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怕什么”李二陛下問道。rg
“就怕油盡燈枯啊。”玄世璟聲音低沉了下來。
李二陛下沉默了,之前高士廉告病在家修養的時候李二陛下讓太醫院的太醫去高士廉府上給高士廉看過,太醫也,高士廉的身體一直在損耗,建議其原理朝政好生修養。
只是李二陛下一直下不了決心讓高士廉這樣一個肱骨之臣從朝堂上退下來。
如今玄世璟也這么,的比太醫要嚴重多了
油盡燈枯多可怕的一個詞。
李二陛下無力的揮了揮手:“罷了,你先回去吧,這事兒,朕準了,讓朕好好緩緩。”
“是。”玄世璟拱手告退。
現在的李二陛下心情是復雜的,眼見著當年跟隨在自己身邊的熟悉的臣子,一個個去世的去世,老的老,退的退。
他自己呢?是不是也老了?
少頃,端著一摞奏折走了進來,將奏折放在了李二陛下的御案上。
“陛下,這些都是今日朝臣們剛剛呈奏上來的折子。”德義輕聲道。
“嗯。”李二陛下點點頭,揉了揉腦袋,突然,手上的動作頓了頓,隨后開始在德義拿來的這些折子之中翻找了起來。
“果然啊啊”李二陛下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李二陛下翻找出來的折子,赫然是高士廉地上來請求致仕的折子,折子有些厚,李二陛下翻開,一頁一頁的仔細的看著。
高士廉是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舅舅,也算是李二陛下的舅舅了,從武德九年奉表歸唐被任命為雍州治中。當時,李二陛下正擔任雍州牧,兩人的君臣緣分就在那個時候定下了。
武德九年的時候,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二陛下與李建成矛盾加劇,高士廉與長孫無忌、侯君集等人日夜勸諫,欲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后來,出了玄武門這事兒的時候,高士廉釋放在押囚犯,發給他們武器,并與他們趕到芳林門,配合秦王發動玄武門之變。秦王被立為太子后,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
從貞觀元年到現在,任職安州,轉益州,赴蜀地,任勞任怨,做到如今這個地位,擁有了如今的聲望
“高士廉涉獵古今,必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這樣一個人,朕著實不舍得放他離開朝堂啊。”李二陛下嘆息道:“只是,相對于此,朕更不舍讓他命隕在這繁雜的公務之上。”
罷,提起御筆,在高士廉的奏折上批了一個大大的“準”字,加蓋了自己的印章。
隨后想了想,又在奏折之上龍飛鳳舞的寫了一段話,墨干之后,合上奏折,遞給德義。
“送去中書省,讓中書省的人擬旨下發吧。”李二陛下道。
“諾。”德義應聲,雙手接過李二陛下手中的奏折,朝著甘露殿外走去。
“美人白發,英雄遲暮,終究,誰都有這么一天啊。”李二陛下的目光變得逐漸的深邃了起來:“而朕,還能看著這天下多久呢?”
下午的時候,三個倭國人帶著他們的‘學費’到了道政坊,拜會了玄世璟,而中午的時候,工學院那邊兒也將那老師傅寫出來的東西送到了公主府。
馬車停在公主府的門口,三個倭國人從馬車上下來,開始往公主府中搬箱子。
一萬貫銅錢規規整整的放在五個箱子里,三個人跑了五趟才將這些箱子搬進公主府的大廳之中。
“五口箱子”玄世璟看著擺在面前的箱子:“這箱子看上去,不大啊”
玄世璟此話一出,藤間老臉一紅。
“侯爺,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三人真的是盡力了,真的是恨不能將身上穿的衣服都去當鋪里當了,只能湊到這么多了,剩下的最遲來年春天,一定補上。”藤間道。
玄世璟掀開箱子,箱子里的銅錢裝的倒是滿滿當當,就是數量上,不盡人意。玄世璟打眼一瞧,不過萬貫。
“萬貫”玄世璟站在原地略微沉吟:“不盡如人意啊,三位,侯的這些資料,在三位眼里,價值幾何呢?”玄世清笑問道。
玄世璟的手里拿著厚厚的一沓資料,都是晌午那會兒,工學院派人送過來的。
“侯爺的意思我們明白,只是現在我們三人實在是吃緊,要不這樣,我們三人以六萬貫的價錢買下這份資料余下的錢,等到明年”
“八萬,八萬貫,侯等到明年。”玄世璟道:“侯也不怕你們食言,因為,侯有這個實力,所以無所畏懼。”
藤間三人相識一眼,咬咬牙,答應了玄世璟的條件。
“很好。”玄世璟將這些資料遞給了藤間:“余下的七萬貫,侯等來年開春,但是這些資料,侯也不會一次**付,這些東西匯編起來,也需要時間,三位明白吧?”
藤間點點頭:“明白了。”
藤間明白的意思便是,什么時候錢到齊了,資料才能匯編完成。
這買賣做的,雙方可是一點兒虧都不肯吃。
一份資料賣了八萬貫,也就玄世璟敢這般心黑了。
“工學院的好東西還有很多,諸位,心有多大,夢想就有多大,侯十分期待明年咱們之間的合作。”玄世璟笑道。
“會的。”藤間笑著回應道。
“對了,還有一事,聽聞你們倭國人的姓氏起源,是根據自己的出生地點來的是嗎?”玄世璟問道。
若是這樣,藤間和井上這姓氏雖不咋地,但好歹也正常,只是這個三下耐人尋味
他爹三下,于是有了他這,很強。
“這差不多吧。”藤間不知該如何向玄世璟解釋自己國家看似簡單卻也不簡單的姓氏,所以也只能敷衍過去。
至于三下什么的只能玄世璟的想象力不要太豐富。
倭國氏的稱呼有的來自官職,有的來自居住地、統治地的地名,有的來自神名,還有的來自技藝。例如,居住出云國的就叫做“出云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后,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
也可以,其實倭國取氏很是隨意,但是沒有隨意到玄世璟想的那種地步。
【精彩東方文學 www.nuodawy.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