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頁就發現郤揖、郤正父子的名字在登記簿上,魚不智激動不已。
繼續往下看,連著數十頁都沒有收獲,眼看登記簿翻過大半,正有些惆悵的時候,登記簿上又一個名字映入眼簾。
“哈哈哈!”魚不智毫不顧及形象地拊掌大笑。
不過話說回來,以魚不智在領地超高的支持度,鄉民眼中公認的英主,想來也不會有誰會覺得領主大人笑聲刺耳,至于儀態禮節什么的更是浮云,知不知道什么叫至情至性?總而言之,逐鹿軍民認為領主做什么都是對的,領主大人有無數優點、絕無缺點的完美人物,無論如何褒贊都不為過。
逐鹿人對領主的認知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四條。
1、領主大人絕對不會錯!
2、如果領主錯了,一定是大家看錯了!
3、如果大家沒看錯,一定是大家覺悟不夠,未能正確理解領主的意圖!
4、如果以上都不是,請參考第1條。
打個不太形象的比喻,逐鹿人的認知里面,魚不智放個屁都是香的……
對領主死忠的易風當然更不會計較,見狀眼前一亮:“主公,有大才?”
“是啊,董和!”
董和,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于是東漢末年董和率領家族西遷。后來先后被益州牧劉璋任命為為牛鞞、江原縣長及成都縣令。董和率家族西遷、出仕的準確時間已無從考評,現在游戲進程中董卓已死,想來董和回遷也該完成了,而且高機率在巴郡,畢竟是回遷,理應回祖籍。
董和出仕始于劉璋時代,現在劉焉在世,董和這官自然也沒做成。
觀其出仕經歷,董和早期一直做縣官(古代縣長和縣令只是稱謂不同,主要視縣內人口而定,人口萬戶以上的縣級長官稱縣令,萬戶以下稱縣長),后來出任益州郡太守,劉備平定益州后征召他為掌軍中郎將,與孔明共事,官越做越大,也越來越受重用。
從董和早期經歷看,應該不是太受重用,結合劉璋上位時間,董和舉家西遷后應該有數年在家賦閑,多半寒門出身。舉家定居巴郡、寒門出身,早期不得志,意味著招攬董和可能性不小!
魚不智當即將董和列為重點引進目標,讓易風多方打探董和現在何處,他并不指望董和此時仍在逐鹿領,可只要對方在巴郡定居,機會總是有的。
“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他,不惜代價!”魚不智咬牙道。
“諾。”易風抹了把汗,領主素來愛才,不過放出這種話并不多見,易風瞄了魚不智幾眼,最后還是按捺不住好奇心,問道:“此人才干與誰相若?”
魚不智抬頭望天,悠然道:“董和才干與誰相若,這個暫時還真不好說,不過董和之子有丞相之才。我們若能招攬到董和,相當于父子同歸逐鹿領。”
這些話多少有點漏泄天機的嫌疑,不過玩家早就摸清了浮屠底線所在。任何跟主線情節、歷史事件相關的消息,系統絕對不可能讓玩家傳遞給NPC,其他方面就寬松多了,評論某個人才華、性情、人品,還沒到犯忌的程度。
魚不智說董和之子有丞相之才,一點都不過分。
董和之子董允,蜀漢四相之一。
易風聞言倒吸一口涼氣。
這家伙對領主死忠,非常清楚自己才能有限,他仍然能在人才濟濟的逐鹿領做副城主,完全不擔心自己地位受到威脅,足以說明領主知人善任,以及對他的信任。正因如此,類似嫉賢妒能這種陰暗心理易風是不會有的,鞠躬盡瘁才是易風堅定不移要走的路。
士為知己者死。
領主對董和如此重視,易風默默記下,暗自努力不提。
本來沒抱太大希望的查證,孰料看到兩位歷史人才名字,讓魚不智驚喜莫名,精神為之一振,繼續往后面翻閱。眼看著再有幾頁這冊登記簿即將翻完,因為沒有新的收獲漸生焦躁的時候,登記簿翻到了最后一頁,魚不智隨視線移動的手指驀然停下,滿臉地不可置信,眸中更是一陣狂喜。
易風偏著腦袋望過去,赫然看到兩個字:費祎。
“主公,此人又是大才?”
魚不智深吸一口氣,點頭道:“不會比董和之子遜色,可能還略勝一籌。”
費祎和董允一樣名列蜀漢四相,另外兩位丞相,分別是諸葛亮和蔣琬。魚不智萬萬沒想到,近期銅雀臺迎來蜀漢四相中的兩位!
最近是什么日子,這些牛叉的歷史人物接踵而至?
易風跳了起來:“最后一頁登記不久,費祎可能還在領地,我馬上去查!”
“記得連此人一起。”魚不智止住易風,指著登記簿上費祎前面的名字。
“費伯仁?屬下記住了!”易風應了一聲匆匆離去。
先前郤揖郤正和董和的名字在登記簿中靠前,說明是很早以前的記錄,人多半已不在逐鹿領,易風覺得展開調查不用急于一時。但費祎的名字在最后一頁,說明登記時間不長,易風自然是雷厲風行,倘若自己慢上半步,費祎就此遠去,易風估計自己得把腸子悔青。
易風離開后,魚不智默默地打開網頁,在線查詢。
“費伯仁,果然跟費祎有關系,費祎族父!”
費祎是江夏人,少年喪父,隨族父費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是劉璋之母,劉璋遣使迎接費伯仁,費伯仁便帶著費祎游學入蜀,后來劉備平定了蜀中,費祎便留在益土。費祎出仕后深得諸葛亮器重,屢次出使東吳,孫權、諸葛恪、羊茞等人以辭鋒刁難,而費祎據理以答,辭義兼備,始終不為所屈。孫權非常驚異于他的才能,加以禮遇。
游戲中劉璋尚未上位,“遣使迎接”無從提起,可若是費伯仁自個跑到益州拜會姑姑和姑丈,相信誰都不能有意見。費祎隨伯仁生活,伯仁入蜀,費祎自當跟隨。荊州入蜀最近的路必過巴郡,途經天下第一都,順道游覽一番傳說中的銅雀臺,再正常不過了。
半年多時間內,蜀漢四相中的兩位,因銅雀臺與逐鹿領產生些許淵源。
魚不智忽然覺得,費祎與董允非常有緣。
費祎隨族父費伯仁留在蜀地期間,“與汝南人許叔龍、南郡人董允齊名”,相當于在野青年才俊;兩人都有相國之才;出仕后都得諸葛亮信任和重用;兩人先后繼諸葛亮和蔣琬之后相國事;游戲中兩人父輩前后腳登上銅雀臺,從而進入魚不智視線之內,區別只是費祎有登臺,董允尚未登臺罷了。
易風很快又回來了。
他是手握大權的逐鹿領副城主,查費氏父子此時在沒在城內這種事情,無論如何輪不到易風親自動手,況且他也未必清楚應如何著手,這些瑣碎事情自有下屬官吏去辦。易風剛才火急火燎地走開,也只是急著吩咐下去,交待完畢,接下來耐心等待便是。
“主公,半日內必有確切消息。”
開始翻第二遍的魚不智頭也沒抬道:“郤氏父子與董和,也吩咐下去吧。”
“諾。”易風應下。
郤氏父子與董和登記時間較早,仍滯留在城內希望不大,可還是得查。
“還有嗎?”易風興致勃勃道。
“應該還有兩位,但第一遍看完沒有發現,想來不是特別著名的人物,我再找找吧。”魚不智眉頭皺得老高。
“知名文士”的定義太過寬泛,泥沙俱下,對甄別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僅限東漢末年有能力有事跡的歷史人物豈不是很好?擴大范圍固然有望得到更多聲望收入,但除非魚不智天天守在主城,能夠及時接收到系統提示,否則從登記簿士”,著實能讓人蛋碎一地。
魚不智有可能天天守在主城嗎?
沒有!
另一方面,這廝聲望值已經很高,即使沒有銅雀臺,魚不智的聲望值也在千點以上,足以讓很多玩家瞠目結舌。不過到目前為止,他也沒發現聲望值這么高能帶來什么額外好處。倒不是說聲望值無用,晉級都城要求領主個人聲望值不得低于兩百點,以魚不智長久以來獲得的大量聲望儲備,應付常規系統任務綽綽有余,銅雀臺收入多點少點,對他的影響不是很大。
所以魚不智寧愿“知名文士”設定更嚴格一點,讓他少些抓狂。
哥是三基地同開的男人,事業紅紅火火蒸蒸日上,沒那么多時間揮霍!
忙著呢!
易風滿臉希冀地守在領主身旁,大氣也不敢喘一聲,生怕自己打個噴嚏什么的打斷領主思路。就在他無比期盼的目光中,魚不智看完了第二遍,確定沒有稍稍熟悉一點的名字。
“只好用絕招了。”魚不智嘆道,馬上開始第三輪。
這一輪進行得特別慢。
魚不智所謂的“絕招”,是用網絡在線查詢……
提前設定好“東漢”、“漢代”、“三國”等關鍵詞,最后把名字套進去,輕輕一點,萬能的度娘立刻會告訴他答案(姑且認為那時還在用搜索引擎)。盡管需要一一查證,但速度并不是太慢,只是沒辦法跟目光掃過時相比。由于年代久遠,很多古代史料遺失,另外古代受技術條件限制,史料的準確性也容易出現爭議,史料記載自相矛盾者屢見不鮮,網絡資料胡編亂造現象也很多,所謂的“絕招”到底有沒有效果,恐怕只有老天爺知道了。
依靠“絕招”,還真讓魚不智找到一位嫌疑目標。
“趙芬,據《華陽國志》記載,當過巴郡文學吏,這都多少年的事了……”
魚不智無語,浮屠確定不是在坑人?
這活真不是人干的!
幾經努力,先后找出郤揖、郤正、董和、費伯仁、費祎和趙芬等六人,最后一位卻是死活找不到了。
有輕微強迫癥的逐鹿領主鼓起勇氣,耐心地進行第四遍查證,最后仍然無功而返,只好作罷。魚不智有理由相信,憑自己對三國的熟悉程度,以及度娘的恐怖威能,查了四遍都沒找出來的那位“知名文士”,絕對不會是什么大能。
魚不智感慨萬千:“塞那么多籍籍之輩在里面,真是讓人無奈啊。”
——此時他還不知道,這批查證未知“知名文士”的含金量是最高的,絕大多數是趙芬這種難以查證的掛名人才,甚至查不出來的那位才算正常。這批即使不算郤揖和費伯仁,里面至少郤正、董和和費祎三位是如假包換的歷史人物,還捎帶延伸出一個董允,近半的含金量,拉通比對堪稱恐怖。
“主公飲茶。”
魚不智接過茶杯,小呷一口便隨手放下。
“許久不在主城,只道銅雀臺徒有虛名,不料卻是我們自己錯過機會,失策。時間過得越久越不易追溯,當引以為戒。”
易風面紅耳赤,羞愧自責:“屬下無能。”
“這事不能怪你,是我疏忽了。我今后盡量多在主城這邊,倘若有事離開,你讓人每三五日就將登記簿名單抄寫一份,讓陰陽家弟子送我過目。”魚不智哪能讓易風背這鍋,甄別歷史人物本就是玩家擅長,別說易風了,就是徐庶親自坐鎮主城,也未必能從登臺文士中發掘出真正的歷史人才。
“三五日太久,主公不在時,屬下每日抄送便是。”易風肅容道。
“也好。”魚不智笑著應下。
易風做事風格向來如此,能力不夠,精細來湊,反正陰陽家弟子傳送來去無需花錢,不用計較報告成本問題。既然如此,易風也就沒什么顧忌,以他的性情要做就做到極致,天天報才放心。
在登記簿查找花了不少時間,天色漸晚。
行政中心的轉職官吏們卻依舊沒有下班的意思。
此前易風安排屬下緊急查找那幾位登臺文士下落,還沒有結果報回來,領主和易副城主沒有離開的意思,大家都明白意味著什么。今日事今日畢,是徐庶主政時就定下的規矩,沿襲至今,成為鐵律。
一名官吏快步進來,帶起一陣風:“報主公、易副城主,有消息了……”8)
</br>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