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未至安陸,張郃以至南陽。
劉琮根沒想到會在所有大軍都去圍攻楊錫之時,遇到戰事,是以毫無準備。
張郃一路高歌猛進,奪了一個個縣城,劉琮退守樊城。
劉琮有什么事,能居高位,還不就是拼爹,既然爹不在,那他定然就慫了,聽張郃有三萬兵馬,于是連樊城也不要了,直接退往襄陽。
劉表真的很感激這個愛子,要不是他直接領一萬軍馬退至襄陽,萬一戰敗,那襄陽可一點軍馬都沒有了。
光靠襄陽的三千郡兵,要抵擋三萬人馬,癡人夢無異。
失了南陽郡部和樊城,劉表有傷心抑郁,但想想劉備得了西陵,下一步就是邾縣,一時間又志得意滿。
正如一句歌詞的,矛盾心情我該怎樣面對才好。
不過劉表矛盾心情只進行了一夜,第二日大早醒來,劉備盡失五萬人馬,只八百人逃回安陸的戰報送回,劉表再吐一口血。
家底就算是賠光了,這些年整個荊州的存款,被一下子部用光,可想而知是何等心情。
劉備聽失了南陽,自然也要大恨一番,但事已至此,該過還得過,遂領八百殘兵,回歸漢中,繼續圖謀發展。
曹操得了南陽,這場大戰也收獲不,幾乎沒有損失,遂直接命張郃三萬軍馬駐守南陽,又命于禁兩萬軍馬繼續守汝南,以防蔡考北上,留夏侯惇兩萬兵馬守沛縣,自領軍三萬回許都。
曹操都走了,楊錫不想興兵,只留太史慈鎮守陳留,自己則返回下邳。
恰此時,十艘戰艦至東萊,衛瓜命蔣欽領部,十艘戰艦歸其統領,駐守辰河群島。
蔣欽得了戰艦,意氣風發,直接領著去董承的老巢,轟擊了三個時,幾乎將島夷為平地,這也算是給辰河商會會員們出了口惡氣。
董承領船想要逃走,卻被戰艦攆著打殺,最后數十條船,被擊沉大半,只十多條船逃入了黃河口,往兗州而去,董承和王孟君倒是逃得了性命。
卻劉備回至漢中,遂臥床不起,竟然病了。
關羽、張飛二人寸步不離左右,兩位夫人也急的不行,其他文武也是心急如焚。
劉備囑咐諸葛亮暫時代理漢中事物,又沉沉睡去,諸葛亮代劉備升帳議事,孫乾、麋竺等人手足無措,只諸葛亮臉色不變。
眾人皆問如何是好,諸葛亮道:“主公身體無病,其實硬朗,主公之病為心病。”
孫乾道:“莫非因那一篇文章所至?”孫乾等人雖然坐鎮漢中,但此刻也拿到了報紙。
“那文章,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諸葛亮搖著羽扇道:“主公之心病,乃看到辰河商會所掌控地區,百姓富庶,人口眾多,蒸蒸日上,每日一變,且就算得其城池,也無從下手。”
張飛等武將對于此事卻無從插嘴,只能干著急,他們也有深切體會,西陵只為辰河商會城,竟然城中人口過十萬,簡直駭人聽聞。
麋竺道:“此事卻非一日之功,且楊錫那人一路走來,積攢如此多人才,漢中卻不能比。”
諸葛亮深思良久,最后嘆口氣道:“看來只能兵行險招了,我有一些想法,想與主公相商,各位先行退下吧,待主公定奪之后再。”
于是眾人皆悻悻然散了,只孔明獨來見劉備。劉備聞孔明單獨來見,無心多,但孔明此時為自己最得力謀士,卻也不好掉孔明面子。
“孔明,經此一戰,備才真正發現,我與楊錫之差距,不在地盤,不在人口,但真正差距何在,卻又不明所以啊。”劉備在榻上嘆氣。
“主公想不通,但亮近日卻有些心得,此刻卻想與主公。”
劉備精神一震,從榻上坐起道:“孔明且來聽聽。”
“前曹操命賈詡、郭嘉二人負責改革之事,主公可曾聽?”
“自然聽,那賈詡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今雖與楊錫背約,但其步伐卻并未停止,據其大煉鋼鐵,根據楊錫的鐵軌車,自行研發,并有人竊取回技術,鐵軌已然設定,鐵軌車不日也可開工了。”
“不只如此!亮卻聽,曹操竟然將楊錫辰河法典都予以借鑒,弄了整套學業教材,成立了研究組,專門取其精華以致用。”
劉備眉頭緊皺道:“曹操文武眾多,挾天子以令諸侯,卻能招攬到不少能人,我漢中人才缺乏,卻無法如此。”
“主公卻陷入死胡同也,若人才,請問主公,天下哪里人才比得過楊錫那里?”
劉備眼神一亮道:“孔明可有方案?”
“主公不問,亮亦是來向主公提此事。那楊錫地盤,十幾所大學,中學學數百所,這些可都是人才。但楊錫法典中規定,任何人,不管做何官職,皆不能福及子孫,且任何人都有退休年齡,比如男子,至六十五則必須退休,雖退休后有退休待遇,但終究比不得封侯拜相。主公可廣發求賢令,不管是何出身,不管男女,皆可入漢中求官任職,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必可吸引不少人才,那時不定會帶來一些變化。”
劉備聽到此處,病頓時好了,噌的一下,從榻上躍起道:“孔明此舉,無異給楊錫釜底抽薪,彼之人才,為我所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也!”
見劉備如此興奮,孔明卻道:“但還有二事,主公卻也要解決,其一,則是漢中人口稀少,錢財糧食皆缺,又連年征戰,并無積蓄,求賢令,可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好處之上。其二,則是求賢令一發,楊錫必有應對,若其譴一些內應入漢中,卻也防不勝防。”
聽到這里,劉備仿若被澆了一盆冷水,但略一思考又道:“我漢中人口稀少,地域偏僻,卻無多大發展空間。但荊州尚有偌大南郡和江夏大部在劉荊州手中,若能動劉荊州,此事大有可為。至于孔明的楊錫派出內應之事,卻不用想,備以仁義待人,若人要負我,亦無怨言,只要其在我漢中,做出大事,卻不在乎其為何人內應。”
孔明聽劉備如此,倒是放心了不少,心道劉備果乃寬宏仁義之主,二人于是開始商談如何服劉表之事。(8中文8z)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