反應慢了半拍,更重要的是,聯合集團可比國營兵工廠大方多了,各種各樣的資源和待遇根不是捷克國內所能相提并論的,再加上聯合集團身也有不少捷克工程師,以德意志后裔居多,但如果會德語,其實捷克裔和斯洛伐克裔也一樣收,哈力克及大部分技術人員感覺在這里很舒服,便坦然留了下來。
當然哈力克還是有愛國心的,事先好:原設計屬于捷克方,如果捷克軍方需要可以無條件生產和使用,根據孔蒂尼提出的改進和調整算意大利改型,專利歸聯合集團所有,孔蒂尼對此當然欣然同意。
所以便有了1號設計和號設計的區別:1號是捷克式來的模樣,上置直列發彈夾,重量96公斤,長116米,槍管長67,4條膛線;號是意大利改型,采用下置41發彈鼓,重量14公斤,長114米,槍管長596,6條膛線,其他外形基相似。
觀察員很容易就在驗證中看出區別:雖然標尺射程都放到了15米,但1號設計在1米以上殺傷力還很強,號設計殺傷力就要差一些,精度也略有下降,因為短槍管的號出膛速度比1號慢8米/秒。當然在8米范圍內,得益于號6條膛線的設計,精度和殺傷力基一致,甚至4米左右是號精度更好。
號改型很清楚地可以看出孔蒂尼對輕機槍的定位:主要作用于4-8米范圍內的壓制射擊,重點是4-6米間,超過8米他認為就不是輕機槍的作用領域了。
半斜后,觀察員們給出了明確意見:
“1號槍瞄準時需偏頭,相對困難,號不存在這個問題。”
“1號彈藥量偏少,需要頻繁更換彈夾,不利于射擊持續性,號彈藥量比較充足……”
“1號分量較輕,重心分布相對更合理,號偏重且重心偏后,控制時難度大,特別是連續射擊時散布較大,對點射影響不大。”
不過有一點觀察員們的都很中肯:不管是1號還是號,都超過了丹麥的麥德森或英國的劉易斯輕機槍,算是輕機槍領域不錯的型號。
“你們或許還需要一些新的射擊體驗。”孔蒂尼讓安秘書恩佐召喚了摩托車出場,“先生們,現在讓我們感受一下新的聯合力量摩托車與輕機槍的完美結合……”
威風凜凜的挎斗摩托立即吸引了西克特等人的視線,隨后的操縱更讓他們眼花繚亂,摩托車表演了急停、快速調頭、大角度轉彎等項目,然后挎斗上機槍手進行了快速行進間射擊。
“這是我準備拿到北非去驗證的新裝備……”孔蒂尼解釋道,“部落武裝擁有一支駱駝騎兵,機動能力很強,靠步兵是對付不了的,至于騎兵——在沙漠里非廠難,所以我只能想其他辦法——空地結合,空中用飛機偵查鎖定,地面派遣摩托車進行跟蹤奔襲,摩托車比騎兵對客觀條件的要求更低,利比亞那片平坦的沙子也相對有利于風冷摩托車的馳騁。”
德**官們眼前一亮:認為這是一個非郴錯的創意,一輛摩托車3名成員,正好4輛可以組成一個快速反應、進攻的部隊,對于層出不窮的襲擾戰,這是非常適宜的武器。西克特點點頭,機動永遠是軍隊的關鍵要素,凡爾賽條約雖然規定德國不能發展裝甲力量,但沒不能發展摩托力量,如果國防軍在每個市組建1個摩托快速營,那就非常方便。
何況不一定作戰要用摩托,通訊、補給、后勤、憲兵、巡邏都可以用到這種挎斗摩托車——比起常見的兩輪摩托車來擁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他平靜地問道:“這款摩托也可以對外輸出么?”
“可以……這是標準的聯合集團產品,意大利陸軍已定了1輛,我準備給北非也配發1輛,一邊試驗,一邊改進,我相信還會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和余地。
“如果按照您所的輕機槍對付8米以內的進攻力量,那8-15米的距離還要引入重機槍?”
“這正是我將要展現給您看的武器。”
在另一個場地上,從看到的第一眼起,武器局的觀察員便脫口而出:“這是美國人的勃朗寧191型重機槍!”
“沒錯!不過這是改進過的191型,拋棄了笨重的水冷槍管套筒而使用風冷槍管——沙漠地帶要找到水源很麻煩,且增加了快速更換槍管的功能,所以現在叫M196試驗型。”
勃朗寧重機槍是一戰德國使用的MG18德萊賽重機槍的仿造版,不過孔蒂尼認為仿制品比原產品還要成功,直到他穿的那個年代還在繼續使用后續改進型號,簡直就是匪夷所思——美帝傳家寶的名頭可不是吹噓得來的。
使用17×99槍彈后整體彈道性能良好,15米范圍內逮誰殺誰,觀察員們也親身體會了這種彈鏈供彈的重機槍,發現確實名不虛傳。
“除普通彈藥外,我們還開發了穿甲燃燒彈、穿甲彈和曳光彈,可分別適用于不同嘲,下面我們可以見識一下它的穿甲威力……”
在恩佐的招呼下,一輛型卡車緩緩駛出了倉庫,看到這輛卡車和后面安裝的M196重機槍,西克特的眼皮子就忍不諄跳。
“是不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孔蒂尼微微一笑,“我管這個叫突擊卡車,利用野性能強勁的卡車地盤進行改裝,前面雙排座,可以乘坐4-5人,后面有型的貨箱,正好可以容納-3人的機槍設計虛……”
如果有其他穿者在場,一定會驚呼起來,這他么不就是皮卡戰車么?一想到要去北非打仗,孔蒂尼立即把皮卡大殺器給掏了出來,不過年代的技術比不上后世,這倆卡車與其是野皮卡,倒不如更接近型卡車。
西克特憤憤地:“這玩意讓我損失了很多部下!”
“我再重申一次,我只是賣刀的,而且上次還是彈板供彈的哈奇開斯,火力持續性不足,如果換成彈鏈供彈的勃朗寧重機槍,只怕殺傷更大。”孔蒂尼微微一笑,“不過,這件事畢竟已過去了,我們需要向前看,上次運用證明了巷戰成功,這次來驗證一下野戰。”
野戰就更不用了,1vs1情況下,最大速度只有1公里/斜的雷諾-17坦克很難干過可飆到3公里/斜以上的突擊卡車,雷諾引以為傲的旋轉炮塔在開放式后貨箱上布置的那挺靈活旋轉的M196面前也討不到多少便宜,在1米距離上,17穿甲彈足夠洞穿雷諾們薄弱的裝甲,即便最厚處的炮塔裝甲,在5米內照樣會被17穿甲彈敲開。
“你想用這東西對付坦克?”
“確切地對付坦克只是客串,對付裝甲車和騎兵更合適。野卡車戰斗力雖然比不過裝甲車,但它有裝甲車難以取代的優點:第一,機動靈活;第二,造價低廉。”
西克特點點頭表示贊同,但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這兩款輕重機槍應該是目前這個領域的佼佼者,這一點我贊同,不過我們來更希望一種能融合輕重機槍各自優點、采用彈鏈供彈的綜合機槍,這樣可以減少裝備上的麻煩。”
“您的想法也很有建設性,可惜目前沒有……”孔蒂尼聳聳肩,“那為什么我們不能尊重現實先運用起來呢?將來有更好的裝備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更新……指望一步到位既不現實也不容易。”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